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以线作画,是中国画的特征之一。无论是白描、水墨、浅绛,还是青绿等绘画形式,都离不开"线"的应用和表现。常言道,有笔有墨为之画。笔墨即笔线,"线",是中国画的生命之线。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线描演变出丰富的笔法,古人提炼出了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即"十八描"。其中,兰叶描,是对衣纹曲折向背的一种描法,有其独立性,其特点是在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铁线描,因形如铁丝而得名,是一种没有粗细变化、遒劲有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了解白描手法及其特点;2.学习并掌握白描写意的手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白描手法的几点技巧;2.在学习与训练中形成写作能力。教学过程一、"以画入境"出示对比图片:左侧一幅为白底黑墨线勾勒的长河落日图,线条清晰,色彩纯净;右边为水墨渲染画成的长河落日图,浓墨重彩,以色块的深浓浅淡来表现长河与落日的质感。让学生说出两种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白描、渲染),了解白描是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一种中国画技法,而文学上的白描是指文句  相似文献   

3.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白描"则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不尚华丽,务求朴实。白描诗正如陆时雍所说:"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象显然,生韵亦流动矣。"平常之物在诗人的笔下都增添了无穷的情趣,构成了优美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5,(3):12-13
<正>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花鸟等形象时,不施浓墨或色彩,只用墨线进行简单的勾勒。后来,这种技法被广泛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指不加渲染烘托,只用最朴实简炼的语言勾勒画面、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那么,如何正确运用白描手法呢?一、语言简洁鲁迅先生曾说过:"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白描人物画是指单用墨线勾勒形象的人物画形式,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等画家所作白描人物,扫却粉黛,淡毫轻墨,遒劲圆转,超然绝俗,被推为白描高手。唐宋时期,白描画这种艺术形式被广泛采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立艺术种类,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白描人物画作品。文人画兴起以后,开始注重笔墨情趣,于是写意人物画盛行,但对线条的审美追求却丝毫没有减弱。  相似文献   

6.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2,(10):36-37
主持人龙吟:是绘画?不,是作诗——"白描"之法,能于平淡中品真味,天然中见真趣。"白描"之精微淡远,且让乐燎原老师为你娓娓道来——诗法指津"白描",也叫"素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泛指文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笔花鸟画是古老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绘画之一,如何合理地安排课程设置和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学生能否学好工笔花鸟画的关键所在。工笔花鸟画的学习内容包括概述、白描勾勒练习、工笔临摹设色练习、花鸟写生、创作和展览评比六个方面。概述主要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概况、艺术特色、表现形式、技法演变和优秀作品欣赏及工具材料的性能和用途等,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白描勾勒练习通过摹写或对临白描花鸟画范本,主要是训练白描勾勒技法,解决好白描勾勒的用笔,用墨即用线造型的基本问题,并能领会白描艺术中线的气质、情感。本阶段是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要求完成白描作业四尺六开纸20-30幅。  相似文献   

8.
何谓白描?白描,原本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即只着重于人和物本身的描绘,黑线勾勒,不着颜色,没有背景。把它引用到文章的描写手法上,指不加渲染,不事烘托,不用华丽的词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就能把具体的形象再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白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胡继峰 《文教资料》2010,(19):104-105
白描原是中国画技法之一,这种绘画手法运用于文学的描写上,就是不加修饰地把人物和景物的面貌勾勒出来。它不用浓墨重彩,也不用烘托陪衬,是一种接近于叙述的描写手法。它的表达功效主要表现在九个方面:一是用白描勾勒肖像,二是用白描叙述身世,三是用白描表明地位,四是用白描勾画景色,五是用白描勾画事物,六是用白描勾画细节,七是用白描揭示心理,八是用白描勾画场面,九是用白描突出主题。  相似文献   

10.
<正>白描,原起于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如今语文教材中出现于诗歌、散文、小说体裁创作中的常用艺术手法。是不需费过多笔墨,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具体生动的场景或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的写作手法。鲁迅先生曾经说:"画人难,画白描更难。"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描写景物时,它可以表现环境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  相似文献   

11.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称,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的画法。在文学创作上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词藻,而以简练单纯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报  相似文献   

12.
"白描"源于中国绘画。《辞海》的注释为:[白描]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重在以形传神。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了写作。  相似文献   

13.
白描.也称"粗笔描写"、"速写".源于古代"白画",是中国国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用墨线勾画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后人将这一技法借用为文章的表达笔法,即把朴素、平易的描写技法称为白描.具体说来.白描是指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以简练而又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事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之一,源于古代的“白画“,即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自描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多数指人物和花卉,也称线描.作为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之一,线描不仅是造型的基础,而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是中国画的基础。中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描有很典型的特点,这也是中国画的共同特点,即写意性和强调书法用笔。白描在表现的技巧上要求很高,在用笔上要求有力、流畅、变化。  相似文献   

16.
白描,中国古代绘画术语。指的是用墨勾勒物象轮廓,不着颜色的画法,多用于人物、花卉画。后来这一技法被运用到小说创作和其它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主要特征和要求是: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和陪衬,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可以借来概括白描的技法与效果:少,指叙事性文学的笔墨文字;多,指内容,内涵。以极省俭的笔墨,聚集极丰富的内容,使作品中所要表现的物象形神皆具,情貌毕现。 第一次把白描这个术语引到小说批评领域中来的是金圣叹。金认为《水浒传》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中写雪的几段文字就是绝妙的白描。到了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中,就大量使用了这一概念。张竹坡在《金瓶梅》“读法”第六十四条中说: “读《金瓶梅》当看其白描处。子弟能看其白描处,必能自做出异样省力巧妙文字来也。”  相似文献   

17.
写作学界将“白描”与“细描”对举有失妥当,“白描”与“细描”两术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和交叉,二的区别在于:细描一定要细,白描则可粗可细;白描要质朴无华,不大事渲染,细描则可质朴,可华丽,崇尚大量渲染,二的联系和统一在于:不事渲染的细描与描写细腻的白描是一回事,分别叫做白描工笔或工笔白描,通常情况下,白描与细描不能对举。  相似文献   

18.
白描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它指在绘画中不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后引进到写作上 ,则指不加陪衬和烘托 ,仅以俭省的文字直接描绘人物和景物特征的描写手法。由此可见 ,白描的本质特征是写实 ,有真意。正如鲁迅所言 :“‘白描’却并没有秘诀 ,如果说有 ,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 :有真意 ,去粉饰 ,少做作 ,无卖弄而已。”(《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唐宋词中以白描抒情 ,是词人们珍爱的手段之一。这类词 ,远去雕红刻翠之俗 ,纯用白笔勾勒 ,如出水芙蓉 ,淡雅而具自然风致 ,清新之气扑人眉宇。词史上 ,以白描抒情的名家 ,首先要…  相似文献   

19.
<正>白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画法。正由于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因此,直白地说,白描就是最朴素平实的写作方法。概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写作:一、不写背景,突出主体  相似文献   

20.
正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白描人物画,是指单用墨线勾勒形象的人物画形式,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等人所作人物,扫却粉黛,淡毫轻墨,遒劲圆转,超然绝俗,被推为白描高手。唐宋时期,白描画这种艺术形式被广泛采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立艺术种类,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白描人物作品。文人画兴起以后,开始注重笔墨情趣,致使写意人物画盛行,但对线条的审美追求却丝毫没有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