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写作实践(一)主题:虚构小说(原人教版)学生:老师,虚构小说和写记叙文有什么区别吗?老师:当然有。小说主要是通过虚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所谓“虚构”,是指小说中所写的人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现实生活的影子。换句话说,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记叙文则主要是对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件进行记叙描写,因此它要求内容真实可信。学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虚构小说呢?老师: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虚构小说,也离不开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小说最主要的要素,因为小说主要是写人的。这…  相似文献   

2.
小说作为叙述的艺术,它建构了一个纯属虚构的幻觉世界,真实的物质世界与虚构的幻觉世界之间存在着距离,即“实”与“虚”的距离。这种距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逾越的。小说文本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就在于作家处心积虑造成这一距离。这一距离使作家能以主体意识的自由驰骋在精神领域中把握、利用和改造世界,以语言的物化形态重塑人间;同时使读者得以在这种心造的世界中漫游,获得在真实的物质世界里、在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不可能得到的复杂的、强烈的、曲折多变的心理感受,满足人们对于幸福感的无尽的心理追求。 读者生活在真实的物质世界中,而“世界不能满足人”(列宁语),很显然,小说必须能  相似文献   

3.
历史演义小说,既要演史,又要演义,大概可以按照创作特点分为历史的小说化和小说的历史化两类,但无论是哪一类历史演义小说,都有虚构和纪实的部分,虚实相生可以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历史演义小说这种虚实相生的特点,才能够实现其寓教化于娱乐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渔是清初文坛在小说创作和理论方面都应给予较多关注的作家,特别是他的虚构理论及其小说的虚构艺术是我国小说史上小说观念的一次重要演进.李渔小说突破了以往"记录见闻"和"写真尚实"观念的拘箝,在小说题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大胆虚构,使其笔下的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于事实,故事内容新颖奇特,情节变幻多姿,构思独特,想象丰富,作品具有鲜活灵动的气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李渔风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经史文化谱系中,子部小说因其“小”而被主流文化所轻视,处于“子书之流”的文化边缘性地位,这反而让子部小说获得潜在的虚构空间。但子部小说本身比附经史的价值诉求,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说的虚构能力,使之无法与现代小说相衔接。  相似文献   

6.
李渔是清初文坛在小说创作和理论方面都应给予较多关注的作家,特别是他的虚构理论及其小说的虚构艺术是我国小说史上小说观念的一次重要演进。李渔小说突破了以往“记录见闻”和“写真尚实”观念的拘箝,在小说题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大胆虚构,使其笔下的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于事实,故事内容新颖奇特,情节变幻多姿,构思独特,想象丰富,作品具有鲜活灵动的气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李渔风格。  相似文献   

7.
美国非虚构小说的诞生,是骤变的大众社会政治、社会、科技文化背景使然。它是关于事实本身的小说形式,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于事实本身。它与新新闻主义实属同一文学类型,它们的共同点在质与量方面都绝对地超出了不同点  相似文献   

8.
题目自由写作实践(一)主题:虚构小说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商议小说的人物、情节。然后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活动:(1)每个人各写一篇,由大家评议,看谁写得好,好在哪里。如果有时间,可以把大家认为写得好的段落挑出来,改造一下,拼凑成一篇完整的小说。(2)由一人起头,然后大家依次接下去。学生: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好多小说,像《孔乙己》《变色龙》等。课文里说小说是虚构出来的,老师您能给我们讲一讲怎么虚构小说吗?老师:好的。小说的确是可以虚构的,它是一种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我们虚构小说,有三招功…  相似文献   

9.
对于非虚构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学术界和作家内部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分歧的核心在于,小说是不是只能虚构,或虚构是否是小说的本质属性。其实,关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否是虚构,不能由某一个理论家来决定,也不能由哪一个作家来宣布,它是由文化语境和小说的历史共同决定的。对非虚构小说的命名,也必须在这个语境中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时期出现的大量具有虚构成分的叙事作品,足以说明当时人们较普遍地具备了自觉的虚构意识.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有其自身特点,它的出现既有功利方面的原因,也是叙事技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确理解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意识,对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汉魏六朝小说及其在整个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作用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汉魏六朝时期出现的大量具有虚构成分的叙事作品,足以说明当时人们较普遍地具备了自觉的虚构意识。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有其自身特点,它的出现既有功利方面的原因,也是叙事技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确理解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意识,对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汉魏六朝小说及其在整个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作用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粤教版选修教材<常用文体写作>在文学类文体单元导语中对文学类文体的写作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文学需要真情实感,要求学生在自述散文中写出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二是文学更需要虚构,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虚构一个巧妙的故事写成微型小说.  相似文献   

13.
小说本质上是叙事的虚构作品。然而,在艺术全面反叛的20世纪,虚构这一古老的小说法则遭受到空前的挑战,甚至有被逐出、遗弃的危险。处于这一背景下的国内新时期小说,也于1985年前后出现此种征兆,而且日益彰明。这令人想起小说与虚构漫漫久长的胶漆之恋。  相似文献   

14.
一、三种虚构模式对中国历代小说人物形象的虚构特征,自古就有不同的意见。较为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小说的好处在“补正支之(?)”,因为正支“不通乎众人”,使得“历代之事,愈久愈失其传”(1)小说实际上充当了使“愚夫愚妇一览可概见”的历史通俗化工作的职能。(2)所以,小说及小说人物必须“据实指陈”、“真实可考”(3)这样方能“服考古之心”。(4)与以上创作主旨相一致的小说人物,在塑造上就必须围绕“真实可考”这个准则,不轻易逾越。第二种较为反叛的现点,意识到小说做为文学特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66年,杜鲁门.卡波特用非虚构小说一词描绘他的小说《冷血》以来,非虚构小说就从美国流行开来。时至今日,40多年过去了,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不如它在国外发展迅速,成绩骄人。但自2010年第2期开始,《人民文学》开辟"非虚构"新栏目,陆续刊发十几篇作品,在文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非虚构小说的新一轮讨论。笔者拟从非虚构小说产生的背景、非虚构小说的定义、非虚构小说与其他纪实小说的关系、非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关于非虚构小说的理论研究、非虚构小说存在的问题及意义几个方面展开,力图为非虚构小说研究勾勒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图像,理清其新时期以来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陈余 《文教资料》2013,(35):106-108
随着“非虚构小说”在国内兴起,乔叶的《盖楼记》、《拆楼记》也受到关注.本文结合乔叶作品,探析了非虚构小说的文类特征:真实的叙事题材和小说叙事技巧.强调了此类创作关注现实描写现实的特点以及所具有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7.
小说是什么的问题自古就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本文认为小说是"虚构的事实",之所以说小说是"虚构",因为:一、虚构是小说的重要的创作手法,具有结构功能和叙述功能,二、小说的故事人物是虚构的,三、小说是心灵世界的主观投影.小说同时又是"虚构的事实",因为小说中的故事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小说的故事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理性,人们认为小说中的故事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8.
人们历来对小说的虚构讳莫如深,“真实”、“真实性”之类的概念充塞着小说理论,批评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一部作品的成败得失。我国在20世纪中期,这种对“真实”的崇尚发展到了极致。现代小说家们对“虚构”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理直气壮地为“虚构”正名。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对客观现实存在的模写,把虚构推到了一个极端的位置上,并转向从内心世界开掘主观真实。现代哲学为现代小说虚构的真实性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元小说手法较为集中地出现在马原等先锋派作家的作品中,是先锋作家暴露虚构,解构现实主义写作成规的话语策略,文章以马原的作品为例,论述了元小说的主要特点,功能,探讨了元小说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文章认为元小说在结构方面的特点是打破框架,在意识方面的特点是自反应,它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暴露虚构和质询成规。  相似文献   

20.
非虚构传统——论日本现代私小说与古典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虚构是日本民族的一个思维特点。作为一种文学主张 ,它于 10世纪初被提出 ;而作为一个文学传统 ,它形成于 10— 11世纪的国风文化时代 ,之后一直流传至今。现代私小说对文学创作非虚构的主张 ,至迟于 10世纪中叶即已由《蜻蛉日记》作者明确提出并付诸了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