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球比赛,进入只剩五分钟的关键决战时刻,战略战术上的主要问题是:增强时间观念。应当关注的事大致有以下六点。斤斤计较,“分、秒”必争(分指分数,秒指时间)。这是一个总体战略思想意识问题。临场指挥员必须进入更加紧张严细的思维运筹状态。对一场球的赛事结局,必须有一个更加鲜明的追求目标。思维要严细到对“分、秒”的不断变化情况,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以利战术决策。优势一方应考虑如何保持和争取更大优势,力避失误;劣势一方则应寻觅各种战机,敢冒风险,敢用奇招,争取扭转乾坤或尽量缩小胜负分差。秒秒计较时间,  相似文献   

2.
“取得优势不易,保势就更难。”尤其在双方对峙中,处于劣势的一方,要想尽一切办法扭转劣势,而优势一方也必须安排切实可行的战术来确保优势。此时,控制战术与反控制战术至关重要。在门球竞技中控制战术比较成型,实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反控制战术成型的却很少。对反控制战术的研究与探索,是提高指挥水平的有效途径。下面试论反控制与反击战术的策略,与球友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何谓门球战术门球战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精于计算。算准了战有成效。算错了满盘皆输。门球战术就是根据门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巧妙计算,趋利避害,谋求最佳方案,取得最佳战果。二、制定门球战术依据门球战术决策,必须符合比赛过程的客观实际,避免主观性,片面性,盲目性,使组织指挥更加适应门球赛场情况复杂多变的特点。战略战术要更加灵活机动,克服呆板、硬套、模式化的弊端。古今中外的战略家、军事家,制定战略战术,都讲天时、地利、人和。门球战术也必须把与打门球相关的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制定战略战术的依据。天时:就是比赛时…  相似文献   

4.
门球比赛虽没有其他竞技体育那样激烈,但在门球比赛中,也要树立奋力拼搏的精神,打出门球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在诸多门球赛中,处于劣势的一方或者依靠临场指挥的精明、果断,或者发挥击球员的高超球技,或者利用对方的麻痹大意,抢占先机而反败为胜的战例屡见不鲜。现略举数例,与球友共赏:  相似文献   

5.
门球比赛中,最后一点时间,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某方接近终局眼看获胜时,风云突变,优劣转换,原处于优势的一方失败,而处于劣势一方获胜。为此,笔者对多个队的战例进行了探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主要的是当某方有明显优势时,头脑不清醒,忘却了"居安思危"的古训,"骄"字露头,丢掉了"优势稳打"  相似文献   

6.
门球竞技讲究谋略方法,角逐争斗,以变应变,奥妙无穷,胜负难料。坚持两点论,是门球人战略战术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一、指挥员与击球员:令行一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是比赛过程中各环节取得成功的关键。指令要依赖正确击闪行为去实现。指挥员要用两点论思考: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失败的可能有几分。无论成败,有战术可转换的应鼓励击球  相似文献   

7.
门球运动的特点是“前面打基础,最后决胜负。”到了终局阶段,靠前面打成的优势,最后的球打好了,才能使优势变成胜局。有时把优势打成了劣势,输了球。有时则把劣势转为优势而获胜。上述事例说明终局阶段的重要性。这时比赛双方的主要任务是“三争”:即争时、争分、争势,争分是中心。  相似文献   

8.
在门球比赛中,由于己方教练指挥正确,队员技术精湛,或因对方的失误等因素,使己方在场上占有优势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优势一直保持下去,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因门球比赛的形势千变万化,反复曲折,如果不加注意,丧失警惕,很有可能优势瞬间变为劣势,最后以败局告终。所以说取得优势不易,保持优势更难。  相似文献   

9.
在门球比赛中,一方为了战略战术的需要,常将先手球派去攻击对方的关键球,以达到夺势、得分或调整部署之目的,但派遣球一定要根据场上的态势、比赛时间、双方比分、队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决不可盲目陷入误区。否则,将利小弊大,甚至招来灭顶之灾,现试举三例和球友研讨。  相似文献   

10.
王牌球(上)     
威力最大是王牌,善抓战机是关键,连续制造和运用,克敌制胜操胜券。(一)王牌球的作用:门球运动的主要规律之一,即按球号顺序轮击的周期性规律,决定了门球战术的特殊性。以“近号为主,先手称王”的战术思想,运用派遣先手球(王牌球)战术,被誉为门球竞赛制胜的法宝,成为门球战术的核心。打送王牌球战法,既能攻击对方关键球或群球,又能确保己方球过门、撞柱得分,或闪送己方球到有利位置,利于完成战术任务。归纳起来是:攻击对方,控制局势、调整部署,确保得分。充分发挥王牌球的作用,优势队将继续控制局势,不断扩大优势,确保胜利成果。而劣势队将能…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我受聘于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到北京协助编写《当代中国》农业合作制卷。当时北京门球运动刚刚开始在老年人中普及,很快我就加入到了打门球的行列。越打感觉越好,就这样一直坚持了  相似文献   

12.
门球比赛态势多变,一场球的胜负往往决定于一杆之举,优势和劣势瞬间就会转移。因此,劣势队切不可松懈或失去信心,一定要沉着冷静,抓住战机,果断决策,勇于拼搏,夺取最后胜利。有这样一场球,比赛还有1分20秒,比分为13:12  相似文献   

13.
攻防意识是一个门球竞技术语。增强攻防意识对于争取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增强攻防意识?本文想就攻防的性质特点进行一些探讨,以利于我们树立正确全面的攻防意识。一、门球运动的攻防性质特点1.全局性:是指一场球从开局到结局的全部过程,都存在(充满)着攻与防的问题。如在开局布阵里面,就有一攻一防问题。终局抢分,也有力争己方抢分与阻止对方抢分的问题存在。它是一个贯彻始终的全局性的重要战略思想。2.局部性:相对而言,无论哪一方,进攻都只是局部性的一杆一球现象,防御也是此时此刻而已。即使占主动优势的一方,也不可能每杆球都有攻势:劣势被动一方,也不会始终都处在防御状态之中。3.个体性:是指攻防意识寓于每个队员与每杆球之中。4.普遍性:是指攻防意识在每个队员每杆球中都是普  相似文献   

14.
DOTA中的橡皮筋机制:有意地让落后的一方迅速追回劣势。如果劣势方击杀了一个经济很高的玩家,他们将获得额外的经济和经验,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大人头可以让劣势方扳回很多劣势,而优势方的击杀却只能获得相比之下少得多的经济和经验,使劣势方翻盘只需守好高地收割大人头,而无须设计战术抢回节奏打出精妙配合。  相似文献   

15.
门球竞赛的实践经验表明,派遣球是竞赛中常用的战术,是一种夺势、守势、保势、固势和扩势的重要手段。正确运用好派遣球,既能压制对方,防止对方结组,打乱对方部署,削弱对方力量,破坏对方优势,又能保存己方实力,为己方创造条件,争取有利局面,夺取主动和优势,从而达到稳操胜券的目的。所以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广泛应用派遣球的战略战术。但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好派遣球的战术呢?这是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的,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16.
门球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学会打门球并不难,难的是打好、打精。本人在几年的门球运动中经常在揣摸“有神枪手、神箭手,为什么门球运动中就没有神球手。为了打好球,我每天找空档(早去晚走)坚持自练,可有很长一段时间收效甚微。后来经过  相似文献   

17.
一场门球赛,只半个小时,约六轮次,每个球员平均只有三分钟,杆杆重要、珍贵。然而在门球赛事活动中,常见一些球员,对最后一杆球还很不珍惜,敷衍应对,草率了事。弄得指挥倍感无奈!如居优势者认为“胜券在握”,何必那么认真!属劣势者则抱恨“业已输定,再打也是白费劲”。这显然是不对的。它将防碍门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影响技战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笔者有感于斯,提出四点浅见与球友们共商共勉。  相似文献   

18.
门球中的双杆球魅力无穷,可使陷入绝境的一方起死回生,也可使领先的一方将对手控于股掌之中而稳操胜券。任何一支队伍在比赛中都极力想要打造和多造双杆力争控制权。但是这两年随着门球技战术的提高,在赛场上经常出现一方占据优势后而连续打造双杆球,将对方控制得毫无反击之力,形成多半场的球赛只有主动方表演,而被动方只能将界外球击入场地,队员则在场外站立。2005年全国锦标赛的冠亚军决赛上,湖南队在第12分  相似文献   

19.
门球运动的竞技方式独特,所以,临场指挥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尤为重要。基此而言,为了在门球比赛中更充分实现参赛双方的战术意图、体现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现行的设置临场指挥限制区的做法已不适用;它既不符合实战中靠前指挥的要求,又不能完全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是不利于门球运动发展的。因此,没置临场指挥限制区的规定应予取消。其理由: 一、近战实战的需要。既然是临场指挥员,其指挥所就应设在最前沿,指挥位置越靠近越好。这样,临场指挥员才易于根据对垒双方态势的变化,随时制定或修正作战方案。只有指挥靠近,才能贴切实际,符合近战实战的需要。反之,临场指挥员远距离操纵,就难以  相似文献   

20.
每场门球赛的收杆球,都是场上指挥员整体战略战术决策的组成部分,杆杆重要、珍贵,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笔者去年在参加本县老年门球赛事活动中,目睹两场最出色的收杆球,都是从逆境中出奇致胜,群情轰动,赞誉不息,真是耐人寻味,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现介绍于下,以飨球友。一、扣人心弦的擦边奔袭去年春暖花开季节,蓝山县全县老年门球赛进行到最后阶段一场1/4决战。比赛时间只剩下30秒。仅有红方①球最后一杆。场上态势如图1所示。双方比分13∶10白方领先,且控制三门前后。红方没有过三门的球,又是处在二门前,围观群众纷纷议论,红方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