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习作中的原生态之美,是儿童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儿童的率真,儿童的烂漫,儿童的情趣,一种天然的单纯,一种不含任何杂质的纯真的美。儿童是本能的缪斯,他们执有最纯真的情感和最丰富的想象,他们总是用自己明亮的双眸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纯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发现世界的神奇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给聋哑儿童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怎样才能使聋哑儿童从小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呢?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从儿童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幼儿园课程,发现当前幼儿园课程明显脱离儿童文化.儿童文化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适应儿童自身文化发展需要;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要发展儿童文化;幼儿园课程的评价要尊重儿童文化.只有让幼儿园课程向儿童世界回归,向儿童文化靠近,才更有可能建立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儿童都是有思想情感、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哲学世界、自己的道德观、自己的审美……这一切构成了儿童独特的生活世界,因而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5.
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要基于儿童特点。从"思维能力"、"双重生命"、"心理预置"、"幼态持续"、"儿童的原始特质"及"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等几方面来理解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理解儿童的教育,要相信"人可以教育";要尊重自然,引导自由;要关注成长"关键期";要重视游戏的价值。理解儿童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鉴于此,要尊重儿童本能;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完整性;要构建"润泽课堂";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引领以及文化熏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要基于儿童特点。从“思维能力”、“双重生命”、“心理预置”、“幼态持续”、“儿童的原始特质”及“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等几方面采理解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理解儿童的教育,要相信“人可以教育”;要尊重自然,引导自由;要关注成长“关键期”;要重视游戏的价值。理解儿童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鉴于此,要尊重儿童本能;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完整性;要构建“润泽课堂”;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引领以及文化熏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束从敏 《早期教育》2001,(15):11-12
儿童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没有内在的关联?幼儿园课程应以什么为价值取向,是成人的化还是儿童的化?福利特纳曾指出,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自我世界”,而且还要设置与这一自我世界相符合的课程。引导学生不断扩大理解视界和自我世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这一“自我世界”就是儿童自己的世界,是儿童的化世界,它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起点、标准和过滤器。幼儿园课程的任务就在于培育、提升这一“自我世界”。从而扩大儿童的“理解视界”,达到对人类经验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儿童的儿童就是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对待,而对于儿童来说,成长即目的,生活即学习,行动即存在。因此,倘若以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那么儿童的学习就不应附带外在的功利,而应把成长作为目的;让儿童基于自己的生活、通过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的生活展开学习;让儿童在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中体现"行动即存在"的真谛,在行动中创造自己的作品,确证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化是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文化。是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世界观念、价值观念的总和。它包括儿童内外两方面的生活:儿童的内部生活即儿童的精神世界,或称为"主观文化";儿童的外部生活即游戏、探索活动、艺术创作等,或称"客观文化"。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比较   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的文化,是一种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它基本上是一种口语文化。成人文化则是建立在成年人规定的价值、理念和标准之上的,是一种文字性的、抽象的文化。口语文化是通过声音和具体形象来表达的,声音具有直接地生理地刺入身体和感觉的功能,因此口语文化的感觉方式迥异于书面文化,它把世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动用所有的感官来知觉,属于一种视觉、听觉和动觉思维的方式。而成人文化则属于一种书面文化。书面文化以抽象性的词语符号来代替事物,走一条…  相似文献   

11.
吕沙东 《文教资料》2014,(18):20-22
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在童话中成功塑造了一批天真烂漫、善良乐观、飞扬诗性和童年独特生命体验的儿童形象。他笔下的童话小主人公,展现出率真纯洁、最接近人类生命本质的自然天性。他将自己对童真心灵世界的留恋和对人类美好生活境界的憧憬投射在童话小主人公身上,使这些童话形象蕴涵爱与善、谦卑与坚忍、宽容与悲悯等丰厚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这为今天重新发现儿童,寻找一块可以净化人们心灵的净土——童真世界,重建人类爱与美的精神家园,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幼儿园》表现出这样的儿童观:“听话的儿童”才是好儿童;儿童是知识的容器;儿童是单纯的个体。这种从成人世界出发的儿童观不能真实反映儿童的天性,会使儿童难以感受到原本该有的童年生活乐趣。因此,需要回归到尊重儿童天性的儿童观。拯救与回归的起点是充分了解儿童,考虑其学习兴趣,改变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从属、被认识、被塑造、被控制的地位,以便儿童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世界,实现其天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陈敏 《江苏教育》2010,(4):43-46
由于理论描述与实际状态之间的错位,我们平常所说的“儿童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代言描述”。儿童在其中担任创造主体的游戏存在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儿童文化不仅包含了关于儿童的、为了儿童的文化.更应该包含儿童自己创造的文化。但是这种本体形态的儿童文化正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这折射出在我们的时代.儿童并没有被看成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和童年时代的最重要的贡献者。  相似文献   

14.
由于理论描述与实际状态之间的错位,我们平常所说的儿童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代言描述。儿童在其中担任创造主体的游戏存在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儿童文化不仅包含了关于儿童的、为了儿童的文化,更应该包含儿童自己创造的文化。但是这种本体形态的儿童文化正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这折射出在我们的时代,儿童并没有被看成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和童年时代的最重要的贡献者。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儿童文化 儿童文化是指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以儿童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儿童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独具魅力的,它不同于成人文化中的呆板、功利,显示了诗意、平等、哲学等隶属于儿童世界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人应该按自己的本性去生存。孩子的本性是向往快乐。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儿童文化的视角去关注和审视语文课堂,在一个儿童接纳的、和谐的、支持性的、开放性的空间里发展儿童的语言,语文课焉能不生机勃勃、充满快乐?一、用儿童的眼睛读文本尊重儿童文化,就要从儿童角度出发,生态地创设适合儿童文化发展的环境,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促进生命发展的阳光跃进课堂。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学一些文质兼美、情韵雅  相似文献   

17.
成剑 《江苏教育》2012,(34):20-22
当前,"儿童"和"儿童文化"的缺席,让小学美育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受到了威胁。成人的过分干预和成人文化过盛,影响着小学美育建设的实效。然而,对于教育,尤其是美育来说,尊重儿童与儿童文化的存在,顺应儿童的天性,呵护纯真的童心,追寻童年的诗意,是何等重要!理想的小学美育应当弘扬"游戏精神",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审美;回归"生活世界",美在儿童熟悉的地方;支持"自由创造",展现属于儿童的精彩;突出"童话色彩",让童话陪伴儿童成长。  相似文献   

18.
当下,儿童“被成人化”已使儿童世界处在危险边缘,而儿童立场的缺失则使教育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儿童立场的确立是教育的根本旨归和出发点。要使儿童的灵魂转向,教育者的灵魂应当先于儿童转向。要正视儿童世界的存在,实现教育思想和行为的转变:教师要做长大的儿童,要保护童心,要积极面对成人和儿童世界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儿童观的后现代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理论认可世界的多样性,提倡对儿童与儿童期作多样化的理解。后现代理论分析了传统儿童观的缺陷,主张用新的视角了解儿童,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质量标准。后现代理论认为,儿童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关注当前的现实问题,努力探寻世界的意义。儿童通过填空的方式创造理论,依赖情境赋予事物意义。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儿童将事物组合成一个个“故事”,强调整体的优先性,用自己的奇思妙想认识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20.
儿童视角是近年来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叙述角度,铁凝在自己的作品中便成功地运用了这一叙事。通过对儿童视角的准确把握,铁凝在其小说中构建了两个既对立又互补的文学世界: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并对其作了逼真展示和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