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我是这样开几种常用饵的使用比重轻、雾化快的钓饵时(比如单用馨龙湾365、丸九的四季)往往开始感觉饵团松散不好挂钩。此时适度的揉搓可以增加一些持钩性。过上一段时间(20分钟左右)饵料的持钩性才会显现出来。如果不想饵料  相似文献   

2.
辅料     
张炎冰 《钓鱼》2012,(13):21-21
辅料是鱼饵的辅助材料,与主料配合起调整钓饵状态,改变比重,增强持钩性,入水膨胀,促成雾化等作用。虽不是给鱼吃的,但与主料结合得好,鱼无法区别时会把它当成饵料。常用的有雪花粉、拉丝粉、状态粉、白纷、膨胀粉和各种色素。  相似文献   

3.
马国栋 《垂钓》2014,(3):48-49
在钓鱼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分钓技七分饵。”就算钓者的钓鱼水平再高,若鱼不吃饵,同样也钓不到鱼。所以,每一个钓鱼人都梦寐以求一款特效饵,饵料。下水就立刻有鱼咬钩。然而,真的有这样神奇的饵料配方吗?  相似文献   

4.
马建华 《钓鱼》2007,(7X):22-23
对悬坠野钓饵料的要求既不同于传统钓对饵料的要求,也有别于竞技钓鱼比赛时对饵料的要求。说它不同于传统钓饵料是指悬坠野钓的饵料除了注重饵的味道和营养成分搭配外,还更加侧重饵的物理状态,对于饵的雾化、溶散、附钩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传统钓的饵料只注重饵料是否对鱼的口味,利用饵料的物理状态诱鱼的作用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之晔 《钓鱼》2008,(21):24-25
钓鱼人对鱼饵的认识是直观的,很朴素。比如鱼塘喂颗粒饲料就有了原塘颗粒,但怎么装钩却要结合钓组。底坠在颗粒上加个橡皮圈,不然没法装钩;悬坠把颗粒湿水,泡软了,捏碎了,再加拉丝粉形成网络就有了持钩性。用颗粒饲料是因为鱼吃惯了,认这个——性质使然。底坠钩卧底,饵化了浮子没有反应,对钓饵的要求是持钩性第一,饵硬一点没关系;悬坠用浮标表达鱼饵重量的变化,可以从调和钓的“目”推断钩是卧底、触底还是离底,持钩性是调整鱼饵状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钓鱼》2008,(21)
钓鱼人对鱼饵的认识是直观的,很朴素。比如鱼塘喂颗粒饲料就有了原塘颗粒,但怎么装钩却要结合钓组。底坠在颗粒上加个橡皮圈,不然没法装钩;悬坠把颗粒湿水,泡软了,捏碎了,再加拉丝粉形成网络就有了持钩性。用颗粒饲料是因为鱼吃惯了,认这个——性质使然。底坠钩卧底,饵化了浮子没有反应,对钓饵的要求是持钩性第一,饵硬一点没关系;悬坠用浮标表达鱼饵重量的变化,可以从调和钓的"目"推断钩是卧底、触底还是离底,持钩性是调整鱼饵状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杨毅 《钓鱼》2009,(12):20-21
鱼类摄食习惯与钓饵味道的选择 鲫鱼是我们的常见垂钓鱼种。它的取食形态就是首选软、散、细微颗粒成分。商品鲫鱼饵提供的也都是这种入水后的状态特征。技术表现上就是钓饵的雾化和细小的粉片散落。钓者强调雾化性时,常常将其比喻为饵料入水后“拉烟”。作为钓鱼的手段,饵料需要保证持钩性,商品钓饵中少不了蛋白纤维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严实 《钓鱼》2010,(5):12-13
鱼钩的造型各有特点,不过它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如何把饵顺利地送进鱼嘴,既要迎合鱼的摄食特点,又要有合理的持钩性。然而传统钓鱼关注鱼吃什么,强调了饵形与鱼钩宽窄长短的配合,而很少对鱼的口型和摄食特点去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建华  刘少才 《钓鱼》2007,(8S):24-25
(三)饵料的物理状态。掌握了上述配饵原则,还需要知道采取什么方式改变饵料的状态。好的饵料状态是有利于形成诱鱼区诱鱼、鱼吞饵进嘴时不挡嘴、扬竿时不挡钩。具体讲,它包括饵料的软硬、黏度、化散速度、比重大小、内含成分的颗粒粗细、钩上的残留物多少等方面。在不同的鱼情下对上述指标有不同的要求,钓底层大鱼时,要求饵的比重大,  相似文献   

10.
《钓鱼》2007,(15)
(三)饵料的物理状态。掌握了上述配饵原则,还需要知道采取什么方式改变饵料的状态。好的饵料状态是有利于形成诱鱼区诱鱼、鱼吞饵进嘴时不挡嘴、扬竿时不挡钩。具体讲,它包括饵料的软硬、黏度、化散速度、比重大小、内含成分  相似文献   

11.
唐刚 《中国钓鱼》2007,(2):19-19
本人所住城市在嘉陵江边,由于近几年电、炸鱼等情况严重,使河里的鱼儿大减,用传统的手竿,很难钓到鱼,我便使用海竿炸弹钩组。但是用传统的易雾化的饵料在流水中,很容易被水流冲走,而成为空钩,且易把鱼诱走;如果用黏一点的饵料又不能起到很好的诱鱼作用,上鱼率不高。于是便产生了一个想法:把易雾化的饵  相似文献   

12.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0):12-13
拉饵的选择与调制尽管拉饵使用起来简单、快捷,可随意地拉大拉小。但是用做拉饵的商品饵在选择与调制上,可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拉饵的状态调整不好,其结果不是拉不出饵来,就是拉出的全是面筋,根本无法使用,所以调制拉饵的成功与否?与饵料中添加的小麦蛋白纤维多少及兑水量都有直接的关系,丝少了,拉不出来或拉出的饵小且粉,入水后钩上的饵就没了。丝多了,拉出一团不雾化的面筋,成了“死疙瘩”鱼不爱吃,而且,堵住钩门有碍中鱼。拉饵的脱水量也是不可小觑的。由于饵料的成份不同,它的吸水量是有差异的。初学者不妨取单种拉饵饵料试一试。先将它分成若干等份,再分别加八不同的水量进行调和,取一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将拉出的饵,分别置入杯中观察,就会发现入水后的拉饵状态差别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3.
马建华 《钓鱼》2005,(18):36-36
垂钓时,常常听到些钓友问一部分现场钓获好的钓友:你用的什么饵,得到答案后,就按照配方照猫画虎的炮制一团饵,抛钩入水充满希望的静候佳音,但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是很失望,这时就会怀疑别人告诉他的配方一定有所保留,或者怀疑别人藏有什么小药、偏方。其实,多数情况下并非如此,配方完全相同的饵料,由于开饵和上饵手法的不同,最终的鱼获可能相差极大。我常见到有些钓友使用的饵料既硬又粘,入水后10几分钟提出来再看,钩子上的饵几乎原封不动,这样的饵除了在闹钩很凶的水域有些作用外,一般是不会引起鱼的青睐的。因此,根据不同的鱼情,使饵料体现不同的雾化速度、溶散速度和附钩程度等物理状态,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露钩和上鱼     
老渔夫 《垂钓》2006,6(12):28-28
装饵时将钩露在外面好还是应把钩包在饵里,这样的争议已经进行了许多年。争议的焦点就是鱼类是否吃露钩的鱼饵,有人说钩露在外面并不妨碍鱼吃食,也有人持相反观点,两者谁对谁错?我认为两种说法都对。  相似文献   

15.
串钩最大的优势是钩饵抛入钓点后,上中下三泳层都有钓饵,可同时施钓不同泳层的鱼类,虽然串钩有上述优点,但它也同其它钓法一样,容易受温度、钓饵、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使鱼吃钩变缓或无鱼咬钩,如何改变此种状态,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先做窝子后钓鱼串钩钓鱼不象炸弹钩那样,可边钓边诱,即使眼前鱼咬钩的频率再差,但鱼也会因钓点有饵,越聚越多,串钩钓的优势很多,但却无法避免诱鱼效果差的不足,特别是在面大鱼稀的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施钓串钩,就必须抛饵做窝。虽然有人不用做窝,抛对了地方,照样有鱼咬钩,但这种现象往往会持续…  相似文献   

16.
敖志群 《中国钓鱼》2001,(12):11-11
随着钓技的提高,人工养殖水面已不能满足我的钓“瘾”,近几年我时常出没于野塘和天然湖泊周围。刚开始由于对野钓环境的不适应,常常战绩不佳,在这几年的摸索中,我发现在野塘和湖泊垂钓,爆炸钩起鱼率很低,有以下几种因素影响:其一,水底淤泥过厚饵沉于淤泥中,直接影响诱鱼性和鱼的吃钩;其二,是水中小杂鱼过多,特别是水库中尤为常见,时常是饵料入水后,还未完全雾化就被小杂鱼抢食一空,  相似文献   

17.
郭红明 《钓鱼》2008,(20):24-25
近年来,随着竞技钓鱼的普及,拉饵不再神秘。拉饵最大的特点是饵团松软,适口性、雾化性好、附钩性强.入水状态对鱼有快速的诱惑,快速地集鱼、快速地上鱼的三快特点。同时也给钓手增加了更多的乐趣。运用得好,不仅是竞技比赛场上克鱼制胜的一种妙招.也是休闲水库野钓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刘定龙 《钓鱼》2009,(12):62-62
去年下半年初次使用“猾鱼克星”(试用品),感觉此饵的特点正如它的名字:钓竞技池猾鱼好用,是一种标准的竞技饵。根据龙王恨公司的产品介绍我们知道:这种饵料是由富有弹性的柔软胶质膨胀成分,添加一些特制辅助料组成。调和好的猾鱼克星,饵团入水后有少量雾化散落,然后在钩上形成一种晶莹柔软的弹性透明胶团,猾口鱼涮口时容易吸入而不易吐出。  相似文献   

19.
刘定龙 《钓鱼》2009,(5):20-21
二十五、浮钓的方法 1.钓翻身 这是浮钓时最早抓取的信号。它是利用浮漂从翻身到下降到漂尾之前会有一个短暂停顿的特点而设定的钓鱼方法。这种钓法的前提是鱼层很高,饵的雾化和膨松度好,钩子入水就有鱼吃钩。  相似文献   

20.
海钓三字经     
滩上钓准甩线,随风转。北风天,钓南岸。南风天,去北岸。来半潮,到海滩。钓鱼线,备二盘。钓鱼钩,小而尖。钓鱼坠,笔帽贯。鱼饵料,喜新鲜。蚬子饵,海蛆卯。钩落底,扯紧线。不咬钩,别心烦。鱼吃饵,快刹线。拔上鱼,把饵换。擎起手,甩出线。能钓者,凭手感。手头灵,是关键。多钓鱼,甩远线。一百米,最客观。沿边鱼,有规范。潮涨满,鱼扑滩。潮罢印,吃钩欢。潮退半,鱼离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