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福柯关于凝视理论的权力机制论述和话语分析来说,《野草在歌唱》描述了涵盖白人与黑人、富人与穷人以及男人与女人的复杂的视觉关系。小说中存在的凝视与被凝视的权力斗争及角色更迭表明凝视者与被凝视者身份定位的变动性,即人人皆处于他人的凝视中。而被凝视者借助于反凝视彻底颠覆原有的视觉特权和解构固有的视觉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2.
《神秘的河流》是一部白人作家书写的对澳大利亚殖民历史带有歉意和愧疚的和解小说。主人公索尼尔是被流放到澳洲的英国人,他先是在英国苦苦挣扎生存,后在澳洲寻家定居,在此过程中,他的主体身份经历了从建构到异化再到重建的变化历程。文章主要运用萨特、拉康和福柯的凝视理论,探讨在凝视作用下主人公索尼尔寻家的心路历程,并揭示他是怎样成功抵抗命运的不公,如何在欲望的诱惑下迷失自我、自我堕落,又是怎样在精神困境中实现自我重生的。  相似文献   

3.
法国作家路易·费迪南·塞利纳的代表作《茫茫黑夜漫游》是法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具特色的“反经典”作品,主人公巴达缪的形象具有典型的反英雄特征,本文认为,巴达缪是命运被主宰的普通人,作为士兵却厌恶战争,思想上充满了荒谬的逻辑和黑色幽默,但是他在游历中对于恶的事物进行坚决的嘲讽和批判,在生命危急时刻运用智慧求生,又有“当逃兵的英雄”的一面。巴达缪的形象对于黑色幽默派文学反英雄的塑造有极大影响,具有鲜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黑夜中     
罗月雯 《新读写》2011,(11):32-32
风吹叶落,似我情绪厚厚一叠;纪念成灰,淡漠的黑白延伸到彼岸。空气流动,风中的浮云,嘲笑我的伤心,泪水淌在屋顶,梦中的幻影升起一丝炊烟。  相似文献   

5.
《野草》是鲁迅自认凝聚了其一生的哲学的作品,在《野草》中,鲁迅使用了丰富而复杂的形式将他那一个颓唐的时期里深刻的思考化作语言。他创造性地将自我和自我的思维投射到客体对象上,并让这些附着了特殊象征性含义的对象违背常规逻辑发出自己的声音。主体和对象间、对象和对象间的声音又在相互辩难中形成了对话的关系,并由此产生了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欧仁·尤奈斯库的代表作之一《犀牛》,表现的是人的异化和人性丧失的问题。作者指出,在精神文明日渐衰退、人性逐渐遭到毁灭的悲剧时代,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抵制恶性的侵袭,保全自己的人格独立和人性尊严,坚守作为人的价值,这样才能使人性复苏和回归。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生命意识极强的作家,莫言在《蛙》中超越“书写生命”到达“凝视生命”,由激情叙述转化为理性反思,在谨严深沉的姿态中关照生命意识.《蛙》在宏大的历史题材——乡土生育史中深沉地凝视生命,这种凝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外部生命的凝视和内部生命的凝视,这两者以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结在一起,共同指向了生命主体性的尊严,并且在宏大的历史题材和广阔的世界视野中拓展了“反省历史、反省自我”主题的思想维度.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每一类作品都有说不尽的内涵,通过“黑夜意识”这个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单独阐述的角度,来解读鲁迅的散文集《野草》,从而进一步展现鲁迅丰厚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大胆、自由想像的愿望并进行表达。2.培养幼儿不怕黑暗的勇敢品质。活动准备:1.在卧室或储物室遮蔽阳光创设“黑夜森林”的情境(可利用报纸、长毛绒玩具等),提供有利于营造神秘气氛的音乐。2.幼儿观看过影片《哈利·波特》。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在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后面有一片黑森林,白天这里静悄悄,但到了晚上就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森林里藏着什么东西?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立刻沉浸到故事情境之中,兴趣浓厚,迫不急待地猜测起来。有的说森林里有鬼怪…  相似文献   

10.
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杰作——《茫茫黑夜漫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塞利纳一生写过9部小说,《茫茫黑夜漫游》是其代表作,它集中地包容了作者小说的写作题材。从思想内容来看,这部小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描写:战争,殖民主义在非洲,美国的繁荣和工人的艰苦劳动的对照,巴黎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并非不曾出现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但集中在一部三十几万字的小说中加以描写,却是独一无二的。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30年代初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有的甚至是当时最重大的问题。小说通过这些问题的描写,尖锐而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善于运用简洁、自然的口语化的语言,是该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独特创造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缺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分析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中男主人公迪克·狄弗堕落的深层原因,重点剖析了迪克在追求自我理想的过程中人格结构特点的演变以及相应的结果。通过分析迪克的本我、自我、超我,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年轻有为的医生从胸怀大志到迷失自己再到自我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枫桥夜泊》诗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分析《枫桥夜泊》诗中的词语,重建历史语境,以探求诗的意境,得到与传统解说大异其趣的新意。  相似文献   

13.
《珊瑚岛》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经典儿童小说。本文通过对小说《珊瑚岛》的后殖民解读,分析了海岛空间及土著人的他者化表征,审视了小说《珊瑚岛》对帝国之外空间的想象建构。帝国儿童的凝视凸显了帝国的文化与种族优越感,为帝国的海外扩张正言。  相似文献   

14.
《宿建德江》是唐人诗歌中描述羁旅之愁的名篇。全诗在显形结构方面虽没有运用任何衔接手段,但内里意思却极为连贯,浑然一体。在这首诗的三个英译本中,只有张庭深和BruceM.Wilson的合译本透彻理解了原文的内含意义,并在译文中很好的实现了连贯,译出了原诗的神韵和意境。  相似文献   

15.
梅风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4):122-124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表面平淡无奇,实则内涵丰富。选择弗罗斯特的《圈套》一诗,从措辞及主题角度对其进行解构主义分析。该诗在探讨现代社会存在问题时体现了语言的不确定因素,并利用语言这一固有特性对宇宙的秩序问题进行了探索。解构了建构该诗主题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善/恶,秩序/混乱,圈套/偶然等;该诗对这些二元观念的含糊不清消减了诗中对现代社会"碎片化"特征的再现,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相似文献   

16.
《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色温柔》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它之所以在出版伊始遭到冷遇,是因为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不是那么浅显直白地被读者理解接受.小说运用诸多象征,如人名象征、事物象征、动作象征和场景象征等,揭示人物及作者隐秘的情感,赋予小说语言巨大的艺术力量,使作品超越题材本身的意义而指向辽远深邃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7.
Traveling is one major theme of Fitzgerald’s novel Tender Is the Night. This fashionable activity for the 1920s Ameri?cans is represented in the novel as ostensibly bearing different meanings to the ma...  相似文献   

18.
《长日入夜行》是尤金·奥尼尔的悲剧代表作。本文运用读者接受文论方法从人物本体命运的悲剧性设计、读者对悲剧的同情观照及作品悲剧意象的运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剧本所体现的虚无的人生观和人类在世界上的悲剧性迷失,从而得以了解奥尼尔文学创作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19.
古乐曲《春江花月夜》和张若虚的古诗《春江花月夜》虽为不同的文艺样式,但二者在创作手法上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古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为鱼咬尾,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句法多采用蝉联相生的手法,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诗乐一体”的传统源远流长。诗歌与音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且贯注着中国传统的“和”的审美意识———“和谐、统一”,这是二者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的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摘要:鲁迅的《秋夜》是一篇由众多的象征形象构成的具有含蓄隐晦之美的散文诗。以往的评论多从政治角度去分析,把它看作现实生活的阶级关系的象征。论文试从作家的整体思想与情感世界出发,以新角度探索《秋夜》象征形象所蕴含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