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蕾 《考试周刊》2012,(11):37-37
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文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读好课文题目,激发阅读期待,概括文章内容,抓住课文文眼,升华文章中心,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了情感和审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捕捉作者思路,循路入境,归纳要旨,这种教法称之为以题统文教学法。 以题统文教学法一般分四步进行。例如第八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步骤安排: 第一步,读题提问,带问读文。引导学生从释题入手,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可以提出这些问题:1.什么叫“壮士”?“壮士”与“战士”、“勇士”、“烈士”的区别?(先查字典理解,再联系课文理解。)2.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  相似文献   

3.
那么,怎样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读,使学生真正在读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真正读出高效、读出实效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阅读课中的读,要读出三个层次;而实现这三层目标,必须得抓住三个关键。一、读准、读通,实为关键这一层次的读,是阅读活动的基础,也就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读通课文,做到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顺读流利。要达到  相似文献   

4.
自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首要步骤。那么,自读课文应该抓住哪些环节进行思考呢? 一、要留意文章的“眼睛”——课文的题目一般文章题目都具有“四限”作用,即限体裁,限材料,限主旨,限方法。因此,通过对题目的审阅,就可据题辨体,据题定材,据题明旨,据题知法。题目给人以第一印象,故析文一定要析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知道,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抓住题目读懂题目,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所以,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引导学生先读题。所谓"读题",就是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教学之前,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十册23课《难忘的一课》时,我们抓住“题眼”、“文眼”、“字眼”,引导学生“粗读”、“细读”、“研读”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抓住题眼,引导学生粗读课文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这节课是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明确指出:“要加强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读的训练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效的途径。第一阶段:初知大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初读课文,我们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教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语段以及疑难问题划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如具体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加上拼音、写出注释、读通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题。然后默读课文,提出疑难。我在教学《古井》一课时,要求…  相似文献   

8.
金云霄 《文教资料》2010,(33):57-58
文言文教学要想从学生害怕、教师头疼的怪圈里走出来.就必须改变照本宣科、一译百了的教学模式。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三峡》教学为例,对以阅读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试读课文。读准字音;研读课文,读出节奏;品读课文,读出语气;诵读全文,读出感情。  相似文献   

9.
《五彩池》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神奇”挈领全篇,语言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应把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进行读文的方法,让学生自能读书。 一、以题激疑,整体感知 本文以所描述的景物名称命题,“五彩”一词点出了景物的特点。 首先,以题激疑:(1)从题目看,课文是写什么的?(写景)(2)读了课  相似文献   

10.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情真意切的美文,教学中,应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读",从而感受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以品读文题作为"读"的切入口,不仅要让学生读出文本的情感基调,更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拟文题时的独具匠心,以及文题在整篇课文中独特的文学表现力;引领学生关注文脉,通过反复的诵读,向着作者的写作旨趣逼近,向着文本的更远处漫溯;落脚在对文眼的理解上,让学生走向思想的澄明、精神的皈依和生命的敞亮。  相似文献   

11.
我在课堂教学中运出“导读法”,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由课文“三眼”引导学生“三读”.(一)抓住题眼,引导学生粗读课文.文章的题目不是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教一篇课文,首先要善于帮助学生从题目的结构上确定所读课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每篇课文的阅读要领,从而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例如,教毛泽东同志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文,我只是提示分析一下构成课题的短语结构,指出:“文化”是中心词,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对它分别加以修饰,是所要着重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题”教学 所谓读题教学就是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目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从不同角度对题目进行审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篇文章总有个标题,即使是“无题”,那“无题”也就是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具有高度的概括陛,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抓住它的特点进行研读,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师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对课文题目的讲解。文题的形式干变万化。释题的方法也因题而异。我认为,课文解题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4.
一、如何"读文悟道"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才能达到读文悟道之境界。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正如古人所云:"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  相似文献   

15.
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表现形式和目的,语文教学要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课本里的课文不仅语言优美、构思巧妙,在命题上也准确精巧、独具特色,是学生习作仿效的范例。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来学习课文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提倡预习,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但是,学生的预习需要引导。教师的引导工作可从下三方面着手: 一、引读课题。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与“窗户”,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题,抓住题眼深究,在解题中提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如:《将相和》,看题知道是写将军和  相似文献   

17.
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表现形式和目的,语文教学要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课本里的课文不仅语言优美、构思巧妙,在命题上也准确精巧、独具特色,是学生习作仿效的范例。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来学习课文的命题技巧:  相似文献   

18.
《丰碑》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教学是要力戒琐碎的情节分析 ,抓住重点 ,加强内心的体验 ,使知识、智力、能力、情感得到和谐地发展。一、切入重点 ,题文联系 ,感知丰碑1.就题解题。怎样记住“碑”字呢 ?读准了“碑”,再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分析字形 ,去掉“石”是个什么字 ?换成“月”、“片”、“口”等偏旁分别又组成了什么字 ?你见过碑吗 ?一般指什么 ?“丰碑”是指一块怎样的石碑呢 ?(高大的石碑 )2 .借文解题。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 ?课文里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题"教学所谓读题教学就是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目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从不同角度对题目进行审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文题,即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窗户,它交给学生一把打开课文大门的钥匙,引发学生的思考,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是引导学生迈向课文殿堂的第一级阶梯。在文题的世界里,想像如花绽放着灿烂,如灯点缀着思维,如鸟张开了翅膀,尽情地翱翔,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情趣。可以说,文题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课堂的一个兴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