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十四五"规划工作,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为做好高校图书馆的"十四五"规划,本文从图书馆工作视角梳理、分析了近三年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精神,归纳出"双新全金"的服务主题,并从格局要素、资源要素、服务要素三个方面探索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双生花"叙事模式由于其叙事视点的丰富性、叙事语境的多重性在电影叙事模式上是一大创新,我国运用"双生"元素进行电影叙事最早可追溯到民国电影《姊妹花》.文章从叙事视点、叙事语境和叙事空间对《姊妹花》镜头中的"双生"叙事及其影像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出民国早期电影中丰富的镜头语言,对当代电影仍然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海内南经>所记孟涂听讼的故事中,决狱者仅凭"其衣有血"而执其人.其实,"其衣有血"是经"神判"理屈而被神兽触伤所致.而表示"神判"的话语恰恰误脱,遂使经文在情理上产生疑窦.  相似文献   

4.
张静  王玉华 《出版科学》2007,15(4):32-34
"三农"图书的选题是"三农"图书出版、经营的生命线.当前,"三农"图书市场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选题问题.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三农"图书出版的诸多实践和成功案例,提出现阶段我国"三农"图书选题策划的若干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广电"村村通"建设: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然毅 《现代传播》2006,3(5):45-50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自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是一个真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究其原因,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本文从理论上、实践上对这项建设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新中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建设进行了历史回顾;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未来进行展望;最后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百年以来,博采众长、兼修并蓄的通才教育曾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长期贯彻的办学指针.近40年来,对我国新闻学教育影响最大的变革,前20年是西方传播学的引入,后20年是网络新媒体的崛起.这两次冲击,构成了两次"拆墙",新闻学教育教学体系虽然极大地延拓了边界,丰富了教学课程和研究内容,但也出现了失去以新闻媒介为核心的"无边界"的...  相似文献   

7.
同心圆式传播、武侠玄幻占据主流和版权意识增强是目前我国网络文学"走出去"所呈现的三大特点.我国网络文学"走出去"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功,在于准确的内容定位、中国文学网站的支持,以及抓住了欧美网络文学市场空白的机遇,具有其发展的必然性.网络文学"走出去"不仅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蓬勃兴起、物流业发展迅速及智能快递储物柜的出现,成为催生图书馆开展物流配送图书的有利条件,而我国人均图书馆数量严重不足,传统借阅难以适应和满足现代读者需求,促使"互联网+物流"配送将成为我国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优化实现--以"村村通"工程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一个热点问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问题进行探讨.全文立足于"村村通"工程这一解决我国当前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问题的实现形式,在分析我国现实环境的基础上从广播电视技术管理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文章在考察当前面临的技术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对"村村通"工程的设备维护管理、成本核算、创收渠道、安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力求发掘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村村通"工程优化实现形式,以技术管理制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村村通"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翻译界就是否坚持"忠实"原则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本文拟就下面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1、"忠实"影响中国译界深远;2、"忠实"和"变异"并存是必然,但"信"之大旗不能倒;3、"变异"应有个度,"变异"并不意味着"乱译".  相似文献   

11.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排头兵,"十三五"以来中国出版积极探索和运'用多种途径,"走出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动因、机制等方面的基础上,回望"十三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经验、模式与路径,讨论中国出版"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吴佩兰 《今传媒》2016,(2):141-142
播音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促进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有志于电视播音事业的同行经过不懈努力,播音质量和理论研究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时代发展,新闻类节目播出形式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播出形式从之前的"播"新闻逐渐也有了"说"新闻、"评"新闻等类型,本文仅就"播"与"说"两种新闻播报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实施的重要五年,也是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总结"十二五"时期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十三五"时期如何实现出版业融合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总体上进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以来,"三农"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三农"宣传必须随之创新,在面向农村的同时,统筹兼顾加强面向城市的宣传,促进城市人才、资本向农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驱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吴加峰 《今传媒》2016,(3):43-4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内地虎视眈眈,预示着对日战争将非一时之计.为使抗日战争有稳定战略后方,国内出现了"开发西部热".政府要员、实业家、专家学者纷纷赴西北地区考察.新闻界先后也有数十名记者到西北进行考察并发表大量的新闻作品,形成了中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西北记者群".《新闻报》的顾执中和《大公报》的范长江是当时"西北记者群"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新闻记者,他们的西北之行考察和新闻作品各具特定代表性.分析顾、范二人西北行在代表利益立足点、采访路线与对象、考察重点、表现手法及社会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可以窥视民国期间官民"上、下"两个舆论场域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马凯  韩强  毕文佳 《传媒》2021,(22):35-37
在探索"新闻+政务商务服务"运营模式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赋能,形成融合度高、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融媒产业服务体系,成为媒体深度融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大舜云"平台为例,阐述了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探索"媒体+"模式路径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蔚 《出版广角》2018,(1):53-5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文化强国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地树立国际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的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图书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之一,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探索在海外建立中国书店的形式,为海外读者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作品创造平台与机会,为中国文化提供一个形象、立体的展示舞台,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国风"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绝非偶然,而是来自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通过梳理"国风"概念的演变过程,回顾与"国风"相关的已有研究.文章认为,随着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提高,媒介对国风文化传播的加强,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风"文化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19.
胡小平 《兰台世界》2006,(11):53-54
"三线建设"是我国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的经济建设.本文论述了"三线建设"的形成原因、实施过程,并对其进行了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20.
席清  童云  林孝栋 《出版广角》2021,(18):10-15
"三农"出版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如何把握好时、度、效,创新出版、提高质量、推陈出新,增强"三农"出版物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是"三农"出版单位一直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农业科学类图书出版情况,提出新时代"三农"出版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即"三农"出版应主动作为,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了解市场的需求,研究新兴出版在知识传播中的作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