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越自我     
我曾经听过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的画都贴在墙上,第二个孩子的画都扔进纸篓.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满墙的画受到了人们的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人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他手中的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相似文献   

2.
超越自我     
我曾经听过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的画都贴在墙上,第二个孩子的画都扔进纸篓。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满墙的画受到了人们的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人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他手中的尚未画完的那一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纸篓和墙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  相似文献   

4.
王兰 《青年教师》2005,(4):55-58
有这样一则说理故事:两个同龄的学画孩子,处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第一个家庭一直采取鼓励、赞誉的态度:把孩子的“作品”都贴在墙上,让亲朋参观,稍有功笔时即办了个人画展,名气不断。到33岁时,他的画已站在许多家庭的客厅里。而第二个家庭对孩子一直采取诋毁、冷漠的态度,让孩子把所有的“废纸”都扔进纸篓里。直到33岁时,他才贴出他的第一幅画。这时,人们疯狂了,把第一个孩子的画摘下来扔进纸篓里,把第二个孩子的画从纸篓里捡起来,张贴在墙上。  相似文献   

5.
【材料】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并指给他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让所有来我家的客人看。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3年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图完整,人人赞扬。30年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的画已不感兴趣,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了世人。阅读以上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审题】题目要求根据供料写议论文。看起来,材料…  相似文献   

6.
纸篓与画展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拿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色彩鲜亮,构思完整,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他越来越沉溺于这种成功的喜悦中。第二个孩子没法办展  相似文献   

7.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拿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  相似文献   

8.
纸篓和墙     
有两个孩子,从小爱画画。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沓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可以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第二  相似文献   

9.
我听过这样一个画苹果的故事:美国老师带一袋苹果到教室,每人给一个,告诉学生可以嗅,可以摸,也可以吃,然后画出苹果。结果美国的孩子第一遍画出来像西瓜,第二、第三遍画出来的像梨,第四遍才有点像苹果了。日本的老师带一个苹果到教室,他拿着苹果在教室来回走动,告诉学生可以看,也可以摸一下,结果学生第一遍画出来的像梨,第二遍有点像苹果了。中国的老师带一枝粉笔进教室,告诉学生打开课本第几页,说画苹果有三个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拿出纸和笔,跟着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结果中国的孩子第一次画出来的苹果就非常像。美国的孩子画得不像苹果,但是…  相似文献   

10.
画好五角星     
这样教孩子画五角星比较容易接受:第一步,画个正对上方的角,两条边一样长;第二步,从角尖算起,在边上的大约三分之一处画一条和两条边的长短相仿的横线。这两步是关健,画好了,五角星大体就比较像了。  相似文献   

11.
有个故事。老师让两个学生画一幅画,画的主题是“母爱”。第一个想了想,画了一幅宁静的夜色图:蓝天,月牙儿,星星,月光下的妈妈正晃着摇篮——弯弯的摇篮也像个月牙儿,摇篮里睡着她的孩子。第二个想了想,先画了汹涌的海浪、陡峭的悬崖和狂暴的骤雨,然后在悬崖上画了一只鸟妈妈——她一边支起宽阔的翅膀挡着风雨,一边极投入极安详地喂着她的孩子。那么,究竟哪一幅更好?显然,是第二幅,因为第二个人聪明——为表现母爱,他安排了一个震撼人心的背景。不是吗?第一幅画虽然美丽恬静,却平淡无奇,既然“宁静的母爱”与“宁静的背景”间全无反差,也就…  相似文献   

12.
何锋 《中小学德育》2012,(12):49-49
同学们:年末将至,我们又将迎来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测试时间。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一次次的学习考试?在此,老师要和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有两位妈妈,她们都有一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孩子:"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带来一叠纸、一捆笔,...  相似文献   

13.
突袭尼斯城     
地球上的人口大概已经超过3000亿了,这好像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人们没法再走出屋子,因为连大街上都站满了人,地面上画满了圆圈,圆圈里写上了人名。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把路面都瓜分了。 现在人们买东西都得靠空投,一个城市有几百架救援飞行器在空中忙碌着,几乎所有大厦的窗口都伸出了长长的手  相似文献   

14.
讨论情景: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得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得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也会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自信,他对绘画就有了兴趣,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个经典的故事:美国教师要孩子画苹果,是提着一篮苹果走进教室,一个学生发一个,孩子们可以摸、闻,甚至咬上一口,孩子们第一次画出来不像苹果,第二次也不像苹果,第三次画出来才像苹果;中国的教师是拿着一支粉笔,一边在黑板上示范一边讲解要领,学生一次就成功,个个画得像苹果。反思这两种做法:我们是去关注过程,还是去关注结果。通过画苹果孩子真正收获了什么?我们认为:美术课堂,应该给孩子一只“生活中的苹果”。  相似文献   

16.
正讨论情景(2015年第1期):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的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的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我们也会以鼓励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一、秦九韶巧解小偷偷米问题三个小偷从三个箩筐中各偷走一些米,三个箩筐原来装米量相等,事后发现,第一箩中余米1合,第二箩中余米1升4合,第三箩中余米1合.据三个小偷供认:甲用木勺从一箩里舀米,每次都舀满装入口袋;乙用木盒从第二箩里舀米装袋子,每次都舀满;丙用大碗从第三箩里  相似文献   

18.
儿子满3岁了,我们把他送到一家条件不错的幼儿园.第一天孩子很觉新鲜,高高兴兴地去了幼儿园.可是,从第二天开始,一提起上幼儿园,孩子就哭哭啼啼耍赖,高低不肯去;此后的哭喊和反抗更激烈,哭喊中还伴有凄楚的恳求,甚至提出宁愿上医院打针也不去幼儿园.这一情形持续了近一个月.  相似文献   

19.
教画先教人     
我和爱人都是搞建筑设计的。也许是遗传因素的缘故,也许是环境的影响,我们两个小孩子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给他们一盒颜色笔,他们会涂涂画画几个小时。记得儿子恩戈三岁时,一天我下班回家,走进房间,不得了!满地、满床、满被都被孩子涂上了圆圈和线条。再仔细一看,椅子上、衣橱的玻璃上也都画得五颜六色,恩戈还在房间的角落里即兴作画,为他心爱的玩具涂颜色,而他的衣裤、鞋子上,甚至腿上、手上也都画上了“杰作”,我忍不住火冒三  相似文献   

20.
我的小蜗牛     
今天,让孩子们画“草地上一群快乐的蜗牛”。为了使画面内容丰富生动、 主体形 象突出,我给孩子提了两点要求:第一,蜗牛要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在我潜意识里似乎只 有形态各异才显孩子的创造性);第二,因为草地是绿的,为了让蜗牛更显眼不被别人踩着 ,同时为了使画面主体更突出,蜗牛尽量不要用绿色画,而可用其他鲜艳的颜色来画。  幼儿开始作画了。咦,程程(化名)画的蜗牛大小、形态、颜色都一模一样,简直是克 隆出来的,且都排好了队。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没有一点创造性。于是我问他:“你的小蜗牛 怎么都是一样的呢?”“它们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