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婷 《新闻爱好者》2022,(10):91-93
融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手段、流程、形式和内容等在传播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而以信息传播为服务对象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是满足融媒体时代阅读特点要求的重要手段。融媒体时代的阅读特点要求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简洁、生动、精准、高效等特点,而将新闻信息形象化、动态化、交互化、叙事化是应对上述问题和要求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媒体的发展将图像、影音、视频等多种元素整合入新闻内容的传播,为媒体内容的改进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与此同时,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的迅捷性与广泛性也带来了网络信息的参差不齐,混淆了读者的视线,无法进行新闻信息的有效筛选,积极健康的新闻内容得不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传统媒体因其新闻报道内容的专业性与深度性,在读者心中树立...  相似文献   

3.
融媒体产业环境下,读者群体的阅读品位水涨船高,阅读时间则日益紧缺,传统期刊出版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文章从打造综合类期刊的稀缺性,提高内容附加值,为读者营造价值感等方面,提出传统期刊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内容分发、助推口碑营销、深挖品牌价值的策略,为传统期刊在新业态下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周仁惠 《编辑学报》2008,20(3):257-259
从3G时代手机媒体的特点出发,分析其对读者的阅读行为与习惯的影响,提出了3G时代期刊界应彻底转变观念,处理好纸介质出版与数字出版、一般的数字出版与手机媒体数字出版的关系,开展传统出版与手机传媒间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建设各个类型的数据库,培育发展手机媒体的数字内容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向特定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内容资源的建设,提升期刊市场竞争力:为未来的期刊出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耿凤娟 《今传媒》2023,(5):40-43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应运而生,其中以信息共享、多媒体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改变了当前社会的信息生产传播格局,使得传统学术期刊读者的阅读习惯、认知需求以及互动模式都发生了明显改变。本文基于融媒体视角,分析了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多元化模式,探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为我国学术期刊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建华 《编辑学报》2020,32(2):150-154
针对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困境,对比分析传统纸质期刊的优势和在融媒时代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我国科技期刊应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媒体融合发展思维;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技术优势,推进期刊出版流程再造,以创新媒体融合发展为驱动力,丰富内容,强化科技信息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调动各方互动参与,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集群化发展,提升期刊运营水平,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一流科技期刊品牌,以适应融媒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331位H5融媒体内容读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中选择30名读者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发现H5融媒体内容具有片段化、夸张化和层级线性的特征,读者阅读行为受其影响出现阶梯式衰减和停滞现象。基于此,文章提出面向新闻出版机构的H5融媒体内容与读者阅读等行为有效协同的策略建议:合理运用H5融媒体技术,促进内容生产与读者参与之间的协同;有效整合融媒体渠道,加强内容传播与读者满意之间的协同;创新融媒体编创模式,促进内容优化与读者阅读行为之间的协同。  相似文献   

8.
科技发展改变了传统传播方式,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传统报业面对这一改变,正在不断尝试进行媒体融合.本文探讨了媒体融合在报业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品牌碎片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为品牌碎片化传播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品牌碎片化传播以信息自传播为基本方式,其关键是要有效引导分散传播者、发挥碎片化内容的驱动作用、创设品牌负面传播防范机制。社会化媒体传播价值、受众微化体验需求、内容传播力、"扩散—整合"互动机制对品牌碎片化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传播策略包括:平台信息整合传播、沟通元驱动、传播纠偏的互动导向。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需要通过积极探索转型发展路径、推动自身信息传播形态多元化发展,来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应对新型媒体带来的挑战,只有如此,广播媒体才能够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突破、持续发展。本文以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为出发点,对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转型建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郑艳华 《今传媒》2015,(2):159-161
媒体融合发展,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和方式与传统时代迥异,他们更看重即时化、可视化、个性化的信息。他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兴趣必将影响信息传播的未来走向,必将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受众在哪里,媒体的未来就在哪里。在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今天,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媒体纷纷转向网络。面对竞争和挑战,传统媒体融合互联网思维理念,加强创造性采集力建设,培养新闻记者采集信息的发现力、集合力和技术力三种能力,以优质的新闻报道吸引受众注意力,对新闻和舆论传播产生革命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大众财经传媒要利用自身"融合"力量,构建与企业自媒体"互联互通"的信息发布平台,"多渠道、发散式"传播企业"多元化"资讯;同时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整合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媒体融合是媒体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其信息传播的内容、渠道、方式以及用户接受端都有融合,与传统信息传播相比,媒介融合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就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做以浅析。  相似文献   

14.
现代信息技术变革引发的媒体融合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新兴媒体平台逐步建立,信息传播与信息生态格局不断优化重构,新老媒体之间由敌对转向融合协作。融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让读者从更多渠道获得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从业人员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融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环境,探讨新型阅读推广体系构建要点,提出融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质量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5.
魏敏 《新闻世界》2020,(2):43-48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启了融合发展时代,媒体深度融合重塑了媒体业态和格局,进入了融媒体或全媒体时代。这种新媒体直接引发了数字阅读、移动阅读和智能阅读革命,并融合演变为一场深刻的阅读革命。这场阅读革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阅读理念、习惯和行为,从媒体读者到信息用户,从平面阅读到立体感知,从信息利用到数据分析,从知识服务到智慧服务,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而深邃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6.
匡野 《中国编辑》2024,(4):37-42
ChatGPT的火爆引发了传媒行业对大模型技术应用与产品服务的加速布局,预示着由大模型所构筑的新一代信息传播生态格局即将形成。鉴于大模型在信息传播领域所具备的“为受众提供高质量内容与服务”的强大技术潜能及广阔应用空间与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终极愿景高度契合,如何借助大模型技术赋能主流媒体内容平台建设,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主力军积极参与建设主战场,将成为下一阶段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机遇与新议题。本文以宏观思考整合逻辑分析为方法论基础,从受众内容获取、传媒行业竞争以及信息生态建构三重向度,论述新时期主流媒体基于大模型技术建设内容平台的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雒华  余节弘 《出版广角》2022,(21):27-31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重要性的日益显现,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事业呈现新的特点。文章以解析新时代科普工作发展现状为入口,结合业界科普图书出版案例,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普图书出版传播面临的新问题,并从重视人才培养、深耕选题开发、创新营销思路、营造全民阅读良好氛围等方面探讨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科普出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闻网站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在融媒实践中精准发力,持续提升全媒体报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以内容活泼、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重塑传统的重大主题报道,将融媒体新闻报道作为主旋律宣传的常态操作。要在"四全"框架下,把握时代脉搏,从老百姓的角度切入,讲好中国故事;面对融合发展的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打造融媒体新闻产品,在坚守主流新闻媒体内容优越性的同时,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通过平台整合形成跨媒介融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有效促进了媒体行业发展。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模式,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在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需要转变传统思维,不断创新采访技巧,提升新闻采访能力水平,为新闻观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服务。本文对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文飞 《新闻传播》2023,(23):12-14
本文通过归纳和分析当前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指出了传统电视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和商业模式上的局限性。然后,通过研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地方电视台媒体融合的新模式,包括跨平台内容发布、社交媒体互动、数据驱动决策等。并进一步探讨了融合模式对地方电视媒体的影响,包括增加用户参与度、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内容个性化、推动商业变革等。最后,描绘了地方电视台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和前景,为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传统电视行业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推动地方电视媒体向更加多元化、互动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