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班幼儿年龄小,幼儿之间打打闹闹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安全起见,我经常教育他们,有事告诉老师,老师会帮你们解决的。于是,幼儿成天“老师,老师,××怎样怎样啦?”等等喊个不停。芝麻绿豆小  相似文献   

2.
孩子在幼儿园里,与同伴不管发生什么大事小事,总爱求助于老师,这就是所谓的“告状”。我认为幼儿告状是对老师的信任,因此,对幼儿的“告状”要加以区别、正确引导,教幼儿学会如何“告状”。 一、要热情帮助同伴。有些小事本来相互间是可以解决的,如“老师××摔倒了”,或者“××鞋  相似文献   

3.
有的幼儿在家里会做许多事,还觉得挺能干,可到了幼儿园里,却产生了自卑情绪,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怎样消除幼儿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呢?我的办法是在幼儿中开展“自己夸自己”的活动。一天,我利用班会时间,专门让幼儿告诉老师和别的小朋友自己会做什么事。我则在全体幼儿面前说:“陈平小朋友会自己穿衣服,亭亭在家里是自己吃饭的。我们大班小朋友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老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夸夸自己,人人都可以站起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自  相似文献   

4.
父母是幼儿最信得过的人,所以他们一旦遇上了不顺心的事,就自然而然地想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同情和支持。比如说,幼儿园的孩子们有时在父母面前说:“老师不喜欢我。”“我无论怎么举手,老师也不叫我回答。”“张老师不公平。”“李老师太偏心。”大一点的孩子有时还说某老师没本事,等等。对于诸如  相似文献   

5.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样生我的?”幼儿常常会向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幼儿对两性的差异也充满了好奇。女孩想知道为什么男孩可以站着撒尿,男孩想知道为什么邻居家小妹妹为什么身上总比自己少了点什么。幼儿园老师有时会看到幼儿有时候会脱掉裤子,互相观看对方。细心的父母有时还发现一二岁的幼儿在玩弄自己的生殖器。这些现象都说明  相似文献   

6.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担心他被人欺负,于是有些家长就教给孩子“小朋友欺负你,就告诉老师”之类的话。也有的孩子不用家长教,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去告诉老师。孩子爱告状,那他通常会向老师说什么呢?1“.老师,××打我了。”2“.老师,××不和我玩。”3“.老师,××说话了。”老师,××不听话。”4“.老师,××打小朋友了。”我们可以从孩子说的话看出,发生的都是些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这些小事,孩子也需要处理,也需要应付。如果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处理这些小事得当的话,可以为其长大后处理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别小看了孩子处理…  相似文献   

7.
那天,我班上的一个男孩冲进办公室,激动地嚷:“蔡老师,小莺把那个东西带到学校来了!”“什么东西?说清楚。”我正在批作文,连眼皮也没抬一下。说老实话,对于这种汇报,我早就习以为常。预备班的孩子,名义上是中学生,骨子里还保留着小学生的稚气,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都会引起他们的兴奋,接二连三地来汇报,弄得我耳根不得清静。  相似文献   

8.
那天,我班上的一个男孩冲进办公室,激动地嚷“:蔡老师,小莺把那个东西带到学校来了!”“什么东西?说清楚。”我正在批作文,连眼皮也没抬一下。说老实话,对于这种汇报,我早就习以为常。预备班的孩子,名义上是中学生,骨子里还保留着小学生的稚气,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都会引起他们的兴奋,接二连三地来汇报,弄得我耳根不得清  相似文献   

9.
每学期开学初,教师总要做好新生家访工作,而往往忽视了对“老”生的家访工作。其实,经过了两个月的假期生活,孩子们又对幼儿园、对老师陌生了起来。通过实践我发现:对“老”生进行家访也很有必要。一、教师可全面了解每个孩子的假期生活在家中,父母会将孩子的日常生活详详细细地告诉老师,孩子会将自己新学的本领表演给老师看。这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参观幼儿的卧室、玩具橱,以此来观察幼儿是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家访,我知道了胆小的亦亦暑假里参加了舞蹈班,开学了可以鼓励她给大家表演;我知道了好多孩子都学会了几个小故…  相似文献   

10.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是一日生活常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活动前,一定要检查好幼儿的着装,这看起来是件小事情,但缺少这个环节有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故。记得有一次,我组织幼儿滑滑梯,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攀上滑下,我也沉浸在欢乐之中。“老师,老师!”突然,传...  相似文献   

11.
“点名”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教师了解幼儿的出勤情况,但搞不好往往会流于形式,对幼儿来说起不了多少作用。我在实践中有时有意改变原来的模式,使点名别有一番含意。例如,我常常在叫过幼儿的名字,幼儿起立回答了“到”以后,冲着幼儿微微一笑,或者走上前去,摸摸小家伙的头,问一声“今天早饭吃了什么”等等,这时幼儿会在你的询问、抚摸中感觉到老师是喜欢他的,应该听老师的话。这样,孩子自然会把亲切感从父母身上移向老师,甚至会把昨天挨老师批评等不高兴的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12.
“孜孜,孜孜,孜孜来了没有?”“老师,孜孜还没来。”“柠柠,柠柠到了没有?”“柠柠还没到”早上8:30分,我开始组织活动了,可一点名,全班30个孩子只到了三分之一。迟到,在幼儿园是一种常见行为,一些孩子三天两头迟到,另一些孩子迟到半小时、一小时也是司空见惯。许多家长都认为迟到是小事情,又没什么关系,孩子想睡觉,就让他多睡会儿吧!其实,迟到并不是一些父母眼中“无所谓”的小事,迟到不利于幼儿形成守时的概念和养成守时的行为习惯,这种没有时间观念的行为成为习惯后对孩子日后的生活将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让孩子从小养成守时习惯…  相似文献   

13.
做父母的经常会这样抱怨:现在的孩子真难管,管得太多了不行,不管更不行。我认为孩子尤其是幼儿,还不懂得事物的利害关系,所以做父母的必须管,但这种管不是“堵”而是“导”。儿子总想去摸亮着的电灯泡,我告诉过他,会烫手的,儿子不是记不住我的话,而是不太相信。那一次,我没有阻止他,儿子的手被烫了一下,他大  相似文献   

14.
“我是谁”     
要刚入托不久的弦子(2~3岁)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改变了以往直接要求幼儿讲名字的方法,面是一开始问小朋友:“我是谁?”他们一起说:“蔡老师。”我又问:“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大家都摇摇头。我说:“我的名字叫蔡孙俊。”小朋友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接着我问:“那你们是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都很愿意,一个跟着一个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我又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再让幼儿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我就这样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常识教育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关注周围的教师。有的幼儿会自豪地告诉小伙伴:“我认识某某班的老师哦!”“某某班的某某是我的好朋友!”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和体现。大班幼儿再过几个月就要上小学了,将面对新集体、新同伴、新老师。  相似文献   

16.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尽情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这时,如果老师说“好,不玩了,放学了。”小朋友们就会大声嚷嚷:“不行不行!”扮营业员的说“我的东西还没卖完。”当医生的说“我还没给病人看完病呢”做小妈妈的也会说“我的娃娃还在哭呢”……活动室里,一片吵闹声。有的幼儿听到老师说“放学”,就连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在一次内容是“海底世界”的科学活动中,老师告诉幼儿说:“目前海里的动物大约有3万种。”话音刚落,有一幼儿突然说:“老师说错了,我听爸爸讲,海里动物大约有15万种。”而这位老师却冷笑了一声说:“小小年纪能有多大本事,还能比教育家厉害了!”听到这里,幼儿惭愧地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18.
“老师,我的鞋带掉了。”“老师,××打我。”“老师,我要小便。”……幼儿为各种小事频繁告状,教师“两耳不得清静”,忙得晕头转向,还是顾得了这而顾不了那。这是在幼儿园常见的现象。我觉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能只在幼儿身上找,还要在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中去找。比如说,教师认为帮小朋友扣钮扣、系鞋带是自己份内的工作,因此有求必应,而没有主动去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互助精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幼儿对老师的依赖性。鞋带掉了,  相似文献   

19.
当一名幼儿教师,是一份很有情趣的职业。在整天与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打交道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在无形中受到某种启发。下面便是我从两件小事情中得到的一点感悟,写出来,也许会对幼儿的父母有所裨益。“反话”说不得我执教的幼儿园中班里有两位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他俩很喜欢模仿影视武打片里的“侠客”们,动辄  相似文献   

20.
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每次提问,甚至在问题还没有提完时,总有几个反应敏捷、语言能力发展较好的幼儿在下面抢着回答,结果影响了大多数幼儿的学习和活动。于是,我尝试用“打电话”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养成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当我告诉小朋友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打电话时,小朋友都非常高兴,几个“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