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仪式让我们摆脱了日常生活的平庸琐碎,传递一 种价值观念和情感。有效仪式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载体,课前 准备仪式、课前师生问候仪式、课件提问仪式、教师鼓励仪式等 都是教学中常规性的教育活动仪式的。它强调仪式的象征符 号,注重仪式背后存在的文化内涵。有效仪式具有一定的文化 传承功效。有效仪式具有一种教化功效。  相似文献   

2.
教育中的仪式:演示、模仿、跨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文化的演示性路径出发,对教育活动中的仪式进行了探讨,重点报告了"柏林仪式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仪式对教育和社会化过程的推动作用、仪式的模仿学习过程、仪式的跨文化学习功能以及仪式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哲作"tsr55dzo31是一个在东巴叙事文本及仪式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包含了"情节"、"段落"、"仪式程序"、"仪式类型"、"故事模式"、"故事集群"等多个义项。通过对"tsr55dzo31"的概念分析及仪式考察,发现"仪式大词"涵盖了仪式中的史诗演述、仪式程序、仪式表演等不同层面,这些不同层面的仪式行为通过"仪式大词"构成了完整有机的仪式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4.
在微观的互动仪式理论视域下,学校仪式是一种关于个体身体空间、关注焦点、生命情感体验的互动结构。但在学校教育的现实境遇中,教育者不断为仪式活动增值、赋义,实施过程中身体的离散消解了仪式互动的基础,固化的制度程式模糊了相互关注焦点,严格的科层结构抑制生命体验,学校仪式沦为一种形式表演。构建自主、自然、自发的学校互动仪式,需转变仪式实施理念,凸显学校仪式的育人价值;打破仪式空间阻隔,保障学校仪式的身体聚集;放活仪式制度程式,传达相互关注的焦点;优化仪式科层结构,分享共同情绪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广义的学校仪式的角度论述了当前学校仪式文化建设中的误区,主要有重形式、缺内涵,德育化倾向,缺少特色,缺少远景规划,忽视主体参与和简单移植的现象。针对这些误区,作者提出了认识学校仪式文化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审视学校仪式的文化意义,确立学校仪式建设的原则,创造新仪式、改进旧仪式等四条建设取向。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学发展的同时,研究者对仪式的研究也从人类学、社会学领域延伸到了学术之外。仪式的重复性、表演性、群体性等基本特征,使对其的辨识在得到强化的同时,也成为仪式内涵发展和深化的桎梏。仪式感是从仪式中衍生的情感变化,对仪式感的过分看重会消解思维深度。对仪式行为以及仪式行为研究的反思,有利于辩证地对待仪式本身的发展,而正视仪式因程式化所导致的思维固化,更有利于在扬弃中强化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幼儿园仪式活动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及仪式活动的组织类型,给出了幼儿园仪式活动的实施策略,有助于幼儿园仪式活动的有效开展,并有利于幼儿园的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邱孝感 《新教师》2019,(9):13-15
少先队仪式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创造良好的仪式感对少先队员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福建省多所小学的少先队仪式教育现状,反思了当前少先队仪式教育缺失的内涵,并以扣好人生第一粒信念扣子为目标,提出了改善少先队仪式教育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仪式一直是人类学民族志书写的重要对象,由于其与艺术、审美制度的内在关联,也必然是审美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从发生学上考察,艺术和仪式具有共生关系;仪式自身也潜藏着审美因素;仪式作为一整套符号象征体系,是人类隐喻思维的展现,这种诗性智慧浇铸了仪式的神圣之美。仪式对个体审美倾向和审美情感的建构与塑造及审美原型的生发,构成了仪式作为审美制度的内核。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电视仪式的春节联欢晚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晚因在神圣时刻播出取得了神圣仪式的身份,而电视又将春晚仪式有序地展现和强调,使春晚成为嵌套于电视日常仪式中的另一个仪式,即电视仪式。春晚与电视之间存在着共谋,并发挥诸种象征和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司法仪式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司法仪式对法律信仰的强化作用已形成了普遍的共识。本文从基督教仪式中寻求到仪式之共性,并在论证仪式与信仰的关系过程中,试图探求到司法仪式与法律信仰在中国文化背景之下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需要的是一种仪式感,因为仪式作为学校生活中独具象征性和表演性的生活景观,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正如我们面对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那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总是不容置疑的。近年来,许多学校越来越重视通过仪式教育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和规范道德行为,如举行成人仪式、升旗仪式、入党仪式、入团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但是,一些学校或教师在开展仪式活动时,没有把握到要领,使仪式活动出现了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汕头广澳村明心善堂功德仪式的考察,描述了仪式过程,对该仪式的音声情况,信仰、仪式行为和音声的关系等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流刑营》是最具卡夫卡个人风格的小说之一,其中充满了繁复细致而又令人费解的细节描写。从军官对刑罚仪式的讲解与演示来看,它更像是由司令官、军官、士兵、群众和旅行者共同进行的人类学仪式展演活动,神圣、庄严,不容亵渎。作为流放地仪式活动的主角,军官主动承担罪责并引身就义,向旅行者生动阐释了替罪羊仪式的要义。而与这场仪式活动看似无关的旅行者,通过对刑罚仪式完整过程的观摩和体验,也象征性地完成了一个现代朝圣旅行仪式。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中,有大量存在于文本中的仪式。学界或是对仪式作文化学解剖,或是将仪式书写理解为场景描述。前者混淆了文化和文学意义上仪式的区别,忽略了文学的虚构性质;后者则未注意民族文学的特殊性,对仪式书写可能具有的多层次意义未加深入思考。实际上,仪式承载信仰与情感,蕴含作者的民族认同,并对文本的叙事进程及结构有着较大影响,读者可通过对仪式的重视和分析,更好地理解人物,揭示文本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6.
上梁仪式是侗族传统民居建造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仪式活动,也是侗族传统仪式文化中典型的仪式活动之一。从梁树选择到赠与答谢礼,上梁仪式一共包括七个细分仪式程序。整个上梁过程的繁复仪式展演和严格程序规则,呈现了侗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综合性外在表征,也是理解侗族文化逻辑和象征表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具有文化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7.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大节,由若干民俗环节构成。贯穿春节民俗事象背后的是民众的时间意识,人们将春节视作新旧转换的时间过程。范.根纳普的通过仪式理论认为:人生仪礼与时间通过仪式都由分离、阈限与聚合三部分构成,人们在经历了这样的过关仪式后,就实现了新旧不同性质的转化。我们以此理论具体分析中国年节通过仪式的诸种表现,从年节节俗进程中,总结出年节通过仪式的三大类别:岁末时空净化仪式、过年与阈限期间的仪式及迎接新年仪式。由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性,中国人年节通过仪式具有以下三种特性:(1)人与自然共同经历的通过仪式,认为在年节中人与万物一道经历时间的新旧更替过程;(2)家族集体经历通过仪式,中国人在时间过渡仪式中重视家族家庭集体的力量,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庭伦理意识;(3)世俗与神圣交融的仪式情境。在年节通过仪式中,人们没有进入所谓纯粹的神圣境界,人们将世俗生活与神圣仪式融合为一,这也是不尚玄虚的中国文化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丧礼仪式音乐文化是当今社会不能缺少的一种仪式活动。当然,丧礼仪式活动在民间很被注重,在整场丧礼仪式当中,活动非常的多而复杂,活动既有一定的意义也有一定的文化功能。各地方的丧礼仪式音乐文化都非常的丰富多彩,即有相同点也有异同点。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现代文化思想影响,对其民间文化习俗失去了了解的兴趣。所以在许多仪式活动当中都一知半解,也开始对仪式活动中的一些仪式活动进行了省略,使我们传统的丧礼仪式音乐文化习俗丢失了本质的价值,所以为了继承传统的文化习俗,笔者则以丧礼音乐文化中的"鼓手喇叭"进行分析,以鼓手喇叭在丧礼仪式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意义以及它的现状调查展开论述,并进行汇总。  相似文献   

19.
仪式是戏剧的最初形态。仪式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发展成戏剧,一种是作为艺术形式保留在戏剧里。后者或者以完整的仪式形态保留在戏剧里,或者以一种仪式感存在于戏剧中。本文试图探讨存在于戏剧中的仪式或仪式感对悲剧的心理距离产生了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学校仪式与戏剧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拟剧论"为学校仪式提供了戏剧术语的分析框架,使表演特性在学校仪式中得以彰显。然而学校仪式与戏剧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学校仪式是以"理解与对话"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这种理解与对话的实现是"基于平等,达于移情",它需要学校管理者在学校仪式仪程设计上"放权",学校仪式空间排列上"去中心化",学校仪式情境设置上体现"情感契合",学校仪式角色扮演中更具"采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