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部轻喜剧电视连续剧风靡全国,那就是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人联合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本文所说的不是那个虚构的叫《人间指南》的杂志编辑部,而是实实在在于1979年就在四川成都工商局注册、30余年里在中国最有影响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部轻喜剧电视连续剧风靡全国,那就是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人联合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本文所说的不是那个虚构的叫<人间指南>的杂志编辑部,而是实实在在于1979年就在四川成都工商局注册、30余年里在中国最有影响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人间词话》的“人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间词》是王国维的词集,《人间词话》则是最集中反映他文学思想的著作。对它们的研究的文章很多,但专门论说“人间”二字的则不多。因发现了一些新的资料,想对此进一步加以探讨。   一  就笔者所见,关于《人间词》、《人间词话》何以用“人间”为名,主要有如下一些说法。  赵万里认为:“盖先生词中‘人间’二字数见,遂以名之。”(见所著《王静安先生年谱》“光绪三十二年”,台湾文华出版公司《王观堂先生全集》第十六册,1968年)他未进一步论说。  对于此说,严迪昌在所著《清词史》中,有所发挥,列举了23个“人间”的…  相似文献   

4.
刘宏 《青年记者》2010,(5):44-45
出售名声 2009年中国发生的有关名声的大事中,名人代言门算是最突出的。侯耀华代言的10个商品广告都被认为是违法广告,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的主持人在介绍这个新闻时不无讽刺地说:一个人做一个假广告容易,难的是做10个广告都是假的。侯耀华回应媒体的说法更滑稽:不夸张就不叫广告。和侯耀华相提并论的是赵忠祥,他被中商联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曝光代言违法广告。  相似文献   

5.
辛韵 《大观周刊》2012,(45):59-59
当代的散文创作百花齐放,于坚是新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内涵丰富,在描写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流露出了作者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他的《人间随笔》正是用心灵书写的“日常生活的史诗”。本文立足于于坚的《人间随笔》这一部散文集,从三个方面入手,力图从深层次剖析《人间随笔》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湖北业余作者杜培俊给《羊城晚报》寄去中篇小说《宝殿之谜》。久久不见回音,几次去信催问、索稿,仍然杳无音讯。一年多过去了,杜培俊无意中在广东《湛江文艺》上看到《宝殿盗杀案》一文,内容和文字同自己写的完全一样,只是作者的名字变成了“晓帆”。他写信给《羊城晚报》编辑部,要求查处。经查明这个“晓帆原是《羊城晚报》采访部文化组的见习记者。他在该报副刊部工作时将《宝殿之谜》署上自己名字投给了《湛江文艺》。《羊城晚报》编委会给窃稿作者大过处分,调离记记工作岗位,扣发三个月奖金,并责令他向作者及《湛江文艺》编辑部者  相似文献   

7.
上海某医院的宋医生在《健康报》上投诉:《中外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编辑部给他去信,拟采用他二千余字的作品,但要交纳审稿费50元。因他未如数交纳,作品被“打入冷宫”。(见1991年3月19日《健康报》)  相似文献   

8.
笔三年前曾于《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表过一篇小言论《“红色之旅”火起来》。这篇稿子从投寄编辑部到刊发出来,压了四个月,反而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9.
挽弓射鸿图     
蛰虫昭苏,耕牛奋走,春风化雨,新燕衔泥。值此春光明媚的人间四月天,《采写编》全新改版了。《采写编》的改版,是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实现新跨越的产物。作为新任总编辑,总该亮亮相,代表编辑部同仁给广大读、作和《采写编》的关爱说几句“开张”的话。  相似文献   

10.
今人对手稿本《人间词话》的性质或有误解,整理词话时所普遍采用的“刊稿、未刊稿,删稿”三分法似是而非。“通行本”曾用以指称徐调孚校注本、王幼安校订本等,但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现今的研究,应予舍弃。在理论形态和版本样态上,为《人间词话》或王国维词学寻找“终极”的做法可能会劳而少功,《学报》本与《时报》本都不足以胜任这方面的学术诉求。  相似文献   

11.
以“多面手”著称于世的高尔基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生于俄国下诺夫哥罗德城的一个木工家庭。幼年丧父,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读过两年书,11岁到“人间”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师、流浪汉等,从小饱尝了底层生活的一切艰辛,靠自学熟悉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并靠自学多写变成写作上的“多面手”。他24岁时在《高加索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一发不可收。25岁时他进入《萨马拉日报》担任编辑,最初主编《阴影》、《随便谈谈》、《特写与随笔})等专栏,同时撰写了斥贵报界“报界蚊蝇甲虫们”的许…  相似文献   

12.
《火与冰》出版一年多来,似乎是好评如潮。少有异议者。作者余杰被一本杂志称为“思想刀客”。谢冰先生撰文认为“从《火与体》中可以看出他的读书面立党之广。他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对中国历史的了解。都是让人吃惊的……”有人认为。余杰是北大精神的体现者。在读完《火与冰》后,我与众多褒赞余杰的人有些不同的观感。应当承认,在对独裁的批判,对丑恶的鞭挞上,我完全同意书中的主张。但《火与冰》中的许多执论,却流于偏激和肤浅。书中对某些有深刻背景的事实从感性上作了浅层的批判。而对某些简单的现象又不恰当地赋予了过分的理论意…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羡慕他当记者时取得的成就。羡慕他从经济日报总编辑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一生中三次重要的选择。本期“传媒骄子”关注《艾丰:人生的三次选择》。 媒体让杨丽娟“火”了,同时也惹“火”上身。追求阅读率、收视率、点击率不能说有错。但在追求商业利益和遵守职业道德的规范之间能否找到一个平衡点。如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960年,我从机关工作调到上海作协《文艺月报》编辑部(后改为《上海文学》,又改为《收获》)。魏金枝先生是副主编,负责编辑部的工作。记得报到那天,编辑部同志把我领到主编办公室,只见一头花白短发挺硬得象刺猬似的魏老正伏案看稿,神情十分专注。直到我们走到他的写字台边站定,陪我的同志叫了一声“魏老”,告诉他我已来报到上班了,他才抬起头来,象羚羊抵角似的从眼镜框外看了我一眼,答应了一声“噢”,接着便又看起面前的稿子来了。陪我的同志和我一起在他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想等他将面前的东西看完了再  相似文献   

15.
宝鸡日报自1994年1月1日由四开小报改办为对开大报后,为了保持小报时栏目活泼、文章精短的特色,防止作为地市党报板起“面孔”的现象出现,报社在先后创办《西部周末》、《经济特刊》和《生活特刊》的同时,在编排方式上,采取“袖珍版式”,从“活”字上显特色;在宣传力度上,注重“典型报道”,于“深”字做文章,收到好的效果。 以实践和改进“袖珍版式”编排为例,编辑部每周在二、三版推出四个版面。二版:或《经济》与《生意经》合拼,或《社会地平线》与《纵横》合拼;三版:或《副刊》与《五彩人生》合拼,或《群众呼声》与《钢铁长城》合拼。大专栏里又设小栏目。如,《社会地平线》里,设“社会写真”、“社会论坛”、“新风赞”、“西秦拾趣”等;《五彩人生》里,设“社会广角”、“人间百味”、“陈仓夜话”、“人生旅途”、“悄悄话”等。小栏目每次三、五不等,轮换登出。这样,使大版小版合璧,小版由栏目组成,整个版面活泼洒脱,琳琅满目。 为了增强“袖珍版”的吸引力,各小版力争突现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如《生意经》在精心制作标题上狠下功夫,使枯燥无味的一条条经济信息,通过一对对“活  相似文献   

16.
苏应奎 《传媒》2003,(5):41-41
在2002年期刊年度核验中,我集中看了《云南消防》双月刊。这份杂志将“精彩导读”放在版权页上介绍,为读者择优阅读刊物的内容提供了方便;每期都发有“编辑部文章”和“时政传真”信息;对群众性的防火、灭火起到了有力地指导作用;着力推出了“火与民族文化”等特色栏目,增强了刊物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精心编辑了“家用电器防火常识系列漫画”、“消防重点部位防火系列漫画”和“家庭灭火基本方法系列漫画”,使读者在  相似文献   

17.
《攀钢日报》奖励“吹毛求疵”者本刊讯《攀钢日报》编辑部给予一位“吹毛求疵”为《攀钢日报》纠错的热心读者200元奖励,感谢他对《攀钢日报》的关心和爱护。1995年9月14日,攀钢钢研院检测中心读者张瑞光投书《攀钢日报》编辑部,指出《攀钢日报》8月份报纸...  相似文献   

18.
“黄金泉现象”的轰动 1988年11月6日,立冬前一天。《南通日报·星期版》一版头条刊出了题为《火铸的现实标点》的通讯,署名“秋实”。《火》文披露:22岁的如东县青年农民建筑工黄金泉,在3月23日订婚的这一天英勇扑救邻家大火,被大火烧得伤痕累累、面目全非。尽管有关方面对他表示了心意,但他还是欠下了5000多元医疗费,整容所需的钱也无着落。家境贫寒、还未完婚的黄金泉,只能痛苦地忍受着,默默地期望着……《火》文见报后的几天里,从工厂到农村,从机关到学校,读者对“黄金泉现象”议论纷纷。有人同情,有人愤世,有人叹息,有人慷慨。一时,“黄金泉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中国档案》“在线编辑系统”开通试运行,这标志着杂志社编辑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自今年年初中国档案网开通后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继波8月20日在《中国档案》编辑部观看了系统的演示,他充分肯定了编辑部走信息化道路的方向,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孔繁群今年71岁,离休前系新乡市六中语文高级教师,现担任着《瞭望》、《解放军报》等三报四刊的社外审读,发表审读文稿200余篇,颇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孔繁群的审读生涯始于1989年。那是他离体后不久的一天,他偶然看到了一本《瞭望》周刊,随手翻开,一眼看到了:“清脆悦目的四川话”。他怀着惊奇的心情,从头认真细读,发现共有47处需要修改。他把批出的差错和修改意见写信告知该刊编辑部。编辑部对此非常重视,把他指出的差错和修改意见,配编者按全文刊登在《瞭望之友》上。编者按说:“我们的一本刊物中竟有这么多语法修辞、用字用词和标点符号方面的差错,实在令人痛心!一位不在编辑部工作的同志,对《瞭望》避免差错如此上心,我们编辑人员对差错的存在能无动于衷吗?孔繁群是一位中学老师,也是我们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