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语文更是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反思,不断探索,逐步认识到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不能孤立地教语文,而是要体现语文丰富的内涵。 一、生活即语文,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可据我观察,现在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这原因究竟出在哪儿?恐怕是出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反思新中国以来五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往往一篇读之使人满口留香的经典文学作品,被我们的老师解读成了一只食之无味的“鸡肋”。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这种模式化教学的危害,新课程标准也刻意打破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银玲 《考试周刊》2011,(86):38-39
何谓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生活化。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不仅仅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课本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要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语文素养并不单单指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也并不仅仅指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几种能力,它包含着更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语文教学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遨游,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6.
陈雪根  高志刚 《广西教育》2006,(1A):85-85,95
语文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语文能力是人类个体在生活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如果把语文学习仅仅限在课本、课堂之中,它将是苍白、僵死、没有生命力的。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应“跳出”语文,学好语文。也就是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跳出来,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无论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解释为口头语、书面语,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语文教学的成功,可能会有许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已故邢台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系统提出了大语文教育观,他说:语文教育一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迎来了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根本幸福,培养人格健全的人。那么,做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相似文献   

9.
秦积智 《考试周刊》2014,(12):22-23
<正>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新课程教学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可是,因为对新课改的领会还不够深刻,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语文课本身的特质韵味的丧失则是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很有必要用语文的方式建构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一、让语文课堂动中有静近年来,语文课一直在追求课堂的活跃。一节语文课充满欢声笑语,仿佛就是成功的。但是在欢笑和热烈之后,我们应  相似文献   

10.
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应试教育束缚了语学习,致使学生的语素质低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读书,关注影视报刊,开拓语学习空间,树立大语观点,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语人才。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语文学科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是生活的记录,教学是生活的阐述,阅读是生活的体验,写作又是生活的展示与延伸。因此,为了使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就必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不是枯燥无味而是丰富有趣的,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实施大语文教学,已是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我在教好课本的同时,开展了一些语文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观”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大语文观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以教给学生传统的语言和文学两方面的知识为己任 ,还包括极其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道德方面的情感、情操的培养和熏陶、个性品质的塑造、思维方式的形成等。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 ,这种大语文观的思想更适合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 ,更能真正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培养和教育学生。这种思想着眼于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思维方式、社会环境的改变和发展等特点 ,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一、文学也是人学文学是人学的观念已不足为奇 ,而这里指的是培养人的科学即教学生如何做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183;B&;#183;科勒涅斯的话。这句话在我国语文界广为传诵。它高擎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旗帜,有力地影响着人们语文教学的观念和方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全面认识这句话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其中尤以吕叔湘先生的表述最为直截——1978年,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  相似文献   

17.
有关语文素质的话题,不断见诸报刊,阐精述要,各抒己见,尽显语文教育之繁荣。我每接一届新生,必谈我的语文素质观,并号召学生配合,以实践我的观念。我的语文素质观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有良好的品质。我认为语文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所决定。语文学习,离不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  相似文献   

19.
黄林 《语文天地》2013,(15):69-70
语文,既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又要有高远的教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需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将语文教材变成学材,将语文课堂变成学堂,为语文学习创造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一、将教材变成"学材"教材,是学生认识世界、发现世界、完善自我的载体,是提升自我的过滤石。但在高中课  相似文献   

20.
提到学习语文,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课堂上老师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学生背背写写而已。其实不然。《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语文不仅在课堂,身边处处都有语文知识,都有语文的用武之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