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重技术轻人文、重成器轻成人、重理论轻实践、重专识轻通识、重能力轻素质的"五重五轻"现象。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实现定位观、目标观、教学观、人才观和生存观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管建刚的作文教学革命颠覆了传统重学科知识、重教师指导、重课堂写作、重作文完成状态的作文观,呈现了一番不一样的景致。笔者在知悉其理论观、实践观的基础上尝试从"立人""立心""立言"三方面追问其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背后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助于追根溯源、提炼经验,为未来作文教学的"行走路径"、为一线教师的写作教学实践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管建刚写作教学革命颠覆了传统重学科知识、重教师指导、重课堂写作、重作文完成状态的作文观,也带来了"大震动"。它不仅在思想上给出方向,更在实践上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笔者在知悉其理论观、实践观与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尝试以"追问"的姿态梳理其创新、落地与生长的过程,探其成因,寻其渊源,为未来进一步进行校本化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对"人的存在"缺乏应有的关注,因而失去了其本该拥有的存在论意义。外语教育要贯彻引导学习者走向"本真存在"的教育理念,不但要培养学习者的外语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如何通过外语教育引导学习者走向"本真存在"。具体策略有:语言本质观要从"工具论"转向"本体论",课程观要从"重理性"转向"重人性",教学观要从"重知识"转向"重体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对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全新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准确落实"三新"要求,主要体现为在教学中通过绘蓝图、说感受和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新阶段,通过重效率、重关联和重素养,贯彻新理念,通过全球观、国家观和使命感,引导学生理解新格局,为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价值奠定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知识观要求建立一种追求"误构"的知识合法化模式,对于课程发展提出了文化性、多元性和动态化的要求。传统的外语课程存在"重工具、轻内容","重语言、轻文化","重西方、轻本土"和"重技术、轻对话"的弊端,亟待改革。因此,外语课程应当按照后现代课程观,实现课程整合、重视人文通识教育、开发本土文化与构建外语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知识观要求建立一种追求"误构"的知识合法化模式,对于课程发展提出了文化性、多元性和动态化的要求.传统的外语课程存在"重工具、轻内容","重语言、轻文化","重西方、轻本土"和"重技术、轻对话"的弊端,亟待改革.因此,外语课程应当按照后现代课程观,实现课程整合、重视人文通识教育、开发本土文化与构建外语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李月凤 《华章》2007,(11):48
《道德经》中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老子以"重身贵生"为准则的生命价值观、以"德"为内涵的生命本质观、以"自然"为特征的生命本性观,对当前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有重要意义,体现了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即: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第一层次是重生的生命意识教育,第二层次是重德的生命质量教育,第三层次是重自然的生命境界观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观及其办学形式的主要特点为:"治才"的培养与选拔,学而优则仕的目标观;官学与私学并存,相得益彰的办学形式。治才培养与选拔的目标观,强化了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淡化了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忽略了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功能;官、私学并存的办学形式,弥补了古代官学高等教育在教育内容、方法上"重儒经教育,轻专业教育"、"重诵读识记,轻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缺陷性。该目标观及其办学形式,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论儒家孝文化与现代国有企业文化之间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构建和谐国有企业文化实践中,必须注重冲突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加强价值理念体系建设,通过孝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个群观冲突、义利观冲突、"德治"与"法治"观冲突、"贵和"与"竞争"观冲突、重精神与重实际冲突的正向转化,使员工形成共识,产生对国有食业目标、观念的认同感和作为国有企业一员的使命感,从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凝聚力,消除矛盾冲突,共同努力实现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资本主义的现实对市民社会理论进行历史考察和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路之一;而“市民社会”也是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市民社会理论构成了葛兰西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相比较,葛兰西的对市民社会的考察呈现出两个重要的差异:一是研究视角的转移,即从经济哲学的视角转移到文化哲学的视角;二是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转移,即从政治革命转换到文化革命:文化领导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都不能回避的哲学范畴.马克思在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市民社会概念作了三重规定:一是一切时代的物质交往关系;二是不同于自然经济和未来社会的整个商品经济;三是资产阶级社会,梳理该文本中市民社会概念的多重性意蕴,不但可以展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逻辑演进历程,而且可以重新界定市民社会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法人分支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分支机构是法人的组成部分 ,具有从属性、区域性、职能性三个特征。在我国民事立法中 ,应当赋予法人分支机构限定性民事主体资格。在民事活动中 ,一般情况下先由分支机构承担民事责任 ;当分支机构的财产不足承担时 ,再由所属法人补充责任。在民事诉讼中 ,法人分支机构具有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澄清有关法人分支机构的认识在立法和司法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市民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在不同的文化区域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纷纷用"市民社会"这一术语表达着不尽相同的理论诉求和现实关切,形成了所谓的市民社会话语系统.我国理论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梳理了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内涵、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及其新的发展趋势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宪法与民法的关系上,存在着民法优位说与宪法优位说两种观点。从方法论意义上来加以考查,尽管在事实层面民法确实先于宪法、优越于宪法而存在,但是在规范层面宪法却仍然具有高于民法、优越于民法的最高法地位。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要想了解唯物史观,就必须研究市民社会,而欲弄懂市民社会这一重要范畴,就要从文本出发,遵循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叙述方法,这样才能弄懂马克思三个时期使用市民社会范畴的具体思维语境,把握马克思文本中市民社会范畴之从抽象到具体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在西方学术界占有崇高的地位。利用功利主义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可以为民法总论的研究提供两个新的思路:一方面。有利于对民法基本问题,如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性质、民法的基本原则等的解析。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法律行为、权利行使和时效问题的解析。当然。功利主义虽然是民事立法与司法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但它始终不能代替具体的民法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理论为基础的传统价值体系随之崩溃,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价值在俄罗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贬值,公民道德基础被破坏,国民的整体素质下降,国家安全面临潜在的威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复兴大业的基础,建立健全的、现实可行的青年一代社会化机制势在必行,其中重构一个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科学民主的思想教育体系尤为迫切和重要.与前苏联的思想教育体系相比,新的体系在内容上更为科学和完善,在形式和方法上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20.
"领导权"和"我们"这两个核心概念蕴含了拉克劳和墨菲后现代政治建构的一种特殊逻辑:在市民社会中重建政治共同体。这种政治逻辑不曾也不可能出现在传统社会及其政治理论之中;它是西方后工业社会或者说发达的市民社会的产物;它意味着市民社会被建构为"领导权"和"我们"在其中运作的一个具有政治属性的公共领域。其中某些观点对中国市民社会的公共领域建设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