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采访的种类繁多,方式各异。总的来说,采访分国内采访与国外采访、常规采访与热点采访、直接采访与间接采访、战役性采访与突击采访、集体采访与个别采访、显性采访与隐性采访等;具体地说,各类采访中又包含着各种具体采访形式。各类采访有各类采访的规律,各种采访又有各种采访的特点和方法。掌握各种采访的方法和特点,是迅速进入采访“角色”、获得成功的前提。下面只就直接采访、间接采访、隐性采访、战役性采访四类区别较大的采访予以介绍。一、直接采访。这是记者到现场——新闻事实发生地向现场及当事人采访的一种形式。它有别于间接采访,是获取第一手新闻材料的基本形式。直接采访,一般包括现场采访、当事人采访、视觉采访、街头采访和独家采访等五种。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提问技巧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说:"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有99%的新闻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提问是记者采访中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3.
材料≠事实     
新闻写作离不开材料。但我们的头脑里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就是材料不等于事实。这是因为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可靠的,有不可靠的,有包含可靠成分同时也包含不可靠成分的。如果我们在新闻写作中把所有材料统统都当成事实,稿件见报后一定会出纸漏——失实,这方面的教训很多。那么,记者和通讯员如何面对各种各样的材料呢?一、了解事实,不能盲目轻信材料一些记者和通讯员有这样一种认识,采访就是收集材料。他们到一个单位去采访,首先问人家有没有什么有关的材料。如果有,拿到材料就算完成了采访,回去后照看材料写稿。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4.
采访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有的被采访的对象没有新闻,必须放弃;有的被采访的事实不是新闻,也要撤出;有的被采访的问题不能报道,更须“割爱”……原因是多方面的。采访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有采访前的选择——发现线索,选择线索,确定线索;有采访中的选择——进入采访后发现不是我们要报道的东西,即退出来另选对象;有采访后的选择——采访已经完成,因发现事实本身有问题,或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只有“割爱”,另选线索采访。这在采访中是常事,不必介意,也不应怕麻烦。  相似文献   

5.
写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是在记者判断这一事件或人物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就是说,记者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的采访,搜集了大量的、生动的事例和材料,但因新闻篇幅有限,以及主题的需要,许多事例和材料不能一一报道,这就要对事实进行推选。一般说,应注意推选如下五种新闻事实: (一)选取“以一当十”的典型事实。我国有句古话:“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孙子兵法以一当十”。这两句话用来衡量记者的采访与写作是很恰当的。记者采访时,应有“韩信点兵”的态度,采访的材料越多越好,目的是写新闻报道时有挑选的余地。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有特点的问题?那些只有由这个采访对象来回答才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是有特点的问题。所谓有特点,就是符合采访对象的特点。艾泼斯坦说:“要问的是只有他本人才能告诉你的问题,或者他能陈述他的观点的问题。这样你就进行了一次丰富多彩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成熟的记总是既采访事实.又采访思想。可是为数不少的年轻记、通讯员.或因采写时间太紧,或囿于对“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理解机械片面,或认为基层群众讲道理(思想)大多讲不出什么道道来等,在采访中往往匆忙采访事实,忽略或放松了采访思想。这样写出的稿子只能是一般化的,难有深度.更难出精品,因此这一偏颇做法需要引起重视和纠正。采访中能不能做到“采访思想”,不仅有对这一做法必要性的认识问题,还有一个如何掌握具体操作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8.
名人名言     
采访决定写作,采访的时间要长,写作的时间就短;有了深入的采访,才能有成功的写作。采访是复杂的劳动,不仅是了解情况,搜集材料的过程,而且也是分析事实,挑选事实的过程;了解情况,不能只限于了解事实、数目字,更要了解思想、感情、语言、形象、表情、场面、气氛甚至历史背景等等。文章的主题思想不是事先想好的,而是在认识事物过程中逐步明确的。有了材料,有了明确的主题思想,再核准事实,安排结构,体现主题思想,文章就可顺理成章,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9.
获得细节,处理细节,是记者的思想水平、新闻敏感、采访经验、写作技巧等能力的综合反映。对新闻报道来说,细节也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典型事实,而且往往是很精巧的能反映本质特征的典型事实。挖细节本是困难的,挖有特点的细节尤其困难。获取有特色的镜头,可起“一细顶千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人关于写作有句名言:“博观约取”。把这话用于新闻写作,就要求我们在采访中要处处留心观察、搜集丰富的材料,然后,抓住事物特点,选取精华,用精美的语言把文章写出来。回顾我刚刚学习写稿那阵子,热情很高,  相似文献   

11.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对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的记者采访,写出的新闻报道其新闻价值却大有差异。可见,一篇新闻报道新闻价值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报道客体固有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记者主体素质的高低。在通常情况下,新闻事实并非都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常常表现为“显性”与“隐性”两种形式。显性的事实材料一般透明度高,记者在采访中容易把握住它的实质性内涵。而那些隐性事实材料往往比较错综复杂,其本质特点并不是一眼就看得清的。对于这些需要在较大范围加以分析比较,在较深层次上加以开掘提炼的事实材料,记者能不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肯下苦功夫,对于新闻报道的成败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1987年,一场洪水使兰新铁路哈密路段遭到破  相似文献   

12.
古人关于写作有句名言:“博观约取”。把这话用于新闻写作,就是要求我们在采写中要处处留心观察、搜集丰富的材料,然后,抓住事物特点,选取精华,用精美的语言把文章写出来。回顾我刚刚学习写稿那阵子,热情很高,经常去连队或驻地村庄采访,几乎每次都了解到不少情况,掌握到不少材料,但由于对这些材料缺乏认识、分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记者了解新闻事实的一种手段,是采访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善于提问不仅能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重要的材料,生动的细节,逼真的思想,从而取得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还能从提问过程中确定较好的新闻主题,形成较好的新闻腹稿,并得到很多新的新闻线索。 美国学者杰克·伦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中说:“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的。” 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中说:“同是访问  相似文献   

14.
记者在采访每一个新闻事实的时候,都要或多或少的面对这样或那样的新闻素材,那么作为记者本身如何面对新闻现场出现的众多复杂的新闻素材,是每一位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因为新闻素材的选取决定了新闻报道的价值和导向。本文力图通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运用事物最简单的组成部分——元素,来作为新闻报道的突破口,以此进入新闻的主题,从而展现元素式的采访对新闻的功能显现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对于写作,古人有句名言“博观约取”。把这句话运用到新闻写作中,就是要求我们在采写中要广泛地观察,搜集丰富的材料,然后,抓住特点,选取精华,用精美的语言把文章写出来。我刚搞报道那阵子,热情很高,经常去连队或驻地社队采访,几乎每次都了解到不少情况,掌握不少材料,但对这些材料缺乏认识、分析和选择,造成事例不典型,观点不鲜明,写出的文章成了材料的堆砌,很少被采用。针对这情况,我反复  相似文献   

16.
蔡逸 《新闻通讯》2014,(1):57-58
美国新闻学家杰克·海敦说过:“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采访对象是大众传播过程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处在最前位置的传播环节和主体,它是新闻事实与新闻传播的纽带与桥梁。因此,记者应成为采访对象的研究专家,对采访对象没有研究和了解,无法进行有效的采访和写作,无法搞好、搞活新闻采访工作,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记者在确定采访对象时,应该选择那些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的人。这种对象选择好,能以一抵十;选择得不好,十不抵一。 要在众多的人之间指出一个人,应该怎么办?说这个人有鼻子有眼,有嘴有耳朵……像这样说下去说上半天,有谁知道你指的是哪一个呢?但是如果你说,这个人嘴唇下长着一块黑痣或者此人个子特高,只这样一句话,人们便容易把此人寻找出来。新闻,正是要在众多的事实中报道某一事实,而且要求迅  相似文献   

18.
在平常的新闻工作中,我们看重的是记者的写作能力,其实,写作的前提——采访更为重要。而对采访,我们看重的是采访技巧,较为忽略指导采访过程的"思想",即对事实性质的判断。这才是考验记者真实水平的要点。一个事实发生了,若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写作中,我喜欢写采访札记,每年都要写一些。从我的经验看,采访札记的特点是:所用的材料是真实的,但不一定新闻五要素俱全,它不同于消息:有时有人物,有情节,但一般不全面铺开,它不同于通讯;有分析,有议论,但不长篇大沦,它不同于评论。它足以事实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新闻事实的采访,而忽视对新闻背景材料的了解,写出来的新闻显得单薄,没有深度。大家知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用最典型的新闻事实迅速地传播给广大读者(听众或观众)。然而,新闻事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新闻事实都包含一定的背景材料在内,而有的背景材料虽不是新闻事实本身,却起着衬托和说明新闻事实的作用,在新闻表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新闻写作中,用好背景材料对于更好地交待新闻事实、写出有深度的新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交待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