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媒介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以其权威性、公信力在受众中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优势不再明显。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有利资源,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大数据对媒体发展的影响,论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令传统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的环境中生存成为媒体人思考的课题,挑战还是机遇?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统媒体同新媒体的关系将如何处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慢慢消失还是另辟蹊径,在于传统媒体如何审视自身,正视新媒体。利用自身的优势,借鉴与融合新媒体的特性,寻找新媒体环境下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编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对传统媒体编辑的素质能力、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融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探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工作的转型、融合与创新。文章阐述了媒体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论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应遵循的原则,并重点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媒体事业中新媒体的发展也逐渐活跃,新媒体在舆论市场中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媒体行业发展,也为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媒体想要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积极融合新媒体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以期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与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亦明 《新闻传播》2010,(1):128-128
新媒体发展势头不可抵挡,相形之下,传统媒体似乎要退出历史舞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究竟会是怎样的呢?新媒体并不会取代传统媒体,传统媒体需要在新媒体带来的新的媒介竞争环境下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以及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传统媒体相对而言的新媒体随之产生,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均有着丰富的形式,传统媒体虽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其中也存在问题,新时期,二者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为了获得稳步的发展,要采取积极的市场营销策略。本文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二者的概况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市场营销策略,同时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市场营销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朱家亮 《今传媒》2020,28(5):31-32
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下,一定要扬传统媒体之长,补传统媒体之短,新旧媒体要充分吸收彼此优势,互相借鉴,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媒体行业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化改革的同步与发展,是中国梦实现的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媒体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出发点,就如何在新媒体发展环境中,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借助新媒体的发展优势,推出符合融媒时代传播的媒体精品。  相似文献   

8.
雷俐娜 《新闻传播》2018,(15):68-69
全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必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优缺点,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实现。本文就全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路径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带动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发展,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传统媒体想要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加强传统媒体改革,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立足于新时代。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进行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巨大冲击,甚至引起一场传统媒体恐慌,那么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到底有没有生存空间?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进而剖析二者的本质,发现新媒体实际上是一个民间舆论平台,而传统媒体则为正规组织引导平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生存之道,即走“权威新闻”道路。最后,辩证讨论权威新闻与新闻客观性原则之间的关系,论证二者并非冲突矛盾关系,从而为传统媒体做权威新闻在理论上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也得到快速的发展,这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影响。在当前三网融合背景下,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依存与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形成资源共享及互动传播的良好局面。本文简要概述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与冲击,分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依存的几种形式,并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进一步融合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赵庆康 《报刊之友》2014,(2):105-106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言而喻,如何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利用新媒体提高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传播核心价值和主流思想,做负责任的媒体是地方台的机遇,也是挑战。地方台要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要求,提升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就必须加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通过对传播平台的升级改造,拓展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的有效传播,来提高传统媒体在社交化平台转型的大背景下,实现地方台的竞争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传统媒体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传统媒体要想在较为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良好稳定发展,就要充分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根据自身发展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冲破当前传统媒体发展瓶颈。对此,传统媒体应认清当前现实环境,充分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使其在新媒体时代下做好转型工作,继而推动传统媒体良好发展。本文将以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性为着手点,对保留传统品牌核心价值,转变传统媒体思想理念,注重新媒体融合发展等有效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4.
现今是一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使得传统媒体在随之改变,而新的媒体时代恰恰在一步步地引导着传统媒体与高科技的融合,传统媒体的原则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渐渐退让,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的时候也不再那么排斥。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在这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应如何做好转型又不失去原有的魅力?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并对比,为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时代更好的转型和融合做出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的问题 1.传播内容失实与格调下降 在新媒体环境中,中国的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推动着媒体行业转型升级,传统媒体要想在媒体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与新媒体相融合.新媒体能够创造出丰厚的商业利润,所以能够吸引众多资本的关注,传统媒体产业化经营成为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逐渐成为传统媒体发展中重点思考和探索的内容。文章在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可行性,以及融合中遭遇的困境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如何有效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以促进传统媒体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遭遇发展瓶颈,新闻线索较少,新闻反应速度较慢,与受众的互动性较差,都成为传统媒体的短腿,在这种态势下,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是未来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全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利用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是当前传统媒体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新闻名专栏《新闻夜航》为例,探讨传统媒体发展自身新媒体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徐波 《新闻传播》2023,(12):49-5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促进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升级。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融媒体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对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融媒体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传统媒体更好地融入融媒体发展潮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介质之间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已经逐渐地成为了社会当中的主流媒体,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一些传统媒体为了能够谋求新的发展道路也在积极努力的进行各项变革。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已经逐渐地成为媒体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有效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传统媒体的发展高度,同时还有助于新媒体行业进一步发展。但是,现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现状并不乐观,已经陷入了融合困境当中。本文主要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现状与困境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寻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有效路径,促进媒体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的出现,传统媒体在发展道路上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根据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比进行分析,结合传统媒体的实际,寻找一条适合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