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立春  付学佳 《大学教育》2022,(10):196-198
雷锋精神的核心思想是为人民服务,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中国志愿服务起源于早期的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专业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等特性使其成为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探讨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的关系,提出了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新征程上,全国再次掀起学雷锋热潮,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学雷锋的重要形式。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以“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主题,注重党建引领,强调与时俱进,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了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扬州社会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社会志愿服务事业为扬州创成和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全面建设"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扬州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应基于现实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常态化发展轨道,努力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国外志愿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正式引入中国已经近20年,被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从志愿组织的缘起、发展以及与社会生活关系,志愿组织与民主、政治关系,志愿服务的经济研究等不同角度对国外的志愿服务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必将促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从志愿服务概念、志愿者行为、志愿服务管理等三个方面展开,既有理论的思辨,又有大量的实证分析。我国对志愿服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志愿服务功能、志愿服务类型、志愿服务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学习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深入分析志愿服务的内在机制,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经济基础,但是志愿服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本调查研究着眼点在于不同社区志愿服务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及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采用调查研究方法,针对社区志愿服务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寻找对策以推动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引导志愿服务事业常态化发展的工作4年来进展迅速。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公益事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当前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志愿服务管理的创新策略:包括开展以志愿服务为基点的、指导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扁平化发展和借助技术支持,加快实现志愿服务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引导志愿服务事业常态化发展的工作4年来进展迅速。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公益事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当前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志愿服务管理的创新策略:包括开展以志愿服务为基点的、指导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扁平化发展和借助技术支持,加快实现志愿服务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2013年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在此历史节点上,党提出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新的时代命题.青年志愿者服务为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式、活动载体和评价机制.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一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志愿者参与学雷锋活动的能力;二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强化志愿者参与学雷锋活动的动机;三要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运行;四要建立规范的评价机制,确保学雷锋活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实践中的体现。建立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已逐步实现了理念、组织、内容、筹备和基地的常态化,但也存在资金、专业性与深度制约等因素,需进行更长远的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包括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特点、演进、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发展策略等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论跟实际契合度不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理论内容体系的丰富性、系统性、全面性不够,大学生志愿服务个性特征的研究稍显肤浅或模糊。  相似文献   

12.
俞艳 《教书育人》2012,(24):154-155
我院近年来积极构筑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化常态化体系,全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和奉献精神。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志愿服务日益规范;完善服务体系,拓宽志愿者服务领域;创新特色服务,全力打造工艺"乐善"品牌;培养志愿精神,大力弘扬社会新风。通过以"奉献、友爱、进步、互助"为主要内涵的志愿服务,闪烁美与文明的光辉,树立正气,促进和谐。  相似文献   

13.
14.
志愿服务20年——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正式引入中国已经近20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通过从中国志愿服务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志愿服务的国外状况及比较研究、志愿服务实证和案例研究、志愿服务动机与管理研究等不同角度对我国志愿服务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同样也是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要使我国的志愿服务有比西方国家更广阔的群众基础,能与社会主义制度和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就必须建立中国志愿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地上升,与此同时,对于加强我国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势在必行。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学习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民族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的一面旗帜,在新时期,积极地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对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加强人民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学习雷锋精神"一阵风"的情况,导致学雷锋活动缺乏常态化和机制化。文章主要从解读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化对策研究以及实现雷锋活动与志愿活动的有机结合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从而不断地推广雷锋活动对群众的精神与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志愿服务是高校的科技工作者以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技服务为主要内容,促进公民科学素养提升的公益类科普活动或便民为民、服务企事业单位的各项科技活动,是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高校科技志愿服务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进行梳理,明确其具有促进大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提升,塑造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关爱他人意识等思想品德方面的育人功能。考察国内高校的工作现状,提升高校科技志愿服务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主要有政策引领、规范管理、团队建设、学科支撑和资源保障等,这些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就北京志愿服务工作实践,归纳了志愿服务工作非"常态化"时期的特点,提出了要在常态化发展中着意引导的问题,阐发对北京志愿服务管理常态化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薇  孙舟 《河南教育》2022,(7):23-25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其中老年人群体面临比其他年龄群体更大的挑战。大学生志愿者一直是助老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本研究就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面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积极探索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欧阳浩洪 《科教导刊》2023,(11):134-13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逐渐普及,微公益作为一种依托新媒介产生的全新的公益形式,迅速收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传递社会正能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当代青年团体来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对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对中华优秀道德品质的传承亦起到推动作用。文章对现阶段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探索了微公益视角下青年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相关现状,从参与者和组织者视角,找出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原因,思考构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为推进民族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作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