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存在较大争议。探讨了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三种主要观点:讽谕说、爱情说与双重主题说,并以求通过对《长恨歌》主题复杂性的探索,找出一种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观念去把握作品主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下定雅弘是日本最重要的唐诗研究者之一。下定雅弘的《长恨歌》研究主要体现在:对《长恨歌》主题的探讨,对《长恨歌》与《李夫人》的比较,对《长恨歌》《长恨歌传》及《长恨歌序》关系的讨论等方面。下定雅弘的《长恨歌》研究,独具特点,注重文本和材料,善于比较,视野开阔,对中国国内的《长恨歌》研究极富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各代文人对《长恨歌》主题的研究都经久不衰。本文在历代文人以及白居易自述的基础上,重新对《长恨歌》的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长恨歌》主要表达的就是对唐玄宗荒淫误国,杨贵妃蛊惑君主的讽刺和鞭挞。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观点分歧。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其中爱情主题、政治主题、双重主题三种主要说法没有侧重强调。本文将白居易的诗作《长恨歌》与陈鸿的传奇《长恨歌传》互相映衬,结合分析,得出"恨"的主题:唐玄宗迷色误国,才是他们爱情悲剧,乃至安史之乱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争论不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爱情说”与“讽谕说”。作者从《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本身、传播方面进行探究和综合分析,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归于“爱情说”,而不是“讽谕说”。  相似文献   

6.
在对《长恨歌》主题的研判中 ,持“讽谕说”者在认识、理解乃至研究方法等方面 ,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颇。本文着重从陈鸿对《长恨歌》主题的妄猜、历代评论家常犯的美刺原则扩大化错误以及他们对《长恨歌》主题倾向枉解三方面 ,对“讽谕说”提出了质疑 ,从而指出 ,推崇“讽谕说”者 ,是在忽视文本、背离作者本意的情况下 ,以比附、推演的方式不适地为《长恨歌》确定了“讽谕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长恨歌》的主题一直争论不休。或以为《长恨歌》意在讽刺,或以为意在歌颂李杨的爱情,或以为《长恨歌》乃爱情和讽喻兼备。而实际上,《长恨歌》并非意在写爱情,而是在写这种所谓的爱情背后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子的感情和命运悲剧;《长恨歌》并非刻意地在讽刺,而是在向世人揭示这种人间悲剧的残酷。  相似文献   

8.
关于《长恨歌》主题归属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辩中,被提出的观点和解读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讽谕”主题说是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本文拟对“讽谕”说中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番深入的辨析和探讨,并依据历史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成果,从《长恨歌》文本入手,探索《长恨歌》的讽谕主题和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侧重于写"情",他从爱情悲剧的角度出发,表达的是一种"爱情"主题;陈鸿用史学家的眼光来解读这一历史现象,表达的是一种"政治主题"。《长恨歌》对杨贵妃形象做了美化处理,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坚贞;《长恨歌传》则将她视为害国害民的"尤物"。《长恨歌传》拓宽了李杨题材,把美人专宠与奸佞专权联系起来,把爱情题材上升为重大政治题材,借此表达了忧国忧时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前人已发表的意见大致有以下三种:(一)以“讽”为主。认为“《长恨歌》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乱国和昏述不悟。”(二)以“情”为主。认为《长恨歌》“描写李杨的爱情遭遇,歌颂他们爱情的纯真性的”(三)“主题二重性”。认为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爱,被誉为“千古绝作”。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评价却有很大分歧。古今研究者们,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主题上;古代研究者们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谕,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种看法认为《长恨歌》只是写李杨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建国以后,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论,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讽谕说;二是爱情说;三是讽谕、爱情双重主题说。 比较上述几种说法,我认为爱情说是符合作品实际的,《长恨歌》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本文拟从新的角度谈谈。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论,有三种意见,即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持讽喻说的文章在对主题作概括时虽略有歧异,或有所侧重,仍不出陈鸿《长恨歌传》“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的范畴。这类文章自觉或不自觉地把《长恨歌》当成写实的咏史诗看待,处处对照史实来引证,甚至探賾索隐,  相似文献   

13.
《长恨歌》流传千载,对其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从它问世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分歧,成为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笔者从帝王角色这一角度来把握《长恨歌》的主题,阐述作品的帝王角色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4.
关于《长恨歌》主题归属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辩中,被提出的观点和解读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讽谕"主题说是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本文拟对"讽谕"说中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番深入的辨析和探讨,并依据历史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成果,从《长恨歌》文本入手,探索《长恨歌》的讽谕主题和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15.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本文立足于观照历史上李杨故事原型的多重视角和创作主体心理认识上的矛盾,并结合对具体作品的进一步考察,认为以前关于《长恨歌》主题的种种争论,并不是绝对地互相排斥,它们都有某方面的依据和合理性,彼此之间可以互相融通,从而共同构建出《长恨歌》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16.
关于《长恨歌》主题思想的争论虽然是唐诗研究的热点之一 ,但却一直众说纷纭 ,衷表一是。本文摈弃单一主题的僵化模式 ,从三个层次上去剖析《长恨歌》的主题 ,即爱情主题、政治讽谕主题和时代感伤主题 ,这三重主题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肯定了各派观点的合理性 ,避免了其片面性。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流传千载,对其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从它问世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分歧,成为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笔者从帝王角色这一角度来把握《长恨歌》的主题,阐述作品的帝王角色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8.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多种理解,其中尤以批判李隆基"重色误国"这一说法最为普遍。文章却认为《长恨歌》是关于性格悲剧的,其主题意在歌颂美好的爱情,同时批判李隆基寡义优柔的性格缺陷。  相似文献   

19.
陈鸿不认可李杨恋情,尤不认同《长恨歌》的赞美,写《长恨歌传》以纠正白诗之思想过失,引导读者摆脱情的羁绊,用政治眼光解读诗的内容。《长恨歌传》是改写诗歌内容,有文本、再创作性质的小说,是以志书、野史为文本的演义体小说的前奏,为《长恨歌》作政治意义解读是它的主题,其思想价值的丰富性远远超过当代学者们的现有评价。  相似文献   

20.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有“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等几种观点。笔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随着白居易创作时心态的变化而变化的。主题转换的脉络是讽刺、同情、感伤、对理想爱情的歌颂。这种转变的原因则是作在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