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研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必须开展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教研,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抓理论学习。理论不是万能的,但要研究没有理论是万万不行的。学校的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因此,学校必须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  相似文献   

2.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模式,受到许多中小学的重视。进一步明确校本教研的内涵,是校本教研的"新坐标";强化校本教研的意义,是学校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引力磁场";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是激活教育教学科学化与艺术化生成的"愿景构想"的对策集。它需要构建起三级校本教研的工作流程,打造出校本教研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一、定制度推行校本教研,必须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一是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学校要经常开展集中式校本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课改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文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学会运用课改理论解决课改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二是建立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领导听课要  相似文献   

4.
教研,尤其是校本教研是教育的永恒话题.它承载着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的任务,是教师立足、成长最直接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培训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所接纳。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而开展的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是校本教研的主导思想。然而,目前不少地方的中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着选题过大、研究主体错位、研究水平不尽如人意等诸多问题,从而使校本教研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实效。出现这些问题,与人们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失之偏颇、目标追求舍本逐末、不当的行政干预、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敷衍心理、教师科研素质的匮乏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1.立足教学实际,走适合的校本教研之路中学历史教学开展校本研究必须立足以下现实:一是中学教师的研究能力;二是学校的教研资源;三是教育教研的时间。中学教师绝大部分是大  相似文献   

7.
开展"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是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素质的需要。为此,笔者结合泌阳市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以有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目的,整合教研室、校际间教研组和年级教研组的力量,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搭建立体式教研平台,推进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形成了教学、研究、培训密切结合的教研体系。并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学科活动,取得了以校本教研促教师成长,以教师成长促教学质量提高,以教学质量提高促学校发展的良好成效,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市校际间教研活动不均衡,农村教师信息闭塞、理念僵化、方法陈旧、缺乏专业引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毅 《中国基础教育》2006,(1):20-22,11
“校本教研”为新形式下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个有效的平台。“校本教研”就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它通过学校内教师广泛开展各种活动,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技能,深化专业知识,更新教学手段和观念,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和教师的发展。本文从我校校本教研实施的四个层面、校本教研的七个模式和校本教研得以实施的四个保障三方面论述了我校高中英语教研组在一个学年里是如何进行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的,并阐明了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发展为目的,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种融学习、教学、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它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所认识,几乎没有学校不开展校本教研,甚至每周都组织活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效果却不明显。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校本教研与学科教学研究的内涵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中的学科教学和课堂管理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是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抓手。当前,农村小学校本教研还存在一些主观和客观的问题。要提高农村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抓好备课研究,扎实开展教学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展好交流研讨和网络教研,还要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下而上的改革,它需要广大基层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究切合当地实际的新路子,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方式的转变和评价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增强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新课程实验的纵深发展必须依靠基层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必须走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即校本研究之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学习、研究行为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学校按照"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思路,探索实施多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深化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研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民主、开放的研究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应结合实际,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丰富校本教研内容,发挥校本教研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师自我反思;借助专家引领,提高校本教研深度;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改革评价方式,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研是为了提升本校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素质,以本校的研究力量为主体的教育研究活动。校本教研中教师的研究方式主要有教学反思、教学叙事、问题研究、合作研究等四种方式。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需强化校长的课程领导、校外专家的专业引领、向上的评价导向和研究型的学校文化等方面,才能真正为校本教研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民主、开放的研究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应结合实际,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丰富校本教研内容,发挥校本教研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师自我反思;借助专家引领,提高校本教研深度;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改革评价方式,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研"这个词挂在教师嘴边已经好几年了.但是,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特别是科组长对"什么是校本教研"知之甚少,他们对校本教研的概念理解不明确,如何针对学校科组的情况进行校本研究不知有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校本教研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研究方式的创新。校本教研是紧紧围绕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其核心是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研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由广大一线教师直接参与的教育研究。这就是专家所说的“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由此可见,校本教研并不是要求教师脱离其教育教学实际,搞那些“假、大、空”的所谓“研究”。校本教研要求教师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中发现问题。提升为自身能够解决并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寻找理论依据,着手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用于改进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广义上讲,学校中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和现象都可以是校本教研的对象。就学校层面上讲,可以围绕学校存在的重大问题或共性问题。组织教师进行集体攻关,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对教师个体而言,课堂教学与管理、学生教育与管理、备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难题、困惑都可以成为校本教研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校本教研是学校在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或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而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对远离教育专家和名师相对较远的农村中小学来说,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不是"花架子"或‘时装秀",立足于学校已有的基础,切实抓好校本教研活动,走校本发展之路,是切实提高教师专业  相似文献   

20.
李春明 《宣武教育》2005,(11):22-23
一、活动过程诠释什么是“校本教研” 37位教学干部组织了37场校本教研展示交流活动,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大家对“校本”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每一场活动都力求体现出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要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为主要问题、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关注的要点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强调的重点是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