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艳 《中学教学参考》2009,(36):119-119
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分析,理解教材中的三个部分:学习任务、学习过程、探究过程。掌握新课标,重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依据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分析几套具有典型意义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编排方式,构建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教材编排的"三起点三阶段"模式。这一编排模式力求体现以下设计思想:1.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起点、学习阶段和学习层次;2.注重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分层学习;3.关注与其他学科学习内容的整合以及学习进度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自选图形》是云南省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上册)课本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也是《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规定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之模块三的内容。从教材特点来看,《自选图形》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简单几何图形在WORD中的画法,为学生今后学习“图片的插入、编辑”等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的一次良机,在具体教学中把它与生活中的某些创作联系起来,拉近学生与电脑之间的距离。2.学生情况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文字编辑的…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寻求适合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要、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关键。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强的要求。由于生长环境、智力水平等的不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表现出的能力差异非常巨大,有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有操作技能上的差异,也有兴趣爱好上的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有时我们束手无策。有时我们顾此失彼。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对于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兴趣不够,往往是教学上的东西不操作,对于上网、游戏什么的却大有兴趣。让学生喜欢教材的学习内容.让全体学生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这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了教育的重视,甚至信息技术与多门学科相结合,为学科的教学服务。这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价值: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学科教学过程,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教材中的图画动起来,让无声的教材变得有声音,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让教材变得更生动有趣。基于自身的功能,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学科所利用。小学语文也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去,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很容易化难为简,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实践出发,研究课标和教材。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突出学习需求,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突破局限,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设疑、认知冲突、探究、体验过程的方法,不断地预设与生成,有效地激活了教学,教学上有了创新,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8.
高等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将高等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给出了具体整合的实施途径:一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革高等数学教材;三是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9.
麦兰兰 《新疆教育》2012,(15):111-112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28课。教材采用窗口操作图示,文字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版本是Office2000。通过PowerPoint软件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处理多媒体的一些基本技能。制作多媒体作品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人们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上的认识与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表现为:在课程设置上,以教材为中心设置单一必修课程;在教学理念上,以计算机本身为学习对象,过分强调它的学科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仍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都与信息技术本身的时代性、先进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1.
葛琳艳 《教师》2014,(2):102-102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要能够使学生愉快地、积极地投入学习,要有改革和创新意识,富于趣味性、启发性、再现性。本文分析了2013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并对现有教材各个具体的模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大力普及的过程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将不断更新和充实。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着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具体说来,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一、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要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服务我们这儿所讲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是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的,其编排的目的是为了…  相似文献   

13.
项目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应用,而项目学习的特殊结构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为项目学习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支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为小学数学教学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的教材里早已出现了项目学习的教学内容,这类活动实践课程,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影响。基于项目学习和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本文将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析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比起原来单一的Windows98基本操作、Word、Excel和PowerPoint学习,现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知识更加全面、丰富。作为一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能以简单的教会学生操作为教学目标,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能够在合理的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为学生上网‘喜欢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寻找‘切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 ,从对网络的利弊分析、信息技术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换、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的必要性、运用新课程观来组织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提出了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 ,对在信息技术课中碰到的问题所应采取的一些方法 ,着重提出了要利用学生最喜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起有效的学习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教材程序结构作为教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与教活动的进程,影响学生对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信息技术教材程序结构的既有研究相对较少,教材表现也相对单一,而课程目标要求我们关注学生作为人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材要聚焦于学生之为人之发展。活动学习观将活动定位为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并且强调学习与活动的同一。因而,引入活动是课程与教材发展的必然需要。活动学习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活动呈现出多种具体表现形态,同时信息技术的课程性质和发展历程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活动还表现出其特有的"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二元活动形态。本文基于活动的视角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建构了信息技术教材的程序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必修《信息技术基础》起始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篇,教材重点讲解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一般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一信息,感受学科价值,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8.
陈凯  陈维维 《中国电化教育》2012,(7):118-121,132
该文对美国化学教材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美国《化学与社会》教材建设了配套网站,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体现对使用教材的支持;教材中大量安排应用信息技术的多元化活动与问题,引导学生用技术学习化学。文章在分析、评价《化学与社会》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化学教材改革现状和网络教学现状深入反思,从资源开发、信息素养和整合形式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仔细观察周围的学生,你会发现信息技术能力强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并不是仅靠信息技术课堂上所学,跟他们交流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同学、老师、家长都可以是他们的学习助手,各种教材、杂志都是他学习的参谋,他们对电脑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经常痴迷于其中,为了一两个技术难题,他们可能废寝忘食、整天为之着迷。一旦问题攻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见信息技术教学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时代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