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人和上海文化之源 ,是近年来上海学术界议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考古学和文化传播学角度 ,论述了远古时期“上海人”和“上海文化”的由来及其特征。从而推论 :最早的上海人就是现今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所出土的崧泽遗址上生活在距今约 60 0 0年前的崧泽人 ;而由崧泽人及其周围的史前上海人所创造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构成了上海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下半年,安徽省文物考古所配合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公路建设,对韦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表明该遗址是一处凌家滩文化小型聚落,其所表征的文化特质是凌家滩文化特质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在遗迹、遗物及地理条件等方面,反映出凌家滩文化特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同时又显现出更多的崧泽文化因素,属于以环太湖为中心的崧泽文化圈.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资产阶级大本营的上海文化,和革命根据地的延安文化严重对立。解放后,延安文化作为“经典”来改造、放逐上海文化,上海文化处于边缘状态。而在王安忆笔下,上海文化并未在新的政治气候中销声匿迹,而是在抗拒中顺应,在缝隙中生存,其具体体现,就是上海人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以此来影响和反作用于接管上海的革命者。王安忆在无意之中写出了这一片风景。  相似文献   

4.
贾学谦 《神州学人》2003,(10):36-37
从公元前138年起,西汉张骞带着随从和丝绸,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生死磨难两度出使西域,跨越黄土高原,穿过茫茫沙漠、戈壁,走出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大道,也自此开辟了一条经后人不断延伸并最终横贯亚洲,进而联结非洲、欧洲、美洲的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交流之路,也是一条对话友谊之路。它见证着中国古代的传统文明,记载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历史。根据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文化发展十年(1988~1997)计划要求,199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来自世界20个国家的科学家对丝绸之路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目的在于向全世界揭示“丝路”文化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并以古人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的历史经验,启迪当代人应高度重视开放交流、对话和合作,促进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虽然这项活动已去10多年,并且有关新闻媒体也对此作过一些跟踪报道,但本文作者贾学谦先生从一个文化学者的视角,系统记录这次考察活动的一组纪实文章《驼铃与古船》,以其详实的资料性、丰富的知识性和令人愉悦的趣味性,对广大读者认真回味中国古代文明,全面了解“丝路”文化,具有很大意义。所以,从本期起,本刊特辟专栏“文化之旅”,开始对这组文章进行连载。贾学谦,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理事会  相似文献   

5.
我的童年在上海老城厢的石库门度过,从我家到四明公所:2分钟;大境路古城墙:1分钟;城隍庙:1 5分钟;白云观:1 5分钟;文庙:1 5分钟。老城厢那九曲回肠般的小弄,高墙后隐隐传来的小贩叫卖声,还有那1 1路无轨电车拖着辫子缓缓行驶的景象深深印在儿时的记忆中。当我选择这个专业,拿起这个课题时,思绪不免飞回老城那凹凸不平的街道间……“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是近些年兴起的词语,以前我们常听到的是“文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旅游”“旅游开发”之类相关的词语。迄今对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系统性论述尚不成熟,很多问题只有我们自…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资产阶级大本营的上海文化,和革命根据地的延安文化严重对立。解放后,延安文化作为“经典”来改造、放逐上海文化,上海文化处于边缘状态。而在王安忆笔下,上海文化并未在新的政治气候中销声匿迹,而是在抗抿中顺应,在缝隙中生存,其具体体现,就是上海人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以此来影响和反作用于接管上海的革命者。王安忆在无意之中写出了这一片风景。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上海,难免要想到那篇闻名遐迩的《上海人》。第一次在《文化苦旅》中看到上海也在其中,我欣喜异常,迫不及待地把前面的书页翻过,想知道从另一个视角看上海,又会是什么样子。哪知一览之下大惊失色,随即大失所望。开篇便是上海人的"精明、骄傲、会盘算……",又是"交朋友却千万不要去交上海人",细细看来,从徐光启和《几何原本》到上海近代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8.
学说上海方言,拉近彼此距离记得一年前班里转来一名新生小杨,由于刚随父母来沪学习,一口浓重的家乡口音给她带来了不少烦恼。大伙儿总是嘲笑她说的话不伦不类,还学她的样说话。虽然班里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可是他们大多已在上海生活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有个故事。大路边有个人面狮身的女妖,总要出一个古怪的谜语让过路者猜,猜不出就把过路者吃掉,年复一年,她吃了许多人。提起她,人人胆战心惊。那么,这是个什么谜语呢?这就是:“谁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傍晚三条腿?”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有个故事。大路边有个人面狮身的女妖.总要出一个古怪的谜语让过路者猜.猜不出就把过路者吃掉.年复一年,她吃了许多人。提起她。人人胆战心惊。那么。这是个什么谜语呢?这就是:“谁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傍晚三条腿?”  相似文献   

11.
江苏海安青墩遗址代表了江淮地区原始化的一个发展阶段,填补了新石器化在南通地区的空白。在大量出土物的解读中,可以看出其化史的延续性,揭示出了美和美学史的发展规律。青墩遗址具有首次化性质和原创性审美特征,诸如鹿角回旋镖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为最早制造和使用,它和带柄穿孔陶斧、长江北岸五六千年前的“干栏式”建筑,均为我国所首次发现。其鹿角剖纹是《易》起源的最早证明。青墩遗址的化渊源十分深厚悠长,青墩人的智慧和思维及其方式得到了极早的开发。青墩遗址的出土物以有形的载体承荷着大量无声的历史化信息。其石器同农耕化、陶器同饮食化、骨器同象数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青墩遗址大量出土器皿造型的精致性、线条的流变性,体现了水化的智慧性、机巧性特征,它与环太湖圈的吴化区的审美格调如出一辙,代表了当时华夏化-美学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14,(30):26-27
因为六千年的历史渊源,"崧泽文化"发源地青浦区赵巷镇被誉为上海人的根。也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2006年开始,崧泽学校新一轮的读书活动把传承崧泽文化作为基本主题。根据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崧泽学校将传统文化分类。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有个故事. 大路边有个人面狮身的女妖,总要出一个古怪的谜语让过路者猜,猜不出就把过路者吃掉,年复一年,她吃了许多人.提起她,人人胆战心惊.那么,这是个什么谜语呢?这就是:"谁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傍晚三条腿?"  相似文献   

14.
上海第一份近代报刊——《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创刊于1850年8月3日。11年后,《北华捷报》集团创办了《上海新报》,初版于1861年11月,为上海最早的中报纸。创刊时为周刊,半年以后,即从1862年5月7日起,改为双日刊,逢周二、四、六出版。至1872年7月又改为日报。该报的《发刊启》简要说明了其创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八小时以外》2010,(5):22-25
Questions 1.谈谈世博会在你心目中的概念; 2.你感觉世博会给上海带来了哪些变化; 3.世博会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具体的改变; 4.推荐一个你认为最能代表上海的东西; 5.提出一个你对上海的希望; 6.如果不在上海,你更想去哪里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以"精明"为核心性格特征的所谓"上海人",既是近代以来上海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上海文化的产物和人格化表现。无论从籍贯意义上还是从文化意义上,鲁迅都不是真正的"上海人"。上海及上海文化始终未能"消化"鲁迅、"溶解"鲁迅,鲁迅也始终对上海文化主要采取批判态度。"上海人"性格中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处在鲁迅人格精神的对立面。在鲁迅那里,与"上海人"的"精明"针锋相对的,是其彻底的反虚伪、反庸俗、反市侩、反财富和权力崇拜的做"呆子"的意识。他在其生命后期不懈地进行对"聪明人"的批判和对"呆子"精神的颂扬,自觉抵抗上海文化、"上海人"性格中的信奉个人利益至上、实利主义的"精明"倾向,呼唤气魄宏大、精神强健、正直、质朴、无私、真诚的"上海人"。鲁迅对"精明"之外的真正能够支撑民族文化革新的强健人格的探寻,折射出强健的生存和战斗的意志。  相似文献   

17.
青浦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情况 青浦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10月,原址在青浦城隍庙内。改革开放以后,青浦县博物馆于1978年11月单独建制,并且恢复了正常的工作,1980年,迁入青浦县城隍庙旧址办公。1982年,会同上海市文管会对重固福泉山古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的收获,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及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文物,在考古学上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为上海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人在上海     
王彦之 《新读写》2008,(4):29-29
上学的孩子、晒太阳的老人、遛街的小狗,组成了上海生活中的一道风景。轻轻的提醒、细细的解释,只一两句话,就让人觉得心暖洋洋的,好像四月的阳光洒了进来。虽是极普通的场景,但作者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上海人的特点:暖心肠。  相似文献   

19.
《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研究了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五个被公认为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并对他们的成功经验做了详细的解读,为美国教育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通过分析芬兰、日本、新加坡和日本成功的教育经验,以期为我国迈向优秀教育、实现不断超越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费翔 《大中专文苑》2008,(10):48-48
我的外婆是一位坚强的中国女性,经历了现代中国历史的每一个阶段:民国、抗日、内战、解放、改革开放,她一直都穿中式服装。在她逝去了几年之后,她原本居住的四合院被拆迁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只剩下一些老照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