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封建教育历史悠久。到了清朝,科举制度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备。考试共分10个阶段进行。前4个阶段为学校考试:县试、府试、院试(即秀才考试)、岁试。后6次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科试、乡试(即举人考试)、举人复试、会试、复试、殿试(及格者称进士,其中第一名者为状元)。在这一连串的考试之前,应考的书生要背诵多少书呢?据程曦在《中国历史轶闻》一书中统计,论  相似文献   

2.
武乡试科举制度之一。清承明制,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及顺天府考试武艺,凡各省武生和绿营兵丁均可应考,称为武乡试。每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在十月,分三场:首场马射;二场步射和技勇(演弓、刀、石),称为外场;三场考试默写《武经》,称为内场。各省乡试由总督或巡抚为主考,会提镇以视外场。顺天府外场考官以领侍卫内大臣、满洲大学士和都统四人为之,内场考官以翰林官二人充任。考试中式者称为武举人。  相似文献   

3.
省试诗,又称省题诗,本是指唐代应进土科考试的土子照所出题目、依规定格式所作之诗。“省试”一词之由来,当是因主持进土科考试的衙门是尚书省(礼部)、考试地点亦在尚书省之故。唐代省试诗的命题,基本上是由主考官自主决定,偶尔也有皇帝亲自命题,如开成二年(837)的省试诗题《霓裳羽衣曲诗》,即出自唐文宗之意。命题范围,或取自经史、文学一类典籍,或就心中所想、眼中所见随意为之,不像清代试帖诗的命题必须出自经、史、子、集。这是唐代政治较为开放、思想统治较为宽松的一个表征。已有论者对唐代省试诗的命题类型作过分析,…  相似文献   

4.
唐代省试诗     
省试诗是唐代进士考试的一种诗体。唐代科举考试一般每年举行一次,称为岁举。参加考试的举子有两类,一类为中央和地方各类学馆的学生,称为生徒,需通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和选拔;另一类为非学馆出身的各地文士,称为乡贡,需通过县和州府两级初试。这两类举子最后都集中到尚书省,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考试原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后改由礼部侍郎负责。由于吏部与礼部均属尚书省,遂称为省试。其中进士科的省试,唐初只试策文,自唐高宗永淳元年(682)起,改为试帖经、杂文、策文三场。其中杂文试约自中宗神龙前后开始,基本定为诗、赋各一首。为通过省试而作的应试诗,就称为省试诗。省试诗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  相似文献   

5.
元代科举《诗经》试卷档案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刘贞编辑的《新刊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诗经》科试的试卷汇编,是元代《诗经》考试的实录。它详细展示了元代《诗经》科试情况,能对元代科举制度具体实施的细节及元代科举档案进行补正和充实、对元史人物传记资料及其作品也能进行重要的补缺,为元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档案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宋英辉 《大观周刊》2012,(35):305-305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政策性强,牵涉面广.随着新形势下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高考竞争激烈程度的有增无减,以及考试的主体——组考工作人员和考生的素质、心态的差异.加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与侵蚀.致使各考点考场的施考行为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差异.而传统的考试管理办法缺乏规范的工作程序和统一的操作规程,使考试过程出现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而这些都不利于国家准确地选拔人才。本文试结合考试管理规范化,探讨如何保证国家考试的顺利实施.以控制和减少误差.提高考场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唐以后至清末 ,科举制度成为众多士子进身的重要途径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制度的巨大改革和进步 ,它扫除了汉代以来“察举征辟制”中长官意志的随意性和魏晋“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的垄断性 ,使庶族出身的读书人可以通过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跻身官场。在清代 ,要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 (包括岁试和科试 )、乡试、会试、殿试等数十场考试。当数以千万计的士子走上科举这座独木桥的时候 ,枪冒、倩代、夹带等舞弊手法便纷纷出笼 ,成为与清代科举制相始终的阴影 ,统治者尽管采取了诸多措施 ,仍挥之不去。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中选出部分史料予以刊发 ,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王 澈  相似文献   

8.
张东光  刘万云 《兰台世界》2013,(22):151-152
<正>关和牒都是唐代官文书的种类,牒是上行文书,九品以上官员向上级申报的文书称牒。关是平行文书,政府各部门之间"关通其事"称关[1]19。唐代礼部贡举常科放榜之后,将及第举子的相关信息材料移交给吏部,由吏部对及第举子进行简单考试——关试之后,接纳这些举子为选人,发给举子一个类似于常科及第证明材料的文书,凭借这个文书参加"冬集",即铨选考试。这个文书的底稿是由  相似文献   

9.
王晓勇 《兰台世界》2012,(30):49-50
清代武童试在应试对象的界定上既注重广开仕进之门又严格控制资格,在考试程序上完备详细,在防止作弊方面举措得当,录取武童生名额众多,对武童生管理上宽严相济,体现出了武科举发展到完备阶段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0.
翁礼华  郭雁 《出版参考》2007,(10):40-40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由于考试程序过于烦琐,从县试到殿试,考试多达6次20场.一个考试周期长达1年零2个月.使应试者一直泡在考场里.再加上很少有人一次全部通过,清朝267年间连中三元者亦只有乾隆年间的钱綮和陈继昌二人而已。故多数知识分子皓首穷经,几届以至上十届奔走考场.而始终功名不遂。再加上科举考试不考自然科学,只考人文知识.而且必须按规定的八股文体作文章.千篇一律,死板僵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东光 《兰台世界》2013,(13):129-130
<正>解状又称家状,是唐代中央级考试考生的个人信息文书。中央级考试包括礼部常科贡举考试和吏部(含兵部)铨选考试。参加礼部常科贡举考试的考生称为举子,参加吏部(含兵部)铨选考试的考生称为选人。中央政府诸司和地方州县级政府为所属的举子和选人出具的包含举子和选人主要个人信息的报名材料,就是解状。就唐代人事档案管  相似文献   

12.
面向成人在职学生的开放与远程教育考试改革是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新课题,基于网络的考试是今后实现考试公平与考试服务的主要趋势。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针对成人在职学生考试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建成了基于互联网的、适合成人在职学生的一场多科、随到随考、智能组卷、提卷亮分、现场补考及成绩查询等功能的网络考试系统。网络考试系统立足在集中考试的前提下,改革了传统的考试场次观念,既确保了考试的公平、安全性,解决了学生的工学矛盾,同时又大大提高了考试效率,为保证成人远程中职教育的办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统治者是相当重视法律教育和法律考试的。其中宋代的试刑法就是从任官员中选拔法官的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虽然在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在法律考试改革中由于受到宋代"祖宗之法"的限制以及对试刑法的考试内容的改变,使试刑法这一考试制度没有能够被继承下去。所以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探讨其存在、发展及其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琢行 《中国编辑》2008,(2):66-69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已经进行了六次。综合分析历年的试卷,尤其是2007年考试的各门科目试卷,可以看出考试在命题方面的一些趋势。本文试就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美国各级学校的考试花样百出,有正儿八经的“限时闭卷试”,也有“限时开卷试”,也有可以带回家但要求独立完成的“家庭考试”,还有几个人合写一篇文章交差的“集体考试”。更有甚者,最近美国不少中学还顺应网络的普及,连考试期间上网搜索答案的做法都合法化。人们不禁要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科举制基本沿袭明制,每三年举行一次,分四级进行考试,第 一级为童试,取中者为“秀才”;第二级为乡试,取中者为“举人”;第三级为会试,取中 者为“贡士”;第四级为殿试,取中者为“进士”。因科举是清政府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统治者对它极为重视,称其为“抡才大典”。为杜绝场闱中不断出现的种种弊端,清廷在对 临场考官之监试及应试考生之答卷等方面,均做有极详明的条例规定,并于每届科试前,一 再严申历朝有关圣谕及科场例禁,以对考官及士子进行警示。现从馆藏档案中选出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年)广东举行乡试的部分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清代科举制度参考。——编选者丁进军  相似文献   

17.
李博敏 《兰台世界》2013,(Z3):152-153
<正>翻译科是清朝时期设立的特殊考试科目。它源于金朝时女直科,又不完全同于女直科。它是少数民族统治国家过渡时期的产物,是统治者强烈的民族优越感的一种体现。翻译科考试始于顺治初年,后因诸多方面原因,多次停科,到清末时期因报考人数  相似文献   

18.
理明 《浙江档案》2012,(4):49-50
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档案局共同制定的《浙江省档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评结合试点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正式发布了,该《试点方案》详细规定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档案局以及省人事考试办公室在考评结合试点工作中各自的任务职责;规定了高级专业资格考试的条件、内容、方式及合格证有效期限等具体考试事宜;规定了高级专业资格评审的条件、申报材料、申报评审程序、资格证书发放等具体评审事宜;规定了评聘分离和考评纪律要求.  相似文献   

19.
山西学政茹(芬木)为报宁武等地生童科试情形事奏折 乾隆五十五年九月二十四日① 山西学政臣茹(芬木)跪奏,为恭报科试情形,仰祈圣鉴事。 窃臣于大同棚次恭报岁试完竣、照例接办科试。等情奏闻在案。兹臣由大、朔、宁三府,保、德、代三州科试后,顺道回省,复于七月内由汾州至平阳调考绛、霍、隰三州,至解州调考蒲州,复由泽、潞、沁州试竣回省。  相似文献   

20.
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学政吉梦熊为报永春等地生童岁试情形事奏折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臣吉梦熊跪奏 ,为奏明考试情形 ,仰祈圣鉴事。窃臣荷蒙恩命督学闽中 ,于上年十二月到任 ,即檄行各府州县举行岁试 ,并月课各学生员 ,饬各学教官举报优劣 ,业经恭折奏闻在案。本年二月二十九日开考兴化府 ,接考永春州、泉州府 ,至五月二十八日试竣。臣按试各府州 ,俱先期檄令提调官严密查访 ,务令诸弊肃清。臣考兴化时 ,将各学新举优生当堂给赏奖励 ,所报劣生 ,原考三等者降附四等 ,并视其过失之轻重 ,分别训诫杖责 ,仍照例令教官详细确查 ,俟科试时能否改过自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