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教师进修教材《文选与习作》第一册,共选文四十五篇,计有精读课文三十篇,阅读课文十五篇。全册有记叙文四个单元,说明文一个单元,议论文两个单元,古文一个单元。知识短文四篇,习作训练五次。这一册的读写训练重点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下面具体谈谈这册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教学要求。一、记叙文部分。选文二十四篇,  相似文献   

2.
一词:系泄胜降 一、下面这些字,都不止一个读音,请分别注出来,并各组给行乐曾说明下列各组同义词的差别,并分别风度厂憩息{华贵厂沉醉了丰胰风格仁休息飞高贵飞陶醉}、丰满一. 句 造 三、将下列结构形式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语分别归类,不能归类的各补充一例: 争妍斗艳人声鼎沸目  相似文献   

3.
说明:在三册《文选与习作》中,有52篇要求精读的课文,这里刊登的这些精读课文后的部分练习答案,仅供同志们自学参考。因版面所限,练习題的文字被省略了,使用时请与教材练习题相对照。我的一天三、作者清晨和病痛的搏斗、读报念信、和工程师的谈话、夜晚和记者的会见等都写得很详细,作者一天的本职工作——上午写小说、下午读小说等情况写得很简略。这样写为的是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象“我的一天”这种从早晨写到晚间的记叙文,如果对题材详略处理得不好,容易变成流水账式的死板文章。因此作者抓住重点,只从自己的生活和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出发,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  相似文献   

4.
一、注音并组词。下日(ml)泪万护工泪(g的河水洲扫暗(户。)万马齐暗暗(应刀)黑门行隅(y6二g)。塑邑佛(y血)!句隅而泣‘骋(ch己ng)恶鲤生}、聘(p in)聘请厂堂(t““g)E匆丛鱼过-{、瞪(eh。。g)瞬旦结舌厂绽(Zh“n川这丝‘\淀(:1 an)远位-二、境词紊、(险峻)(峻峭)造句朵朵白云在  相似文献   

5.
《文选与习作》第一、二册有如下主要特点: 一、课文采取了文体集中的编排原则。如记叙文,完全集中在第一册里;第二册则为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也就是说,上列文体的读写知识和基本训练都集中在这两册里,而没有分散循环编排。这样作,一是为了打歼灭战,让学员集中力量,一次学完有关的知识,以便较快地掌握规律。这是函授业余自学的特点和速战要求(一年半五百个学时学完四本书)所决是的。二是便于教师面授辅导和答疑。面授大多每月一次,内容忌多忌杂。相反,集中则易收到  相似文献   

6.
(一)单元学习要求本单元六篇课文,第一、二篇要求精读,第三、四篇要求略读。第五、六篇要求独立阅读。这些课文都是状物性记叙文。自学中,对每课的生字、难字要能读准字音,辨析字形,对重点词语不仅要理解词义,还要能加以运用;对某些特殊句式、重点句子,要求联系课文仔细领会;对常见的修辞手法也应掌握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学习要求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确写景的目的,掌握写景的一般方法,并通过训练,使写景能为记事、记人服务,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各课字、词、句基础知识,领会和熟读一些优美的语段,提高文字素养。 (二)分课提示《绿》(朱自清) 一、要求掌握“绺”、“穹”、“倏”、“皱  相似文献   

8.
[崩塌坍塌]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倒塌”的意思。主要区别是:“崩塌”是“因崩裂而倒塌”的意思,多用于大型的原整体物体,如山体、山石、砖窑、煤窑之类; “坍塌”即“倒下来”的意思(无“崩裂”之意),多用于山坡、河岸、沟壁、墙垣、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在词义的程度上, “坍塌”比“崩塌”轻。 [奔泻倾泻]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指“(水流)从高处急速流下”的意思。主要区别是:“奔泻”多用于挟  相似文献   

9.
一、单元学习要求 1.本单元十二篇文章都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因此,学习时要从分析人物入手,注意人物的肖象、语言、行为、心理活动和主要事迹,从而挖掘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现实盼教育意义。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各篇文章的主要的表达特点和语言的运用,切忌面面俱到,更忌架空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一) 单元学习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除了要求掌握下述“分课提示”中所列生字难字、关键词语、重点句子、修辞手法以外,着重要求领会下面几点: 一、本单元的十一篇课文,都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实,人和事是不能分开的,人得通过事来表现,事得由人来完成,所谓“人务其事”“事在人为”便是这个道理。但是,由于作者表达主题的着眼点和题材本身的特点不同,有的记叙文重点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有的记叙文主要在讲述事情的发展变化和前因后果,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单元的课文都属  相似文献   

11.
《玩石头》(“九义”教材人教版第一册第九课)是一节观察课。该课是在前第2、3、5、7、8课学生初步用眼看、手摸认识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儿童应用眼看、手摸、钉子刻多种方法认识石头在形状、颜色、硬度、质感等方面的特征。通过观察石头和用石摆图形,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为此,本课采用激趣导学法来进行教学,以激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让全体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一、趣味用语,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2.
草一、湿漉(lù)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焦灼(zhuó):非常着急。踉(liāng)踉跄(qing)跄:走路不稳。愠(yún)怒:怒。酸涩(sè):内心激动的感觉,眼睛里发酸发涩、干燥、不滑润的感受。蔫(niān)巴:花木、水果等因失去所含的水份而萎缩。耽(dān)心:放心不下。嚼(jiáo):上下牙齿磨碎食物。抽噎(yé):一吸一顿地哭泣。  相似文献   

13.
对于册(策)书源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既有精审的论述,也有疏漏的地方,其精审处,主要得之于他的宗经思想和所掌握的材料;其疏漏的地方,就是忽视了先秦册(策)书的存在.对此本文逐一进行了考证,认为册(策)书是一种出现于商周、且与誓诰并行的重要文书.两汉册(策)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渊源相仍,然又有区别.文章亦分别从使用范围、自身发展规律和体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说明.同时对潘勖的<册魏公九锡文>的源流及册(策)书体制建构定型的时间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这个单元编入了六篇课文和一个单元练习.六篇课文中,有两篇是精读课文,三篇是略读课文,一篇是自读课文. 在写的方面,这个单元要求着重学习、了解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学习掌握记叙的要素;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安排记叙的顺序,选用适当的叙述人称;围绕表达中心选取典型材料,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等.读的方面,在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懂得学会使用默读和跳读这一读书方法. 重点和难点这个单元由六篇记叙文组成.记叙文主要是运用叙述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已经讲了有关描写的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5.
要求学生着重掌握本学期精读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略读课文不作考试范围,起扩大知识面和举一反三之功效。题型有:字、词注音及解释 8% 填空题 12%选择题 10% 是非判断题10%文章片断阅读分析 20% 作文 40% 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写作基础上,须加强作文的训练。作文的难度和要求都将提高,作文题偏重于材料型议论文。 对课文的具体要求是: 1.报告文学 ①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介于新闻和小说之间。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双重特点。 ②结合本单元的课文理解上述特点,并能分析之。  相似文献   

16.
《语文基础知识》共三册。第一册是语言和汉字,第二册是词汇、语法和标点符号,第三册是修辞、逻辑和文体常识。这里介绍的是《语文基础知识》第一册。为了便于在职小学教师系统学习汉语拼音知识,教材按《汉语拼音方案》的知识体系,即字母  相似文献   

17.
一、单元提示这套分科型教材,改革的步子比较大,就《阅读》教材而言,初步建立了阅读教学的体系,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单元是整个阅读教学体系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步,因此,必须紧扣“单元要求”,按照教材编排的体例,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要求这个单元包括七篇课文(写景的四篇,状物的三篇)和一个单元练习.要求学习、体会和应用本单元提供的基本的读写知识.读的方面,着重培养学员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具体要求是:(一)能够划分文章段落和层次,会列提纲;(二)懂得如何精读和略读;(三)能够体会每篇文章的特色.写的方面,着重培养观察能力和学会一些写作方法、表达方式.具体要求是:(一)认识“观察”在写景状物中的重要作用,弄清  相似文献   

19.
一、编写意图《文选和写作》第一册第三单元是写人单元,包括六篇课文和单元练习。这六篇课文都是写真人真事的,其中有的写一个人,有的写几个人,写法各有特点。从材料的选择看,有的写人一生的主要事迹,有的写人一生中的几件事情,也有的只写某一个生活片断。从写人的方法看,有平平实实的记述人物事迹的,有着重刻画人物形象的(包括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等),也有在记叙和描写中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有客观记叙人物事迹的,也有既记  相似文献   

20.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审题(板书课题)。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2.你看到这个课题想到了什么?(这篇课文是对小车站的描写。) (说明:培养学生“看题学文”的习惯,养成自拟题目的能力。) 二、通读全文,分段。(全文共分三段。1、2小节为第一段,3——6小节为第二段,7、8小节为第三段。) (说明:通过给课文分段,进行编写“作文提纲”的训练。) 三、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详写部分。(第二段,即写“月台布置”的部分。) (说明:通过自学,认识“详略得当”的写法。) 四、讨论:课题与文章材料是否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