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群 《语文天地》2014,(5):60-61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充盈着作者美好的情感元素,都为读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应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让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如此,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美好情感的感染与熏陶,继之构建愉悦、美丽、和谐、精彩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其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怎么教?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成为阅读教学的理念并被明确提出时,面对学生的或有理或有失偏颇的“侃侃而谈”,教师该如何处理“允许学生充分表达”与“引导教学进程”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该具备怎样的文学鉴赏能力?又该具备怎样的阅读视野?本期几篇文章以期在这些方面能给大家一些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阅读肤浅化,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学生阅读肤浅的原因有多种,例如,从阅读总量而言,学生的阅读视野比较狭隘,相当一批学生除了教材之外,较少阅读其他著作和文章。从教材编制而言,我  相似文献   

4.
一、学会思考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离不开阅读。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也离不开阅读。阅读而不理解,犹如俗话说的“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也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理解”就是要帮助学生读懂文章。一般文章的内容包括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两个方面。就传统的语文教材而言,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我们应分别掌握其不同的阅读要领。如记叙文应在掌握其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思想品质、事件的意  相似文献   

5.
刘艳丽 《陕西教育》2007,(12):18-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课程标准言简意赅的提示了文学名著阅读的本质--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如何具体落实这个要求,笔者结合实践体验,浅谈以下几点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课堂最好的办法是运用策略让学生能亲历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中亲历情感体验是促成教学目标实现的内驱力,是文本作者和学生之间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一定高度的自然升华。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朝鲜族中学汉语阅读教学,要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为着眼点,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思维空间,创设宽松自由的与文本对话的环境,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对课文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明辉 《考试周刊》2013,(77):32-33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课就是如此,教师片面强调“教”的一面,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一面.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分析文学作品中“语修逻、段章篇”.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9.
汉语文化学告诉我们,汉语重意义、虚实、具象,汉语的用词组句偏重心理,略于形式,其语义语调的因素远远大于西方语言的"句法"因素.汉语由此充满着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故王力先生说,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其次,我们民族的思维重整体与过程,尚直觉,所以面对文本阅读时,注重整体与过程,反对割裂与肢解,是我们传统中深得语文三昧的阅读策略.<易·系辞>讲"言不尽意",<庄子·达生>曰"意中之言,而口不能言",司空图说"韵外之致",都是触及了由文本经感受和体验而达致意会神摄的感悟品格.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文本大都融贮着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切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之对话,发掘丰富的意蕴,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阅读课堂才能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共振的情感历程和共创的人生体验,才能让学生的心智得以升华,生命价值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一部文学作品问世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就凝结在其作品之中。读者阅读这一作品时,就应该按照作品词句引导,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但事实上,由于时代阻隔、文学修养差异、思想观念的不同等等情况的存在,读者的阅读结果,虽然包含一定的还原成分,但同时又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所以,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2.
陆楚新 《广西教育》2008,(20):62-62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7—9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作出自己的评价。”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确实,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而提高写作能力,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对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比较,找出相同,可以发现共性;找出相异,容易发现个性。而共性和个性的发现,就是理解深化的标志。文学作品的阅读若能引导学生借助比较进行巧妙开掘,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阅读是一种个性化阅读,是实现文本体验的途径,又是实现有效阅读的一种方法。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陌生的体验过程,以陌生化的视角走进文本,通过对作品原意和语言的全新认识,既可以体验作品与作品原创过程的创作内涵,也可以获得与作品原意相对一致的阅读共鸣及陌生阅读理念下对作品崭新认识,从而达到阅读创新的目的,使阅读教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阅读主体自然的体验和感知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回归到阅读的主体,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愉悦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就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独立自主地感悟、体验。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文学作品在课堂学习和考试作答上存在严重的脱钩现象,教者的教注重了作品的鉴赏,却忽略了鉴赏经验的积累。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能把课堂所学转化为能力,把考试仅仅看做是考试,往往被动应试,缺乏"于无声处显其能"的意识,从而不能学以致用,切实鉴赏。具体来说,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题目解答须"于无声处显其能"。也即了然鉴赏经验于胸,学以致用愉悦鉴赏。一.了然鉴赏经验于胸一般而言,阅读时,我们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标对阅读教学强调个性化。在"基本理念"里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  相似文献   

19.
学生除了完成好课内阅读任务,还应丰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总量,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如果我们教师能创造丰富多彩的阅读机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学会运用已学的课文和知识去鉴赏更多的优秀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畅游书海,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情感,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