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1"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比较通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迅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学科不同,外语专业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尤其是口语交际应用能力。如何在有限的三年学习时间里培养学生外语综合技能极为重要。基于"3+1"培养模式,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探讨多维度创设语言使用环境,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多元化、多层次外语人才观对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传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模式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校的"5+2+1"模式,即慕课环境下的翻转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法律+外语复合型大学生的培养是当今市场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本文就当前法律+外语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教改建议,对法律专业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涉外办案能力的培养会有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取得一定进展的今天,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研究培养外语人才的目标和模式也已经进入深化阶段。笔者认为,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最终目标应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就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构建课程体系,以及教师队伍和学生的素质结构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山东大学的外语+X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外语专业如何从培养单科人才向培养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变。该模式通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改革,在保证学生的外语学习质量的同时,突破单一学科限制,整合多学科资源,实行通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该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廖园媛 《家教世界》2013,(8):184-185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专业学生在分析、推理、评价、综合、辨析等思辨能力方面的表现却饱受批评,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甚至比其他文科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要差。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外语基本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通过探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了一套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外语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外语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更加不能只在单一的课堂环境中得到锻炼。国内的外语教学近年来虽然致力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改革,却一直忽视了外语的实践模式的建构。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出发,将现代网络博客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的外语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通过对全国14个新高考改革省份16234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3+X”、“3+3”、“3+1+2”三种高考模式的学生学业表现,结论显示:“3+1+2”模式的学生学业表现更优。究其原因,在于公平感知和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新高考改革从“3+3”到“3+1+2”模式的发展,不仅是理性的回归,更是必然和必须的选择。然而,新高考改革也加剧了学生间的竞争,弱化了朋辈支持,对学生情感和合作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通过介绍笔者在清华大学第二外语平台课日语实验班的实践经验 ,针对第二外语日语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既符合第二外语教学的特点 ,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同时 ,就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等具体问题也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0.
外语素质教育的实施必然要通过外语课堂才能进行。传统的课堂英语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制约着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从课堂教学模式展开英语学生素质培养的讨论,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为样本,以问卷和学科考试为调查工具,以SPSS for Win-dows13.0软件为分析工具,对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元认知能力的综合培养效应进行了初步的实证性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能力综合培养对高年级外语专业的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比较广泛和深入,同时这种培养模式对高年级外语专业学生成绩的正向影响也呈显著性。这些结论启示我们,要想有效提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相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培养是实现"卓越工程师"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我校校企全程合作实施"卓越计划"的校企生三方激励机制、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主要环节及校企合作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该方案兼顾学生、学校与企业三方面的需求,以"强能力、保就业、促发展"为导向,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的实习基地,采用"3+1"的培养模式及"1+3+1"课程教学体系,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卓越IT人才。该模式经过3年多的实践运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迅速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从学生高就业率及各方高满意度的调查证明我校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同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成都大学2008年在四川省首开泰语专业,为了更加符合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更好地培养职业化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满足中泰双方对泰语人才的需求,外国语学院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3+1"(国内三年+国外一年)的培养途径,实施"泰英中"三语人才培养,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泰语专业知识,同时也不忽视英语、汉语的学习,亦即三语并重。经过近年的探索与实践,泰语专业建设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合作教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提高了学生整体综合能力以及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深化了与泰国高校、政府、企业的合作,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创造了机会,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增进了中泰两国人民的理解、友谊与合作。该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泰语专业已建成成都大学的品牌专业。  相似文献   

14.
外语能力是外语教学与测试中的基本问题。由于缺乏清晰的外语能力标准,我国中小学外语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对所要培养的外语能力及应达到的水平缺乏明确具体的参考依据,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难以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模式。国外语言能力量表在概念构建、研制方法等方面对我国有积极借鉴意义。我国中小学生外语能力量表的研制可先从局部做起,综合采用多种研制方法,应借鉴交际语言能力模型,体现我国中小学生外语学习特点,能力的表述应便于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高职外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人才的优势和特色就在于动手能力强。高职外语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高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才能办出高职的特色。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外语专业构建了"一个中心、两种模式、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求职中遇到了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2007年以来,南华大学开展了"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了以需求导向的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提出并实践了核类专业"2+1+1"的"3+3"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的好评、核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获批,表明了"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成功性。该"培养模式"将为国内开设核类专业高校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针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构建基于多维交互的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该模式通过多层次能力互动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证实该模式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从而对高师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起着一定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不是从《专业外语》课程本身出发,而是基于学生专业外语能力形成,构建了《专业外语》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1+1""立体式、专业课并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与专业课程一致的课程体系:"专业外语+专业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根据每学期专业课的种类,设置专业外语课程的内容;开发特色的《专业外语》教改校本教材;采用"教、学、练"一体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组建一支具有英语水平高或者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外语教师队伍;构建利于专业外语能力形成的多元化、全程评价考核体系。从多方面建设《专业外语》课程,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外语教学的目的无疑是培养学生使用某种语言的能力,因为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传统的外语教学观念重视语言结构、轻交际功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书面语言、轻口头语言,认为只要学生掌握语法知识,记住单词和句型,即达到了外语教学目的,往往忽视了交际功能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这一问题。在俄语教学中,任课教师应时刻注意和认真思考,如何以交际性为原则,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俄语教学交际性原则在培养将赴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学习的"2+3"、"培训+5"校际联合培养模式的学生实际言语交际能力,在国内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尽快适应国外生活、消除交际障碍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9,(7)
日前,服务北京轨道交通的订单式培养"3+1"模式班在北京交通大学开班。该订单式培养"3+1"模式班由北交大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模式班实施前3年宽口径厚基础的通用性教育,后1年针对行业特点进行专门化教育,培养方案由学校和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共同制定,重在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地铁行业相关技术的全面了解,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直接上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