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宋诗·周敦颐诗》中《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之诗题中的“香城寺”为“香林寺”之讹误,因为“香城寺”在新建县,“香林寺”才在万安县。另《四库全书·周元公集》中该诗题作《香林别赵清献》,其中的“清献”为“虔守赵公”(赵抃)之谥号,而周敦颐又卒于赵抃前,因而此一称谓是该诗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又一讹误。  相似文献   

2.
[原文]有美堂记欧阳修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①出守出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  相似文献   

3.
高适的《燕歌行》(以下简称《燕》诗),是“感征戍之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对于《燕》诗的主题思想,当前大家在理解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对于诗中赞颂和讽刺的对象究竟是谁,却有不同的认识。一种是比较通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根据高适的自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引用了《旧唐书·张守珪传》:“(开元)二十六年,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陀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卢军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奚余烬于潢水之北,将践其禾稼。知义初犹固  相似文献   

4.
史料拾零     
张杓的上祁宫保书“用兵之策,不外攻守两端。不能攻而徒议守,非策也。守不於远而於近,亦非策也。今有贼欲犯吾庐,不於里门御之,亦於家门御之,岂有聚百十人於室中守卧榻者乎?”——陈醴撰张杓传所引上祁宫保书“……贫民竭肩背之力,仅给饔餐。纵享寿百年,无铢黍之积,遗於妻子。诚能使阵亡者得二佰金卹其家属,是生而困者死而亨,将有乐死恶生捐躯恐後者。东山诗序曰:君子之於人,叙其情而悯其劳,所以  相似文献   

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于这一天扫墓祭祖。历代文人多以“清明”入诗,抒发感怀。本文拟从众多的《清明》诗中撷取四首,浅析各自所抒之情。  相似文献   

6.
旅菲闽商施子荣经商之余一直致力于古诗词的创作,以独到的诗心慧眼记录和提纯生活中的美,诗歌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沉厚,始终贯穿着心系家国、怜世悯人的儒者之风,呈现出温柔敦厚的彬彬之态,充分反映了诗人以诗品铸人品,以诗魂铸灵魂的诗教用心。作为民间文人,施子荣的诗歌创作难能可贵地保留了儒家传统的文化生态,堪为儒家诗教在民间弹奏的正声。  相似文献   

7.
魏源《诗古微》认为《毛诗》本无所谓序,今存《诗序》是卫宏依托毛公之义附益而成,故《诗序》有两个部分,一是合于《诗经》的毛公之义部分,一是在性质上完全与西汉四家诗背道而驰的卫宏附益部分。卫宏造《序》是《毛诗》本义不明的根源所在,而郑玄《毛诗笺》却多采卫宏的误说,孔疏又守郑笺之说,三者一脉相承,使西汉四家诗之义愈以晦涩。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籍发展至今.可谓命运多舛。隋秘书监牛弘,总结隋以前命运的五厄:一厄是秦朝《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五家语者,皆悉诣守尉杂烧之。”  相似文献   

9.
张晔 《考试周刊》2009,(5):21-23
《酌》确应为《大武》的一章,且为第五章,但《序》言“告成《大武》也”,不确。而“养天下”应理解为“守天下”,诗中也确有“能酌先王之道”,“先王之道”即为文王的封分制!  相似文献   

10.
岑参天宝初考中进士,守选期间曾有过一段出游与交友经历,这就是河朔、河东与大梁之游.诗人在这期间,身心开放,较多地融入自然与社会,创作了许多富于感染力的纪游与交友诗,这些诗可统称为“河朔游历诗”.漫游河朔等地是岑参早期一次重要的生活与创作经历,对他的诗风产生了深刻影响,即岑参诗歌中的浪漫情调与悲壮色彩.  相似文献   

11.
泱泱诗国第一枝─—《孔雀东南飞》的叙事成就鉴赏四川阆中师范学校吴杰元明学者王世贞称《孔雀东南飞》(下简称《孔》诗)为乐府“长篇之圣”,清沈德潜称《孔》诗“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长诗也。”的确,在泱泱诗国里,民间长篇叙事诗屈指可数,惟《孔》诗艺术成...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古代诗词内容丰富,不仅有爱国思乡的情怀,不仅有美好爱情的歌颂,不仅有亲情友情的赞叹,还有那一曲曲劳动的赞歌,描绘了劳动的艰辛,讴歌了劳动之美,读来让我们感叹不已。中国最早的诗歌产生于民间,有很多诗歌本身就是民间的劳动号子。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的诗。其中有一首著名的《伐檀》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是一首描绘魏国伐  相似文献   

13.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3,(12):58-59
<正>历来江雪之诗以柳子厚二十字为逸品,而湖上雪色,逸品之文,张岱《湖心亭看雪》自无异议。论者常以二者为同调,其实,柳子《江雪》,苦地谪人之静守孤寂也;宗子《湖心亭看雪》,山河陵谷之变后,遗民痴人傲然静说往昔梦境耳  相似文献   

14.
古人作诗,有“为吟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艰辛锤炼,更有高人积多年吟诗作文之心得,提出“功夫在诗外”之说。观照现今的作文教学,学生作文的“诗外功夫”或被降低要求。或被硬性挤掉,小学生守着捉襟见肘的几个词汇,在教室里遥想单调枯燥的生活经历,闭门造车,其负效应显而易见。要解决以上“痼疾”,笔者认为,重拾古人治文的经验,强化“诗外功夫”颇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就是教育者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视时、视事、视势对话语方式进行调适和转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众多转换路径多表现了守正与创新的二重维度,即守使命之正,创理念之新;守规律之正,创内容之新;守传播之正,创媒介之新;守网络之正,创平台之新;守文化之正,创环境之新。  相似文献   

16.
明遗民杜濬秉守气节,以诗文著称于世,“学者翕然和之”。其继承发展杜甫“诗史”精神,倡言“正风正雅”、“变风变雅”、“以诗证讹”,修正了明代的“楚风”,在清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农诗中的节日风俗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农诗内容广泛,但反映民间节日风俗的颇为寥寥,这既是时代的局限,也是诗人群体脱离民间的历史折光。民间节日风俗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是反观社会现实和民众心理的一面镜子。以唐代农诗所涉及的民间节日风俗为视角,通过典型的民间节日风俗事象的剖析,昭示唐代民间节日风俗情状及民众心理。  相似文献   

18.
王建因百首七绝《宫词》有宫词之祖之誉。其前20首宫词对帝王生活作了多角度与多侧面的展示,多具庙堂之气;后80首宫词着眼于宫廷妇女的集体形象,将其生活百态与幽微隐秘的内心世界予以全真全景式展现,有清新情藐之妙。《宫词》素材得源于与宦者王守澄的闲谈,其诗有证史或补史的文化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联,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学形式,深深植根于民间,它语言特别精练,被称为“诗中之诗”,内涵深广,格律严谨,音韵铿锵,表现手段丰富多彩,集中代表了汉语字组合变化运用的特色,曲尽其妙,而且应用广泛流布久远。  相似文献   

20.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这首诗采集于民间歌谣,虽经文人修饰过,但仍保留了其原来的艺术风格。本诗旨在歌颂罗敷的勤劳、坚贞与敏慧,鞭挞使君的邪恶、卑劣和愚蠢。本诗的艺术特色在于:一是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二是正面刻画和侧面刻画相结合;三是把夸张、铺陈、衬托、对话等手法加以综合运用,使罗敷之美更美,使君之丑更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