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如何贯彻《纲要》精神,切实做好公民道德的建设工作,成为党和各级政府群众以及理论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中国公民道德读本》。 《读本》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所提出的二十字道德规范为核心,细化成十五篇三十个道德规范,涉及到了民族精神、道德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修养等公民道德诸多方面的内容,处理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自己本身多方面的伦理关系,比较完整地构造了公民道德的精神结构和规范体系。 头两篇…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研治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史家与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文学批评史家,双方在各自领域都贡献了累累硕果,几部皇皇巨著式的中国文学通史与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即是明证。但他们往往长于史料的搜罗与史迹的勾勒,缺少理论的建树与思想的奔涌,而且双方走着两条平行的路线,其间相隔虽近,却少见互动的迹象。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的学者当中不少人从某个理论基点演绎下去,企图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有架空之弊,其末流不乏对文学史批评史常识的隔膜与对具体作品感受的冷漠。这既阻碍了各个学科的自身发展,也妨碍了彼此之间的相互贯通。当…  相似文献   

3.
于淡雅的纸张间,透露出的书卷味包围中,邀游《中国书文化》的方寸文字间,细细品味,宛若佛经里描述的在菩提树下行走时,那种六根清净,无患无忧,醍醐灌顶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彭大成、韩秀珍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魏源与西学东渐》,读毕良久慨然。此著之价值,不惟其视野宏阔、史料翔实、笔力精深,更在乎其始终贯穿着一股反刍历史、指归现实的  相似文献   

5.
义上讲,面向未来,首先应面向这一代未来的人类文明创造者。21世纪将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纪,对于跨世纪并将在21世纪成为文明建设生力军的一代中国人来说,用人类全部的知识武装起来,不仅是实现现代化目标、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未来人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新近出版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4卷本,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核农学作为核科学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科学,集中了近代核物理学、核化学、辐射化学、放射生物学、辐射遗传学、核电子学以及现代生物学和基础农学等的新成就,跻身于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之列。 核农学的特点是以核物理学和核化学为研究手段,以生命物质和生命活动为研究对象,体现了当代科学的技术与技术的科学化的特征。中国核农学不仅为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总结与反映…  相似文献   

7.
论文介绍了付立宏博士在网络信息活动领域进行研究的最新成果——《网络信息活动调控》一书的内容,并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其特色:学术上的前瞻性、内容上的独创性、论证的充分性以及由以上三点而显现出来的作者治学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拜读了伦理学家魏英敏教授的新著《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可谓受益匪浅,启发良多。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强烈的现实意义,仅仅从作者对道德基本原则和伦理学研究方法的阐述中即可窥见一斑。 关于社会主义 道德的基本原则 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道德,确切地说,是指我国  相似文献   

9.
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和他的合作者托马斯在他们的经济史研究中所获得的一个重大发现是:制度创新是“西方世界的兴起”的原因。因为西方世界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找到了一种“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0月27日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3周年纪念日.73年前,毛泽东在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在这个艰难奋战的过程中培育了井冈山精神.7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精神的感召下,根据不同革命阶段的工作重心,先后创造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抗洪精神等革命精神.在这些精神的鼓舞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这部厚厚的包括上中下三大卷的《中国民居建筑》,不论是前部的以历史、文化、自然为主的总论,还是后部的不同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分卷,均高度地体现了历史与理论,调查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足以称为我国民居建筑研究空前水平的巨著。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门学术研究,都要以丰富、全面的学术资料为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才可能有学术发展、学术创新。这也可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瞻前”必须“顾后”罢。因为一切发展、一切创新,都只能是在前人肩膀上的发展、创新。宋代司马光主修的《资治通鉴》一书,不仅受到当时皇帝宋神宗的赏识,也是宋神宗以后历朝历代统治者视作“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典籍。其原因之一便是,修书是在广泛搜集史料基础上进行的。除“采正史之外,其用杂史诸书, 凡三百二十二家”,以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  相似文献   

13.
读完陈其泰先生所著《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感受颇深。这部书无论是在理论与研究方法上,还是在对具体问题的结论上,都有新意,是近几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本书的突出特色是,转换视角,从文化角度对中国史学的确立与转变作整体性研究。作者提出:史学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一个时代的文化走向、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4.
图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价值体现于它记载的知识,体现于它的精神内容,并且只有在不断的流通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纪末和新千年的逼近,知识界对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盘点和反思,以期找出一些问题,总结一些可靠的经验。处在这一蔚为壮观的潮流中,文学理论也对自身的学科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这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曹顺庆先生及其弟子提出来的“失语症”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将近结束的时候,中国学术界把目光投向了世纪反思,尤其是投向了世纪交接的前后。人们重新审视在那样个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所走过的路程,并试图从中发现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走向的密码。在这样的学术思潮里,涌现了一大批相关研究成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也包括文学在内的诸多领域。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郭延礼教授就一直关注着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并着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在先后出版了《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和《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17.
自中国社会有了官民之分以来,有关于官的讨 论就从未间断。从文献典籍到街谈巷议,至今仍是热门话题。但从学术角度,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中国官僚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不能不首推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该书初版于1948年。198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因而不能不带有那个特定时代印迹,理应早有新著问世。但时过近半个世纪,我们才于最近陆续见到有关后续之作。从中或可想见从事此项研究之繁难,与所需功力之坚实。刘笃才著《极权与特权: 中国封建官僚制度读解》(以下简称《读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版)当属其中一部有代表性的学 术专著。  相似文献   

18.
张德华 《出版广角》2015,(16):118-119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是高校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读本。该书突出了理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与博士研究生教学要求相一致,旨在促进博士研究生更好地运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精神品质和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的深与浅--兼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史家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他所撰写的文学史著作的封面上,仿佛仅仅为了标识该书的著作权,而一进入正文部分,他自己就彻底消失了,让位于历史。不过, 他并不在正文外面,他永远在里面,像一个拥有极大权威可却从不抛头露面的“影子内阁”,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每一个字眼儿、句子和段落的“决策”中,哪怕他讲述的是几个世纪甚至十几个世纪以前的事。谈到文学史,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构成文学史基本要素的两个问题,一是何谓文学,一是哪些作家或作品有资格进入文学史。在这里,被忽略的恰恰是撰写者本人,而正是他在决定何谓文学,谁是重要作家和作品。此外,他还不是著作权中所标明的单个人,作为一个历史家,他从属于某个社会群体,而这个群体的价值尺度、情感特征和政治需要暗中左右着他的选择和写作。把文学史著作说成是偏见和成见的辑录,肯定失之偏激,但撰写者以及——通过他——他所属的那个群体的审美意趣、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策略的确渗透于历史叙事中。正因为如此,作为文化领导权之争在文学史撰写中的表现,才会不断出现“重写文学史”的呼吁和尝试。文学史著作,一言以蔽之,是关于文学的历史的种种叙事或构成。当某部文学史著作“广被认可”时,那不是因为它恰巧接近了历史“真实”,而是在一定范围里获得了“共识”; 当这部著作被用作教科书时,它就在行使文化霸权。程巍  相似文献   

20.
由河北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精心选编了33位著名史学家的57种史学名著。范围既广,标准亦高,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史学文化的百年进步与时代辉煌。既为文库,名家荟萃,名著琳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观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有鉴于此,故试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