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月光启蒙》是根据诗人孙友田的《月光母亲》改编而成。《月光母亲》开头有这样一段话: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  相似文献   

2.
顾文东 《江苏教育》2007,(18):15-15
《月光启蒙》是一篇色彩明快、情致浓郁、趣味盎然的美文,讴歌了母亲的智慧,抒发对母爱的感恩。该文根据诗人孙友田的《月光母亲》改编而成。《月光母亲》不仅涵盖前面的主题,还杂糅着无奈的人生况味和某种哲学命题。原著开头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1在创作《月光》的第一乐章时,贝多芬已经发现自己患有耳疾,听觉严重衰退已有三年之久。乐曲中的叹息,正表现了贝多芬在这一时期的孤独和悲伤。同样是描写月光,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则抓住了月亮柔美、朦胧的特点。作为印象派音乐的鼻祖,德彪西于1890年开始创作《贝加摩组曲》,《月光》是其中的第一首。此曲的灵感源于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同名诗篇,在原诗的描绘中,几个已故舞人在月光下跳着魔鬼般的舞蹈。不过,德彪西的《月光》着重于描绘月光的美丽与神秘。  相似文献   

4.
《月光启蒙》是根据我国著名“煤矿诗人”、民间文学作家孙友田的《月光母亲》改编的。课文语言朴素,情真意切。分析题目,“月光”、“启蒙”、“母亲”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启蒙”又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其一,编者把原文题目《月光母亲》改为《月光启蒙》,并在课后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默读课文,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看来在教学中“启蒙”不可少。其二,编者还将  相似文献   

5.
贝多芬的《月光》是流传后世的经典名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而德彪西的《月光》与之相比,也是不遑多让,这两首《月光》,一静一动,各抒所想,都阐述了作者追求个性的解放以及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后世的诸多作品与演奏家影响甚深。  相似文献   

6.
在钢琴艺术史上,贝多芬创作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创作的《月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贝多芬,德国有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他最擅长音乐领域中的器乐领域,其中交响曲和奏鸣曲形式影响最深。法国有名作曲家,德彪西,印象主义的代表,印象绘画对他的作品有影响。两人虽然不在同时期,但都著有《月光》。本文浅析两部作品创作背景风格和演奏技巧的不同,希望能对演奏者演奏不同风格作品技法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海子的《月光》是一首耐人寻味的佳作。月是常有的,但有月不一定有月光。即使有月光,也不一定就“美丽”。在商品经济浪潮卷来的年代,空中弥漫着风沙、烟雾、尘埃,月光要么被封杀了,要么只能艰难地露面,或迷朦或晦暗,久违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佳境。这令人何等的惆怅、哀怨,进而深沉的追溯!更何况现实中的失落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回忆,《月光》就这样诞生了。诗人无比兴奋地赞叹“今夜美丽的月光”,并约请我们抬起头来,“你看多好!”于是诗人一再强调“不要说”“不要问”,其实是非说不可非问不可,因为世俗的污浊与晚…  相似文献   

8.
自无线剧集《十月初五的月光》,及后电影《跑马地的月光》,张智霖与佘诗曼的深情演绎,特别是跑马地之吻,令外间传  相似文献   

9.
德彪西,是伫立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与20世纪的现代新音乐时期之间的印象派大师。他的音乐集中体现了印象派时期的艺术特点,为听众营造了一个畅想的空间。《月光》是钢琴套曲《贝加摩组曲》中第三首,其创作灵感来源于法国诗人魏尔伦的诗集中的《月光》。乐曲描绘了在幽暗的夜色中,轻柔的月光洒满整个大地,大自然的一切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嫣然一幅静谧美好的月色美景图。本文分析了对德彪西创作《月光》的背景、演奏技巧处理等方面,论述其创作风格与特点,以加深读者对印象派音乐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以其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所著名,其中以第十四首奏鸣曲Op.27 Nr.2为代表作之一,又被称为《月光奏鸣曲》。贝多芬在创作《月光奏鸣曲》的过程中将自己独特的个性融入其中,从而创造了其非凡的艺术风格及魅力。文章首先对《月光奏鸣曲》的音乐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根据本人实践进一步分析了《月光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1.
月光湖<一>     
姚添禧 《课外生活》2013,(Z1):82-86
多古拉小镇上有一个神奇的湖,大家都叫它月光湖。这条湖泊是奇幻界最美丽的,也是最古老的。据《奇幻史书》记载,当第一束月光照进多古拉小镇时,月光湖就开始慢慢形成了。多古拉小镇的居民们都认为月光湖是和平、美好的象征,但米特村长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并保守着月光湖的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正>《中学语文》2014年第3期刊登《让有效灌注课堂教学》一文在讲解《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句时,杨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月光的传播速度,根据物理学的知识,是每秒30万公里,这样快的速度,人眼观察不到,所以人们感觉月光是不动的,这就是动极而生静。"从表面上看,这是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的成功案例,但细细思来,似乎稍有不妥。  相似文献   

13.
江南 执着     
夜,清冷。寒冬时节,月光虽是冷的,却依然如水。在如水的月光下,我无言。戴起耳机,是《江南》,林俊杰的《江南》,我的《江南》。脑海里总是在不断地闪现一个片断。那里  相似文献   

14.
我很喜欢听台湾歌手的歌,因为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轻轻的禅意流淌其中,总能触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这种感觉我依稀是从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蔡琴的《读你》和苏芮的《牵手》中捕捉到的。我更喜爱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文章,无论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还是《温一壶月光下的酒》《心的菩提》都能让人从有温度的文字中,体味到作者如佛般的安详,享受到如月光般的宁静,随之进入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而且具有显著的时代性。这首钢琴曲有三个乐章,分别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演奏特点。因此,探析《月光奏鸣曲》的演奏技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钢琴曲,而且能够提升我们的演奏水平,其研究具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在经历了初恋失败的苦痛后,写出了不朽的乐章——《月光》。乐曲开头那均匀缓慢的三连音节奏,仿佛是贝多芬在喃喃诉说着自己心灵的创伤。这忧郁却曼妙的旋律,恰如乐章的标题那样,宁静悠远,清澈温柔。这恐怕是音乐家心灵的乐章吧。同样将艺术情思寄托于月光的,还有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他与贝多芬同题的音乐作品《月光》,用朦胧的笔调,描绘出夜幕中那迷蒙的月光,抽象而幽雅,蕴含着德彪西如月光般皎洁的音乐灵魂。黑泽明的不朽巨作电影《乱》,讲述了一位年迈的将军将领地分给三个儿子后酿成悲剧的故事。电影根据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改…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有一个十分唯美的故事:在一个月夜,贝多芬为盲人少女弹琴的故事被收入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为了创设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语文教师在上《月光曲》这一课时常常把音乐引进课堂——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相似文献   

18.
课文《月光启蒙》节选自孙友田的《月光母亲》。《月光母亲》讲述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对来看望她的儿子只是傻傻地笑,笑得作者泪流满面。于是作者回忆起童年夏夜月光下母亲搂着自己唱歌谣、讲故事的往事——此即《月光启蒙》的内容。不管编者是出于何种考虑如此节选,我想这正是可以巧妙使用的教学资源——先从课文入手,赏意境,品语言,让浓浓的母爱甜甜的诗情注满学生心田。再引入原文,让学生经受流溢着浓浓诗情的“月下启蒙”竟是这般酸涩的情感体验,于是内心经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母爱是永远写不完的诗。第一课时一、引题,理解“启蒙”…  相似文献   

19.
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福安市实验小学陈智文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荣获本次大赛一等奖及“最佳教学手段应用奖”。《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意蕴丰富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伴随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他携着我们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感受着《月光启蒙》,建构了“整体感知、强化实践、自然生成”的和谐课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0.
流传至今的佛经故事,数量众多,但并非大多数的佛经故事都还留存与之相关的多种语文佛经文本和艺术遗存,月光王本生是少数中的一例。对流传至今与月光王本生相关的佛经文本与艺术遗存的研究表明:1.月光王本生文本应出现于贵霜王朝时期,而最早的月光王本生内容,很可能出现在由根本说一切有部约在公元200—350年间所完成的《天譬喻》中;2.虽然大约完成于公元200—350年间的《天譬喻》文本已不存,但其内容应可从目前所存2—3世纪的犍陀罗浮雕以及现存月光王本生中年代最早(公元251年)的《六度集经》卷1的内容得其梗概;3.根本说一切有部所传月光王一切施的思想、犍陀罗地区所创造出来的图像造型(挥刀欲砍的婆罗门、屈身甘心舍头的月光王)以及克孜尔壁画中跪捧七宝头的大月大臣,都见于敦煌莫高窟第275窟的月光王本生壁画,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佛教世界中的东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