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苏教版第十册《二泉映月》一文中多次出现“师父”一词,如:“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等。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书写时经常会将“师父”写成“师傅”。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2.
翻阅"教学日记",发现我在教《示儿》一诗中"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祭"这个生字时,对三届学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三种不同的效果。前年教"祭",我先是工工整整地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强调:不要将"祭"写成  相似文献   

3.
不少学生将"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其实"厉"与"励"是有区别的。 "再接再厉"的意思是再交战,再磨刀。比喻一次接一次地不断努力,毫不松懈。厉:通"砺",磨快。语见孟郊、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相似文献   

4.
"馋"字作为生字,第一次出现在小语第四册《狐狸和乌鸦》一课里,是说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也许是这个字的使用频率不太高的缘故,当学生预习第九册《田寡妇看瓜》时,仍有一些学生把它作为生字提出来.当时,我这样教"馋":"看拼音(chán),齐读:"馋——馋——馋嘴的馋.'秋生说:'往年孩子们看见南瓜馋得很'.馋字就是看见了好吃的食物就想吃的意思,请同学们记住."接着,让学生抄写几遍.后来听写检查效果,有的把"馋"写成"搀",有的写成了"?",还有的记不清字形无法动笔,直搔后脑勺.  相似文献   

5.
在教《观书有感》一诗中"半亩方塘一鉴开"的"鉴"这个生字时,我的三种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三种不同的效果。第一次教"鉴",我先是工工整整地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强调:不要将"鉴"字写成"签"。改完作业,发现全班42人有15人将此字写错,其中多数把"鉴"字写成"签"。过后,我反  相似文献   

6.
"馘",《汉语大字典》说:"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但作这一解释的,在《说文》是其《耳部》的"聝"字,其释如下:"军战断耳也。从耳或声",  相似文献   

7.
正杜老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天地《记住》诗歌:它们的树荫下,曾有小鹿悠闲地散步。这里把"树阴"写成"树荫"。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条中,说:"树阴"同"树荫";"树荫"也作"树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吕叔湘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词条中,明确地注明:"树阴"不要写成"树荫"。请教杜老师,到底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安徽省安庆市经济开发区老峰镇第二小学何希六  相似文献   

8.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此前研究制定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已经两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过至今尚未发布正式文本。其实,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下发过《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04年又提出了减负措施"五坚持、五不准"。如今旧话重提,引起网上热议:有的学生说是"走走形式,作业减不了",有的家长说"心情复杂,不放心",有的教师认为是"一纸空谈",有的校长担心"降低考试成绩砸招牌",有的研究者说"需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考复习阶段赏析默写古诗词时,笔者发现,由于"燕"和"雁"都读作"yàn",学生特别容易把这两个字混淆,常常将此"燕"当彼"雁"。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学生就容易将"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新燕"写成"新雁"。又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误写成"燕",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对此,笔者结合苏教版古诗词课文从出现的季节、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意蕴等方面,试着对这两个字进行一些  相似文献   

11.
一次批改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把"冷"的右边写成了"今天"的"今",把"吞"字的第一笔写成了撇。"冷"和"吞",两个多么简单的汉字,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居然都会写错,而且错误率这么高,究其原因,我认为大概有以下两个:一是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大好,比较粗心大意,写完后又不会仔细检查:二是没有掌握好识字的方法和诀窍。为了巧记"冷"和"吞",开学后,我在班上进行了一项听写活动,并特意把"寒冷"和"吞并"这两个词放进去,结果却仍然使我大  相似文献   

12.
"有眼不识泰山",人人都这么说,但人人都纳闷:泰山巍巍,高耸入云,怎会有眼不识呢?原来"有眼不识泰山"属于误传,正传应是"有眼不识秦山",此说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木工师傅——鲁班。  相似文献   

13.
正策略之一:"集中"修改,有的放矢对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不妨拿出来,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帮着修改。[案例]改写《松下问童子》我说:"童儿,你师傅在家吗?""我师傅不在家,他到山上采药去了。"童子回答说。我有点失望地说:"他到哪座山上采药了?"童子回答说:"我师傅就在这座山上采药。""那你带我去找他吧!"我一听,赶紧  相似文献   

14.
"桃花源"和"桃花园"意思大不一样,但却常常有人把"桃花源"误写成"桃花园",例如:①明哲保身之士为了远祸,就或辞官,或逃亡,过起桃花园中人生活,不问政事。(《人民论坛》2006.07.01)  相似文献   

15.
王晓春 《班主任》2011,(6):64-65
《教师报》上有一篇文章说有人调查了学生对什么样的老师不满意,什么样的老师不受欢迎,学生提出的前五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老师,拖堂抢课抢时间的老师,以分数论学生的老师,不尊重学生的老师,缺乏微笑的老师。一位教师网友据此写了篇文章《都是老师的错吗?》,这位老师指出:《教师报》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精辟地概述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得"关系。他不仅主张"学贵自得",让学生自求得之;而且强调了"致力于导",即教师"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正我校原来有这样一位班主任,"懒"得出奇,他的学生个个像"小管家",人人都有一件小"差事"。班主任当甩手"掌柜",学生乐此不疲,他们说:"我喜欢我们班,更喜欢我们班主任的领袖风范!"家长们则说:"我的孩子懂事了,有时候像个小大人……"这位"懒"班主任其实是智慧型教师,他把《弟子规》"请"到班内,引领学生成长;利用自主管理思想治班,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教完《听潮》(初中语文第四册),在班上搞了一次小测验。讲评试卷时,我说:“有个同学把‘朦胧欲睡’的‘朦胧’,写成了‘矇眬’,写错了”。一会儿,这个学生查了词典,举手说:“老师,是您错了,您看《现  相似文献   

19.
<正>"譬喻"之"譬",依《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义为"比喻""比方"。所以"譬喻"即为"比喻"。《修辞学发凡》在"积极修辞一"中说"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修辞学》中说"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可见,"比喻"和"譬喻"无甚差别,只是称呼不同。"讽喻",《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解释为"修辞方式,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修辞学发凡》在"积极修辞二"认为"讽喻是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托讽  相似文献   

20.
<正>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好像教师与懒惰无关。但是我想说,勤快的教师必将带出一群懒学生,一个有长远眼光、具有素质教育理念、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教师,应当学会"偷懒"。首先,懒得有"心",不当学生的"救世主"。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些教师也说:"状元是撞出来的""出类拔萃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细细品味这些话的确有一些道理。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高三教师为了学生高考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