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庄子》一书共涉及人物四百多个,这些人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表现出了《庄子》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巧。本文将这些人物大略分为两类:一是历史真人,二是虚构的人或物,并试图从这个角度对《庄子》中的人物塑造作一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庄子》之"道"与《圣经.约翰福音》之"道"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道"所指向的都是一个单一的既超越又内在的终极实在。道教的"道",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的化生、维系、调节,天下万物的生长、变化、发展,都完全依赖于它;基督教的道,就是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既是世界的创造者,又是世界的维系者,是自有永有的生命的本体。在"道"这一概念上,道教与基督教具有相似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对中西文化以及中西文明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薛艳丽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1):40-41,70
文章对《庄子》之"道"与《圣经.约翰福音》之"道"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道"所指向的都是一个单一的既超越又内在的终极实在。道教的"道",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的化生、维系、调节,天下万物的生长、变化、发展,都完全依赖于它;基督教的道,就是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既是世界的创造者,又是世界的维系者,是自有永有的生命的本体。在"道"这一概念上,道教与基督教具有相似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对中西文化以及中西文明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钱慕逸 《文教资料》2013,(35):21-22
《庄子》《离骚》同为楚文化影响下的浪漫主义著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思想内核和表现体裁上有着较大的差别.通过对《庄》《骚》的比较,我们能够对先秦文学有进一步的理解,而这样的比较对于作品本身的解读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庄子·天下篇》之关切并不在于六家学说的本来面目,其对六家的评述实际上指涉了“内圣外王”之道这一中国政教生活最为核心的问题.通过“道术”与“方术”之辩,庄子揭示出从方术中开出道未的可能性.道术的通达要求天道(神)、地道(明)与王道、圣道四者的连接与整合.《天下篇》在“神明圣王”的大视域下将人分为七类,揭示了政教文明的人性基础.在这七类人中,惟有圣人能够通达天人,承担圣王的事业.因此在人类的政教文明系统中,圣人具有中枢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是中国人命名的艺术地再现。它既遵守中国人命名的规范,同时又有作家曹雪芹的艺术创作上的需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取号,选姓定宇,为小说人物涂上了艳丽夺目的色彩,成为全书艺术构思时不可缺少的艺术细胞。  相似文献   

7.
8.
《庄子》从诸多方面描述了人生所不可避免的苦难,同时也指明了摆脱这些痛苦的解救之道,那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不断增强自身的人身修养.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二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欣赏《林黛玉进贾府》,不能不熟知贾府的众多人物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从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姓名中,我们可以窥见曹雪芹命名艺术的高超卓绝。正所谓以小见大,因微知著,《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得到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命名,大都是作者凭其丰富的想象力,依故事情节的需要所赋予的。孙悟空与猪八戒,这两位《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的命名,隐含着一定的寓意。  相似文献   

11.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中的“望洋”一词,自汉迄今,训解多出,歧异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词义问题:“望洋”是“仰视貌”、“目迷茫貌”、“迷惘直视的样子”还是“望着海洋”?二、词形问题:“望洋”究竟是连绵词、合成词还是词组?考诸典籍,追循“望洋”一词的源流演变,可知“望洋”可以作名词,是眼睛向上望去的一种病态长相;作形容词用,是“仰视貌”的意思。按诸本文,则知《庄子》“望洋”系形容词,是“仰视貌”的意思。同时得知,“望洋”系由动宾词组演变而成的连绵词。  相似文献   

12.
《孟子》和《庄子》海洋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海洋观念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孟子》和《庄子》作为战国时期儒、道两家的代表著作,其中涉海内容较为集中。《孟子》中的涉海内容包括北海、东海的具体所指,如伯夷、太公避海及齐景公历海等,从中体现出《孟子》海洋观与社会政治的密切联系;《庄子》中海中仙境"姑射山"的刻画、"四海"反映出的宇宙观、"江海之士"的超脱及海鸟、海鱼等内容,则体现出其海洋观在自然方面的侧重。两者的差异缘于儒家注重社会政治,而道家偏重人与自然,以及他们各自身处地理环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航运业的发展,为促进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与其他英语和非英语国家在航海业的合作与互助,为更准确有效地实施国际海事组织公约而为增强海上安全和减少海洋污染等做贡献,航海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功能语言学目的论的观照下,航海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其翻译有着特有的标准和策略。本文旨在用功能目的论来指导作为信息型文本的航海英语翻译,并对航海英语的翻译要点和策略做了分析,提出了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航海英语翻译的标准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章从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庄子的语言整体上谬悠荒唐、调侃夸张的原因。庄子的是非观决定了他不强立是非的超然态度,是《庄子》立言的基础。而出于对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和对受众因素的考虑.《庄子》的章往往不从正面立论,而是利用谬悠荒唐的无端涯之辞,借助形象、故事来寄寓他想要传达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一书的价值在于其深刻的哲理,这种深刻的哲理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这种方式的表达就在于修辞的手段的运用。同理,《庄子》是一部语言美与思想美的著作,在探讨其修辞时就会发现庄子修辞观中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庄子》"环中"思想的理论内涵包括绝对待、超时空、合虚实、一动静、超功利等几个方面,它比儒家的"中庸"、佛家的"中道"更富有审美意义.其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养生与处世两个方面,主张用审美的、艺术的眼光来审视人生、审视生命.《庄子》的"环中"思想,契合了审美观照中主体的心理机制,揭示了审美心态与审美想象之间的辩证关系,影响了中国艺术对虚实关系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修辞学史上,庄子是寓言格和寓言体的理论创立者和重要实践者。通观《庄子》一书,除大量运用引用、比喻、夸张、对比、拟人、反讽等较为成熟的辞格形式之外,庄子主要依托其“得意忘言”的语言哲学思想创造性地发展出主体旁代和故事联缀等两种修辞方式,这对后世寓言辞格的运用和寓言文体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作用和实践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量"和"名"可以互换位置并生成都合格的句法结构。但在形式变化的同时也引起了语义、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众多学者也对此持有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庄子对“有情有信,无为无形”之“大美”——“道”的倡导,为艺术创作与审美提供了理论借鉴;庄子所描绘的“无声胜有声”的审美境界,恰恰符合了艺术审美特征;庄子总结的音乐艺术审美从“有声”而入“无声”、从“实境”而入“虚境”的渐进过程,提示了艺术审美的普遍规律,形成了独特的“有无相生”的审美理论。庄子关于“有”与“无”的辩证论述,昭示了其“有无相生”的审美辩证法思想,对中国艺术审美影响久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