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明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晚明小品文,打破了“道统”对散文的长期统治,在散文领域内言志抒情,叙事写景,充分表现出悠然自得,天真自然的情韵。晚明小品文中非常重视作品的“趣味”,敢于说真话、表真心、抒真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散文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历史上创作个人化的一个高潮,它在许多方面与“小女人散文”的个性化写作有相通之处。后人对晚明小品文的评价多从艺术角度加以肯定,而对其蕴含的知识男性生活意识和生存方式给以忽略,而对“小女人散文”则带有负面的性别审美倾向。该文在论述这一文学现象后,认为女作家“女”性意识的客体化在“小女人散文”遭受不公平评价中应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4.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5.
晚明时期社会生活颓靡,士人的生存状况和审美趣味发生巨大转变,促进了世俗化小品文的出现。散文家袁宏道是公安派的核心人物,他的小品文亦庄亦谐,率真自然,富于真情实感,贴近生活,是晚明生活图景和文人心理的真实写照。袁宏道的小品文创作追求闲适自娱,抒写世俗生活和融汇通俗文学,是传统散文基础上的通变创新,为后世文学的世俗化写作做出了引领和示范。  相似文献   

6.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由于它承载着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革新思想和多姿多态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复杂多样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极大地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探究晚明士子文人情怀产生的原因,追寻晚明士子文人情怀对推动文学发展、带动社会进步和拉动经济增长诸方面影响,对于鉴赏晚明小品文思想艺术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晚明山水游记小品文极其兴盛,此类文字浸染着浓厚的时代色彩,在晚明小品文中是最具特色、最有成就的小品文种之一。本文主要从晚明时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文人的个性、时代的风气、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以见出晚明山水小品文兴盛之成因。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以名士式的小品文为创作主要体裁的文本,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散文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学革命运动.其散文中所表现出的与明代小品文相近情趣,是建立在二者背景近似的基础之上的.周作人对晚明散文理论有意识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散文的语言上,要自然大方;二是对晚明小品文平淡境界的继承;三是提倡不为情牵,不为物累的情感表达方式,以期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平淡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晚明小品文繁盛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品文发展至晚明而趋于极盛,实乃明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小品文自身诸多内在的因素。明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变革是小品文繁盛的根本原因;晚明声势浩大的文学解放思潮是小品文走向辉煌的前提;人们对明中叶以来文学复古思潮沉闷局面的普遍厌弃和反拨,则是晚明小品勃兴的直接导因;同时,晚明小品文的空前繁荣,也是小品文体自身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试析晚明小品家的审美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学角度剖析晚明小品新变的原因 ,并从审美理想、审美方式等方面阐释晚明小品家体现出来的审美新质。  相似文献   

12.
张岱可谓晚明小品文的大作手,其小品散文突破传统散文拘囿,将题材拓展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对个人生活、兴趣爱好的叙述,寄托了深沉的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感,是张岱真性情的显露,也是晚明社会物质与文化生活的生动体现。张岱小品文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对民风民俗、民间文化、都市风情的真实描绘,可视为明末的一部社会文化风俗史。  相似文献   

13.
小品文一般指篇幅短小、语言隽永的散文,其内容多描写个人生活和尘世百态,风格看似浅淡自然实则含蓄蕴藉、隽永有致.古代小品文发端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真正产生并得到一定发展,唐宋时期趋于成熟,至晚明而达于鼎盛,清代则日渐式微.小品文的历史由来已久,代不乏人,名家辈出,形成了中国散文史上的亮丽景观.  相似文献   

14.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它承载了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思想和独特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独特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其所反映出来的文人情怀也绰约多姿,包括对自我性情的表达与张扬,对文艺创作的实践与探讨,对佳山秀水的留念与向往等。这种高扬的文人情怀因此也具有了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明时期,小品文兴盛,概以其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意境幽远而胜,小品文之集大成者,首推张岱。现存张岱散文集有三种,为《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前者更似真散文,后二者则类随笔。  相似文献   

16.
晚明小品文作家张岱,以其丰厚的学识和独特的审美感受在《陶庵梦忆》中展示了晚明的社会百态和风俗画面。其作品不仅体现了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审美倾向,作者更是将一往深情,真气真性的审美体验融入在作品的创作中,产生了节短音长、墨稀旨远的表现效果,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7.
俞平伯是现代学者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大张旗鼓地宣扬"五四"精神之际,在其散文创作中又对古典文风予以批判性地保留。本文主要从俞平伯现代散文创作与他的古典文学研究活动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他的散文在具有现代气息的同时又吸收了古典文学尤其是晚明小品文风格。  相似文献   

18.
晚明,指明朝万历至崇祯年间,约公元1573至1644年。当时,封建王朝日益衰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在反理学抒个性思潮的影响下,游记小品文更加生活化、审美化、情趣化。公安派“三袁”、竟陵派和张岱是极有代表性的流派和作家。另外,屠隆、黄汝亨、李流芳、刘侗、陈仁锡、王思任的游记小品也风格各异,缤纷多彩。他们创作的游记小品文数量大、质量高、风格多样,堪为小品文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思想、艺术上的特点和成就很值得探讨。 内容拓展 性质变化 晚明游记小品文着重以审美的眼光审视事物,使游记从偏于实用性转向偏于审美性,从自然之美中寻找人情心绪的共鸣点,而弄通经致用之道;同时注意写平民生活,反映平民心态,增“俗”气,减“雅”气。这些都是晚明游记小品文于前代游记基础上在内容和性质上的一次革新与开拓。从魏晋六朝作家的志方物到晚明小品文作家的赏美、写美,反映了人们审美能力的极大提高。有“瀑流半作天边雨,片石全惊海上虹”的动态美;(陈仁锡《听僧说福胜石梁幽溪大龙湫五洩瀑记》)有“巨涛摧(石爽),六合撼顿”的雄壮美(屠隆《海览》);有“沙明山静”。“雯绿叠丹”的  相似文献   

19.
小品文的兴盛代表了晚明散文的时代特点,它摆脱了过去散文庄重古板、宗圣载道的传统,注重描写日常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品文往往从平常细琐之处下笔,“平”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平”并非平淡无味,平铺直叙,而是娓娓叙来,情趣盎然。到了明清易代之际,张岱的小品文集中更体现了“平中之奇”的艺术特色。就其文中这一特色作以论述,并分析其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20.
晚明小品文作家张岱,倚深厚的才学为底蕴,融特殊的经历为神采,以诗为文,善于选择最佳切入生活的角度,营造飘逸隽永的诗韵,在清淡的笔致中深藏沧海桑田之慨,国破家亡之痛,形成一种体制省净、言近旨远的散文风格,充满深婉的韵外之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