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探索发现之路永无止境,科学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营造创新型文化氛围,最终由追赶型向赶超型过渡,赶超欧美科技大国,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绩效"角度建立科技大国指标体系和科技强国指标体系,衡量国家科技总量和人均发展水平,对比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和中国2004-2017年指标数据,分析中国建设科技大国与强国的发展趋势。利用标杆分析法和专家赋权分析方法得出科技大国与强国评分,计算出科技强国综合指数,并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和GM(1,1)模型预测2020-2035年美国等6个国家的科技强国评分和科技强国综合指数。得出结论:目前中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与科技强国还有一定距离,到2035年,中国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科技强国综合指数超过法国,与英国基本持平,与日本、德国差距缩小,但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大战略转型期,国家科学教育事业获得空前发展,但是与西方科技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领域、科学领域还存在着明显差距.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加快科研教育领域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探索发展出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道路,最终创新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科技创新发展大国、发展强国.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发展处于重大战略转型期,创新成为全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需要科学技术引领,需要政府、社会、民众积极探索学习西方科技大国、科技强国科研文化、科研管理理念、科研创新发展模式,在科学技术领域与西方科技发达国家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接轨,逐步走向科学、研发、生产有机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现阶段我国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科技大国,但要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还需要在体制和政策方面进行进一步改革。我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时应具有创新生态系统观,需要从高科技产业需求、供给能力和制度设计三个维度出发看科技强国的形成与发展。最后提出,我国只有进行一轮深刻的体制创新,通过加强从下至上的科学决策体系、提升基础研究投入比例、破除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行政化和同质化、加大开放程度、重塑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增强科学文化建设以及让企业成为真正的科技创新主体,才能更快地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60多年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已成为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中国作为世界性科技革命的追赶者,是实行自主创新政策的极少数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正在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科技实力已居世界第二位,与美国的相对差距迅速缩小。文章对中国实现科学技术的追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的自主创新道路进行了梳理概括:从"向科学进军"到"打破常规,跨越式发展",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中国未来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原因:中国特有的历史基因和历史传统,中国特有的大国特征和大国优势,中国未来实现"中国梦"大战略的客观需要和巨大需求,中国对人类发展的责任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主要包括体育自然科学、体育社会科学、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综合科学,它与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民对体育科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学者们也越来越重视起体育科学的重要性。自2008年北京奥运提出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口号后,我国体育科学工作明确了方向与目标,并在世界竞技体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国只能被称作体育大国,却并未成为世界认可的体育强国,本文作者分别介绍了体育科学的概念与体育强国的概念,分析体育科学对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我国体育科学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并研究如何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胡玲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41-141
本文从"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等概念入手,科学地分析了他们的具体含义;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体育现状,指出现阶段我国所处的形势,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可能性及建议。转变观念、保持自己的优势项目并且大力发展大众体育才能使中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通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科技事业加快发展,我国在许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目前虽然已成为科技大国,但我国还不是科技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科技总体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还不相适应。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科学技术类提案共有122件,比去年同期减少11件。内容主要涉及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学普及工作、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环境和科技园区建设、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而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基本驱动力量。当前,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科技发展还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文章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目标导向,明确了科技强国的内涵;在借鉴国内外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验基础上,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在内的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与美国的科技创新指标横向对比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围绕建设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分析了科学发展、科技革命、工业文明与科技强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基础研究和科学文化对大众创新的影响。同时,基于文献计量学数据对中国的基础研究发展整体阶段进行宏观判断,然后结合当前科技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繁荣基础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中国要与世界科技大国、科技强国在科技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接轨,需要通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文章介绍了中外科研文化现状,分析了中外科研体制机制存在的差异,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由追赶型向赶超型过渡,大力提倡创新,构建创新型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创新不仅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的,更是思想观念上的,更应在科学技术领域,与世界先进科技大国、科技强国在科研文化、科研管理理念、科研创新发展模式接轨。  相似文献   

14.
半个世纪以来,行星化学一直是欧美以及日本等主要科技强国最活跃的科学研究前沿之一。但是,由于种种限制,我国的行星化学一直没有得到充足发展。这种状况和我国的航天大国地位并不相称,也会成为我国建成航天强国目标的阻碍之一。因此,在全国各大重点院校进行行星化学学科建设迫在眉睫。基于行星化学学科对于深空探测的重要性,文章将着眼于行星化学学科的内涵,探讨行星化学学科的独特性,比较国内外学科建设的差距,提出我国行星化学学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于各个领域,并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使用效果。中国是农业大国,但是还不是科技农业强国,我国需在奔向科技农业强国的道路上,计算机技术对农业的运用必不可少,也是势在必行。所以要加强推动计算机技术面对智慧农业方面的应用,以此来实现科技农业强国的基本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贸易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贸易额全球排名第3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同时可以看到,中国的出口产品存在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的弊端,中国与贸易强国有很大的差距。从科技兴贸、促进产业升级等角度阐述了中国如何缩短与贸易强国的差距,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弱与其背后的科研管理是否科学有效有着密切关系。选取科技强国美、英、德、法的重要科研机构,即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研究理事会、德国科学基金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主要科技强国的科研管理模式,侧面观察科技强国的研究重点方向的演变,分析国际科研热点与前沿方向,为我国科研机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只有建立和完善具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特点的国家创新体系,一个国家才能真正走向科技强国之路。最近几年,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迅猛,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正在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目标迈进。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海洋科技的支撑,更离不开海洋创新体系建设与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海洋科技的创新发展需要国家的机制、体制支撑,人才智力支持等社会与人文因素,但海洋学术交流作为海洋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在现代交通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的驱动下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国在国家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抓住机遇,经济规模上升为全球第二,国家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当前,开放与合作成为国际交流的主旋律,创新成为驱动世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以科技创新和国际科技合作为引领构建面向全球的协同创新网络已成为我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物质在纳米尺度下表现出的奇异现象和规律将改变相关理论的现有框架,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入到崭新的阶段,孕育着新的技术革命。纳米技术向纳米产业制造技术的跨越将加快我国从纳米科技大国向纳米科技强国的发展进程,促进相关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纳米科技是我国“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