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历史教育家。他曾编著《新时代外国史教科书》、《复兴高级中学外国史》、《复兴初级中学外国史》等历史教科书。在这些书中常常可以见到有关人种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时值恢复高考三十周年之际,考试受到社会的更加关注。如何看待考试制度?如何改革当前的考试制度?人们纷纷发表见解,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回顾历史,民国时期历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先生对于考试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这些探讨可以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革当前的考试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1927─1937年我国初中本国史教科书取得了较大进步,体现在内容和体例两个方面。在内容上,进一步打破了封建帝王中心观,出现了进步史观;比较重视少数民族历史,能客观评价少数民族领袖人物;及时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强烈反映时代精神。在体例上,采用大、小字编排方式;文字通俗生动、浅显易懂;课后习题设计丰富多样,题型日益完备;善于运用插图、图表和大事年表;在编排上,每个小标题以语录牌形式打出。警醒处,字旁加重点符。有的在一章前列“内容提要”,末尾附“提问要点”。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科书版本众多,从编制语文教科书选材的角度看,内容也可谓是丰富多彩,但是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以及语文学科在职业学校中的地位等实际情况,语文教科书的选材就必须本着相应的原则来安排内容,本文就职业学校语文教科书编制中的选材问题进行构想。  相似文献   

5.
何炳松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其对于历史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他编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外国史教科书.如《新时代外国史》(1929年初版)、《复兴初级中学外国史》(1933年初版)、《复兴高级中学外国史》(1934年初版)等。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与何炳松都是20世纪上半期颇有影响的史学家,在推动中国史学的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李大钊比较系统地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作为分析历史问题的重要方法,推动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发展,由此,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蓬勃兴起。何炳松注重翻译"新史学学派"的著作,独树一帜地开启了以鲁滨逊为代表的"新史学学派"在中国的传播。在史学思想方面,李大钊与何炳松对历史学的相关概念、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的功用等有着许多相似的认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二人在坚持自己学术观点的同时构建了自己的史学理论框架,形成了各自的史学理论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已有不同版本化学教科书的情况下,如何理解新增实验的设计意图, 发挥新增实验的功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增实验反映了教科书编研者如下选材取向:实验综合化与多元化;突出实验改进与创新;呈现方式的探究性;内容生活化与趣味化;实验仪器与设施的现代化;实验安全与绿色化;实验微型化与简约化等。提高化学实验编选的科学化水平,还需要做一些扎实的实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1927~1937年我国初中本国史教科书取得了较大进步(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5期),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着重从教科书对农民战争和民族关系的叙述来分析此期教科书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并从四个方面探讨教科书质量提高、数量增长的原因,认为:二、三十年代史学的大发展;民初以来编审制的继续沿用;出版发行市场的竞争和史家们即编者自身等因素,推动、刺激了教科书质量的改进和数量的增长。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炳松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教育家。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其历史教育思想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该思想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萌芽时期:历史教育思想较为零散,且不够深入;第二,形成时期:历史教育思想已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但有待发展;第三,成熟时期:历史教育思想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学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史学家,其所处历史时代正是中西史学交往逐步走向密切的时代。何炳松在努力引进西方史学的同时,也在申张中国史学的思想传统,二者有互补,也有矛盾。何炳松史学思想的这种时代性和矛盾性,对于深入认识那个时代的史学和一度走出国门的史家的思想特点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何炳松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教育家,为史学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从西方引入新史学,强调历史的比较研究方法,在如何正确看待史料和史学的价值方面有独特见解。除此以外,他还把自己的史学思想渗透到华侨高等教育和历史教学中去,收到了良好效果。他在历史研究中有很多颇具特色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思考和体味。  相似文献   

12.
13.
晚清学制改革,新式学堂风起云涌,课程设置的需要,直接推动了历史教科书的出现。民营出版机构的大量产生,为历史教科书走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缘于经营教科书有利可图,同时各派政治势力也需要借助历史教科书这种形式来宣传政治主张,在经济和政治的双重驱动下,清季迎来了历史教科书出版的高峰,数量可观,门类齐全,形式丰富。历史教科书在晚清文化史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也是史学史研究不应忽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15.
张天明教授的专著《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研究》首次对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现实启示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提出了许多有关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观点,涉及历史教育目的、历史教学思想、历史教科书思想、历史考试思想、历史教育的本土化、学科性和衔接性等。该书是我国第一本研究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的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从"思想"维度来论述历史教育家思想的专著,对今后的教育家思想研究和当前的历史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史学家吕思勉终身从事历史学的研究及历史教育工作,一生著述丰厚。其编写的教科书,引发了很多人赞扬和批评之声。他前后编纂教科书,无论是历史分期、历史考据、纪年方法,还是具体的史学观点都有所变化。吕思勉编写的教科书在变化的同时,反映出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进化过程。这些变化,既是吕思勉学术轨迹变动的体现,又是当时中国史学在时局变动、学术嬗变大势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教育中,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教学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高科技化。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各国的历史教科书在编写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国家意志的制约。比如美国,尽管教科书的编撰和使用权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但其学习宗旨和内容必须符合国家  相似文献   

18.
何炳松(1890—1946),浙江金华人,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历史教育家和出版家,曾撰写《历史教授法》、《西洋中小学中的史学研究法》等历史教育论文,翻译《历史教学法》,编著初中和高中《复兴外国史教科书》,多次参加历史课程标准的编制。  相似文献   

19.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带有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发展为带有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至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发展为法西斯主义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由于历史教育具有加强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