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身处末世,遭际坎壈固然是李商隐诗歌悲剧性形成的原因,但其真正底蕴却是诗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成熟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理性精神,同时也根源于诗人宗教解脱的失效,使其无法回避地直面现实苦难而产生生存的虚无、悲凉感,所以其诗作的悲情抒写具有纵深性和广延性。  相似文献   

2.
朱峰 《大观周刊》2012,(5):16-16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作家,1920年出生于上海,她的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29世纪40年代。张爱玲就好像是黑暗宇宙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虽然她没有能力给失地带来光明.但是她却给在黑暗下生活的人们带去了些许安慰以及希望。由于张爱玲对时代、文明、人生的悲观认识,从而使得她写出来的作品有着一种荒凉感,最终呈现出了一种苍凉的美学感觉;她的作品在苍凉的同时又充分的反映了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靳武稳 《大观周刊》2012,(52):93-94
张爱玲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她的小说多以悲剧爱情和婚姻故事为题材,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渲染悲凉的小说氛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本文就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成因从她的家庭变故和婚姻感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影响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小的时候,住在中国华东地区的济南,经常看到一个外国人骑着一辆绿色的自行车经过街头。我很惊讶。”王水泊说,当时是冷战时期,中国和西方国家没有来往,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外国人。  相似文献   

5.
葛诗畅 《新闻窗》2007,(6):35-37
进入“厚报”时代以来,各家省报都在扩版。对于在原有版面尚且办得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如何办好更多的版面呢?同行在一起“论道”时,有乐观主义者,也有悲观主义者。乐观者有乐观的道理,悲观者有悲观的理由。笔者认为不宜全面肯定,也不可全面否定。从共同的心愿来看,悲观的“理由”恰好是对乐观“道理”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胡梦楠 《大观周刊》2011,(52):13-13,22
在爱情悲喜剧《远离尘嚣》中,哈代从客观外在环境和主人公内在个性两个方面去刻画他们的悲剧故事。本文试图从决定小说悲剧色彩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即贯穿《远离尘嚣》中的外部环境和其中人物性格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来深层剖析《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玲  吕军利 《兰台世界》2016,(16):122-123
对自然的向往、对自然的亲近、追求自然本性、吟咏自然之美,系宋朝时期山水诗歌中体现的主要生态意识,此种朴素的生态自然意识在众多的诗人身上得到了体现。宋人山水诗歌中体现出的自然美、生态意识与和谐、纯净之美,深受后人喜爱与好评,至今依然为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8.
9.
丁世忠 《新闻爱好者》2011,(11):154-155
19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许多小说,一般表现的均是人与社会、性格与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对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描写.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变革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说明很多人的宗教、伦理、道德、观念都经历着解构与重构的阵痛。在他们所面临的矛盾与痛苦的抉择中,也蕴涵着作者对代际伦理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流派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在思想倾向和艺术手法上都表现出浓厚的南方意识。他的文学想象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同时,他所描绘的怪诞的人物和现象展示了南方历史进程中的痛苦心灵和悲剧人生,浓重的悲剧意识是贯穿福克纳文学作品的一条主线。他的作品成了美国南方的百科全书,永远纪录下了南方在这个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他笔下的美国南方历史是人类经历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丁世忠 《新闻爱好者》2011,(22):154-155
19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许多小说,一般表现的均是人与社会、性格与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对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描写,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变革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说明很多人的宗教、伦理、道德、观念都经历着解构与重构的阵痛。在他们所面临的矛盾与痛苦的抉择中,也蕴涵着作者对代际伦理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电视日益平民化的浪潮中,电视媒体为私人故事、个人情感的公共表达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和更宽广的渠道,涌现出一大批以"秀"人间悲剧为题材的电视节目。悲剧色彩一度成为电视节目的流行元素,充斥在我国的情感故事类节目、调解类节目、谈话类节目、电视剧乃至新闻节目中。  相似文献   

13.
苦难作为人类生存境遇中无可规避的本质属性,从来就与文学结有不解之缘。千百年来,文学正是因为苦难才显得深沉而伟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为个案,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出发,探求悲剧艺术在电影中应蕴含的价值取向。毁灭中审视价值,苦难中升华人性,张艺谋脱离日常生活,借用历史场景绘写弱者以及民族的灾难,唤起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但毋庸讳言,电影中的苦难崇拜、传奇表达,过度的戏剧化冲突,反而是悲剧力量的削弱。  相似文献   

15.
黄芳 《新闻世界》2011,(8):271-272
音乐的美有很多,其中悲剧美是音乐美中极具光彩的一部分。它内容的深刻和带给人们内心的震撼是音乐美中其他范畴无法替代的。悲剧美在丰富的音乐情感表现形式中属于重要的一种形式,它在声乐的运用方法上也是独具特色的。悲剧美在声乐中的表现形式直接关系到音乐悲剧主题的传达与阐述,因此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亦真亦假,以假改造真,浸透着曹氏家族历史的一部小说。曹雪芹正是借《红楼梦》中贾府由兴到衰的悲剧,来追忆自己家族在秦淮河边的繁华旧梦。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亦真亦假,以假改造真,浸透着曹氏家族历史的一部小说.曹雪芹正是借《红楼梦》中贾府由 兴到衰的悲剧,来追忆自己家族在秦淮河边的繁华旧梦.  相似文献   

18.
缺乏有效的管理是中国企业发展滞后,动力不足的根本所在,迅速摆脱这种束缚,有效提升其综合竞争力成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而对于研究.理解包括SCM、ERPBPR在内的各种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则成为最终应用的定因——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作为人文主义作家,在他的悲剧中,对美好的、理想的人性有充分的展示。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巨大的激情在一对少年的心里萌动,这既是感官的,又是理性的,是两者同时兼备的美妙的“谐和物”。在花园之夜一场,朱丽叶坐在绣楼窗前,心里思念着罗密欧;罗密欧在楼下倾听着朱丽叶吐露真情;  相似文献   

20.
李茜 《新闻世界》2009,(10):110-111
本文主要阐释莎士比亚悲剧著作中所包含的宗教色彩,探寻莎士比亚悲剧在创作形式、主题、语言方面的基督教印记。并指出其作品在这种宗教观念的影响下也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