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荣莹 《贵州教育》2013,(8):23-24
随着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学前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形成了以作业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模式。集体教学是我国幼儿园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源于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影响。教学被看做智育的主要手段,学习被看做接受由教师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这种接受面广、效率高的集体教学,就被视为传授这种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捷径"。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功能定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教学是我国幼儿园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源于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影响。50年代,前苏联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学前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形成了以作业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模式。教学被看做智育的主要手段,被定义为“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用系统的基本知识武装他们,按《幼儿园教育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培养他们的技能和技巧的有系统、有计划和有目的的过程”。这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指导下,学习被看做接受由教师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这种接受面广、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学前班"教育介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是幼小衔接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学前班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这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生动活  相似文献   

4.
韩佳伶  李莉 《幼儿教育》2012,(36):11-15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幼儿园实施差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对差异教学基本概念和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但在实际开展差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差异教学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施较少;教学形式多以个别指导为主,较少有集体、小组以及其他组织形式;差异教学的实施较少预先设计,多以随机教育的形式出现;根据幼儿人格类型进行的差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者认为,在幼儿园开展差异教学是可行的;幼儿园教师需要提高实施差异教学的能力;各方力量应积极参与,共同解决差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改革幼儿园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实施幼儿园保教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在幼儿阶段,许多人也受传统教育观和小学化倾向的影响,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只重视教学 ,即我国幼教界约定俗成的全班性“上课”,在组织教学时遵循“传授知识”的原理,在教学中经历着教师按备课计划教,儿童被动接受、被动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视幼儿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幼儿的个性、能力得不到培养。   面对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6.
支架式教学源自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它基于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帮助学生主动发展(图1)。支架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此处用来形象地说明:学生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使学生不断地缩短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能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征.对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  相似文献   

8.
美工活动中因人施教促进幼儿发展的实验研究张春炬长期以来,幼儿园的活动多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形式为主,但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较深,致使这种集体活动形式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是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往往用很大的精力组织教学,维持纪律,而幼儿则要在教师统一组织...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一直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其组织形式上表现出的程序化、结构化的特点,使得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显现了不能很好地照顾个体差异方面的弱势,但其教学过程中对孩子经验共享、情感共鸣所起的促进作用却是其它任何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以至于让我们在看到游戏、区域活动正凭借“自主活动、个性发展空间大”的优势让广大幼教工作者推崇时,集体教学活动仍以它所爆发的教学效益和教学能量让一线教师不断的去实践,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有效策略,如何把握“学”与“教”的节奏及“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怎样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等问题的探索永不停息。纵观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毫无权威可言,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背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1.
生成性教学是在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中,师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建构知识体系和升华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而生存必然导致大量错误的产生,“错误”它具有刺激、醒悟、陪衬以及免疫等功能。利用好课堂上的错误资源,将使课堂因有了错误而精彩。在师生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的过程中生成教学新起点。  相似文献   

12.
运用建构主义观点探讨物理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构主义认为:“我们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看作是个人建构自己经验的产物,教师作用将不再是讲授‘事实’,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这种“建构”观点,不断渗透进各个学科教育领域,推动了现代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集体授课、知识传输的教学形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激发幼儿科学探究主动性的要求,不利于幼儿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初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高质量的户外建构游戏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科学活动形式,使幼儿在户外建构游戏中通过身体力行的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促进幼儿“五育”融合协同发展。开展户外建构游戏应注意树立规则,强调安全;倡导合作,化解冲突;创生主题,优化内容;提升经验,适度指导;鼓励创新,尊重放手。  相似文献   

14.
汪爱民 《小学生》2012,(8):38-3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换言之,“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当前,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核心正体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它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这些理念传递的信息是:教学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固化知识的过程,而是根据自身原有知识结构和提供的学习条件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学习知识的一般过程是: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新旧  相似文献   

16.
声乐是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利用声乐完成幼儿园的活动组织和文艺表演是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职业院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须从学生自身特点及岗位需求等方面,重新建构声乐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一、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教育学者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是在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支架”原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根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其支撑作用,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断由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使这种概念框架尽可能完善。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就非常明确地指出: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中阅读、思维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扮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主导作用,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歌唱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歌唱是人们的天性,作为最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以及喜爱的学习方式,组织好幼儿园歌唱活动无论是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还是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是有益的。基于歌唱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用,分别从歌曲选择、组织形式、奖惩机制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幼儿园歌唱活动组织策略的探讨,以期给幼儿园歌唱活动组织水平的全面提升带来更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二元论哲学的传统知识观存在两种主要的形式 :外源论和内源论 ,外源论知识观和内源论知识观将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对立起来 ,这两种知识观的弊端在教学中日益显露出来。建构主义知识观力图将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整合起来 ,形成一种超二元论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通过“同化”、“顺应”、“自组织”、“对话”等建构方式消减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 ,对教学活动产生了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