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不正确的行为,我想谈谈我的想法,也想听听老师的看法。老师:有的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情绪为中心。情绪好的时候对孩子会耐心一些,甚至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也是一笑了之;倘若情绪不好,则对孩子的行为处处看不顺眼,甚至对孩子一些正常的游戏也常常找一些理由来责难。这种以家长情绪为中心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实在是十分不利的。家长尽管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诸多的不顺心,但请记住孩子是无辜而娇嫩的,我们应时时以爱心关怀他们,让他们无论何时都不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2.
远离抱怨     
题记父母面对生活、事业的压力,有时会透不过气来。父母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去积极解决问题,父母的情绪,家庭的氛围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情绪等。当孩子向父母抱怨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坦然地接受现实。父母注重对孩子兴趣、性格的培养,会使孩子更健康、更成功。  相似文献   

3.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去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童年时的大人物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 :当我们生气、恐惧或悲伤时 ,这种不愉快的情绪 ,会使我们感到心跳加快 ,呼吸急促 ,身体聚集了大量的能量。只有把它释放出来 ,我们才能恢复到平静状态。其实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您真讨厌 !”孩子大声喊叫 ,喊完之后 ,“讨厌”引起的不悦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我们压抑孩子表达不愉快的情绪 ,就会迫使孩子去找不正常的渠道渲泄他们的情绪 ,他们不是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 ,就是发泄到自己身上。比如有些孩子打人 ,抢别人的东西 ,用伤害别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愉快 ,有的孩子不去找别人的麻烦、却把不悦压抑在心里 ,结果造成忧虑 ,性格内向…  相似文献   

5.
<正>一位哲人说:“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就是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可以表达对孩子的肯定。当孩子得到肯定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对孩子的肯定能够让孩子建立自信、获得尊重、纠正不良行为。一、对孩子的肯定能让孩子建立自信、激发潜能小L是个内向、缺乏自信的孩子,考试经常不合格。不完全是因为她学得不扎实,还有部分原因是她觉得自己做不好、不敢写。  相似文献   

6.
吴洪 《早期教育》2002,(12):38-38
在幼儿园中对孩子提倡以鼓励为主,而且大部分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良教育行为。我归纳了几点如下。 一是威胁。对孩子进行威胁会无意地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如一幼儿不顾多次警告在排队时总爱打打闹闹,老师最后警告说:“如果你再不排好队,我就马上把你拎出来。”不一会儿,此幼儿又故技重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威胁是对孩子自发行为的挑战,孩子为了向自己和别人表明他并不胆小,所以他会再次抗拒警告。  相似文献   

7.
亲子活动     
(一)学习让赞美归功于别人以周为单位,家庭每一个成员将所收到的别人对自己的赞美记录下来,看看有多少次会将这些赞美归功于别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很大,所以父母也要积极参与进来,与孩子共同学习,相互监督。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容易犯罪。因此,孩子3岁以后还经常出现打人、咬人、掐人等攻击性行为时,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差是形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家长对孩子的攻击行为既不能袒护,也不能轻描淡写地批评了事,而要严肃认真地指出其错误及可能造成的不良结果。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暴力行为不加以限制,孩子就无法养成控制暴力冲动的能力,发展下去将会形成狂妄、贪婪的不良品德。 有的父母脾气不好,对孩子不讲究教育方法,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打一顿。孩子挨打以后,易产生对抗、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到别人身上,就会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9.
受到创伤后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异常。他们的沮丧、害怕等情绪需要得到释放,而较小的孩子通常会选择用行动代替语言来释放自己的一些情绪。这时,来自老师的敏锐觉察以及照顾引导.对孩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欣欣自小就是个占有欲很强的孩子,看到妈妈抱别人家的孩子,便立马撅嘴;家里来了小客人,妈妈夸小客人,欣欣就会充满敌意;学校里老师表扬了某位同学,欣欣便会到老师的面前告那位同学的状或是说他的不是,撕别人的书本。可以看出欣欣表现的是一种很强的嫉妒心理,这在独生子女中很普遍。有些孩子为了想比他人优越,使自己永远处于中心地位,有时会以进攻性的形式表示嫉妒之心;有的孩子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就哭泣流泪,大发脾气;还有的孩子则会以冷言冷语、背后说坏话、吹毛求疵等形式,来表示嫉妒之心。孩子有妒嫉心理究竟是好是坏呢,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作为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文明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努力使自己走进孩子的情绪世界,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别任由情绪主宰自己,最后失去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越打越失去理智,下手不知轻重,无法控制,以致最终造成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灵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去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大人物童年时的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相似文献   

13.
爱的证明     
总不能忘记一个关于继母的故事。孩子的母亲去世后,父亲给孩子找了一个继母。继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买许多孩子喜欢的东西,与孩子套近乎。但是孩子似乎不领情,还时不时用行动表达自己的对立情绪:调皮、不爱学习、与同伴打架……继母总是好言相劝,但无济于事。终于有一天,孩子偷了东西。别人将孩子抓到了继母的面前。  相似文献   

14.
可能是父母的性格、职业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吧,我的孩子从小就显得很“弱”。脸上时不时被别的小朋友抓了一道,自己带的食品被别人吃了,自己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了……一些好心的邻居常常提醒我:“不能教育孩子老让着别人,这样总吃亏不说,将来孩子会窝窝囊囊生活一辈子。  相似文献   

15.
静宁 《师道》2002,(9):15
父母责备孩子的方法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当的责骂,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譬如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父母就骂:“你真笨哦!猪脑袋!”控制不住自己的父母,还会以对孩子的动粗、体罚或其他威吓等处罚方式,作为教育孩子的手段,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有害的,并可能激起孩子的仇恨心理。为人父母者,应该学习自  相似文献   

16.
孩子吵架是讨父母嫌的,通常都以受训斥甚至挨揍而告终。其实,孩子在一起玩耍,吵架是免不了的。幼儿在心理上往往以自己为中心,不了解别人的心理和感受,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正是通过争辩、说理、吵架逐步了解别人心中陌生的世界,了解自己与别人的感受,从中学习忍让、宽容、适应别人。孩子一般不会像大人一样因利益冲突而记恨对方,他们冲突后可以马上和好。因此。家长听到孩子吵架,大可不必那么惊恐,更不可把成人间的不快带进对孩子吵架的“调停”干涉之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年轻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十分重视。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们对年轻父母有以下几条建议:1、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  相似文献   

18.
曾有一个家长对我说,很想给自己的孩子转个班,因为自己孩子的班主任,一天都见不到个笑脸。他担心这样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也会有情绪不高的时候。如果是因为教师的身体或是一些家庭的变故导致教师情绪不好,就应该向学校领导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我与孩子和家长的接触越来越多,对于家长们的抱怨印象越加深刻。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有些时候家长们就会经常抱怨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眼睛里只有自己,丝毫考虑不到别人。在学校生活中,我对孩子的观察也是如此。孩子们似乎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丝毫没有为他人着想的概念。是什么让孩子变成了这样?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孩子不会与他人分享,不懂得分享。  相似文献   

20.
幼教拾贝     
1.父母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不放手让孩子自己活动、做事的,子女的性格多半消极、依赖,没有责任感,没有忍耐力,不适应集体生活,遇事优柔寡断。2.父母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的,子女多愿意寻求他人的爱护,力图招惹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的喜欢惹是生非,有的好攻击挖苦别人,也有的却表现为性格淡漠,与世无争。3.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子女多表现为撒娇、放肆、神经质、以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没有耐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