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之义”的特点是:平民性;实用性;纯洁性;政治性;集团性。这些特点,是在《三国演义》世代累积的创作过程中,由那些时代的作用合力而形成的。是时使之然,势使之然。桃园之义的进步意义,首先体现在传统的民本思想。其二表现在刘、关、张患难相扶、忠贞不渝的情操。其三它体现了一种新型的理想的君臣之义。总之,其实质是把“仁、“信”、“悌”等传统道德相当程度地人民化、理想化了。使之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达到为后世楷模的效果。在《三国演义》中,既有顺应历史潮流之“义”,又有违背时代趋向之“义”,义的价值、层次高低不同,具有多元化的性质和驳杂的特点,它是多项“义”的混杂体,其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刘、关、张兴于桃园之义,袤于桃园之义;蜀汉之业成于桃园之义,败于桃园之义。桃园之义前期是团结、胜利的旗帜,后期成了走向衰亡的路标。  相似文献   

2.
1=D i4一=5 8 、/—、a 3 2 8 8 1一这入3拜e 8 s 8,L2.进一 拜/^、§e j i j^.逸一 ’拜 n厂、n,n13 2 3 5 5 I 7 8·18 2.2 2 I 7 8 5 IB 1 2 3。 II-——:==:I’———’。—。。。一P 1春腻得意譬知g,譬丐牛篝厂≮厂气产产。}8 5 8 t l 2'一i2 3 6 3 5 e 5 B 3 2 1 12-$5 5 B—I报国安部志慷慨. 建功盘业展l建才_ 展 雄才 n n n n n n n n雌堡坠s.唑a旦坚e土峰磐女’,忠秆义. 胆. 天地E1 月 证戎睛怀·厂^、lll:逛丝』‘n n,一—、13 2 8 a 7 8 5b兰堕些i,气十、、‘k 3旦6。:1. 这一 掉‘ 生吒不阪· 天地刚j避 授情’怀。—弋—…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巨著,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的流传和影响,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一部小说,要造成巨大的影响,首要的就是要塑造出突出的成功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要以现代标准来衡量,并不怎么突出。它的人物是定型化的,自始至终,人物性格很少有发展和变化。这不但使人物性格不够丰满。而且也不符合生活真实。因为人物的性格,总是随着他活动的环境(社会的、甚至自然的)变迁而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的。《三国演义》对人物的描写,既很少有细致深入的心理刻划,也很少有与人物相称的环境描写。可是自问世以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却鲜明地活在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4.
5.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帝制的产物。他们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一类特殊人物,利用其特殊身份,干预国家政治,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如《三国演义》创作中,罗贯中紧扣历史脉搏,对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宦官专断擅权、误国殃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刻画了他们的行为特征,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描写宦官的先河,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的布局艺术表现为艺术调度的和谐性.它首先表现在全篇和章回之间的谐调;其次表现在不同性质的材料交错安排、张驰相间、起伏相接,给人以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艺术享受;第三表现在剪裁和布局中虚实结合的安排、虚实相生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立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分析了文体同为宴集序的三篇文章——《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试从细微处咀嚼文本,从"人""景""情"三个角度去探究三篇文章的异同,以更好地发掘三者的主旨所在,促进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无论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三国演义》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各政治集团既相互争斗又彼此依附的一系列故事。刘备、张飞、曹操、诸葛亮、孙权、周瑜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美髯公关云长。  相似文献   

9.
甲:现在是电视剧教历史,帝王将相历史名人一个个登上荧屏,比教科书讲义生动活泼力量大。新出现的大部头是《三国演义》。不谈电视剧,不妨谈谈这部小说。 乙:有个故事你大概知道。清朝的满族猛将额勒登保曾受他的长辈海兰察指教说:“你会冲锋陷阵,应当学点兵法。”因为他不识汉字,便把满文翻译的《三国演义》给他读。海兰察是行伍出身,从小兵一直升到福康安大帅的副手,是乾隆“十大武功”中起大作用的副统帅。他认为《三国演义》是教兵法的教科书。 甲:几十年前常听人说,“看了《水浒》学打架。看了《三国》学奸诈。”这话不论识字不识字  相似文献   

10.
<正>《三国演义》篇幅较长,学生要读完整部作品非一日之功,考验学生的兴趣与耐性。高中课业负担重,学生阅读时间有限是客观现实。因此,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教师如何指导《三国演义》阅读才能较高效地让学生真正读完、读懂、读透经典。起初,我采用的是以考促读,如布置学生两周时间阅读十回的《三国演义》,然后以周小测或月考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但效果不达预期,因为学生很容易在书店买到《三国演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最光辉的形象,其塑造方法除在史实上进行夸张之外,其他诸如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七星坛祭风、二气周瑜、智取汉中、奉召班师等故事都是根据历史上其他人的事迹综合加工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固定在受众心目中的,具有脸谱化的人物效果。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各自的功能迥然不同。对于曹操的文学形象理解不能影响对其历史人物的公允评价,要区分二者的不同,给予各自专业性的评判。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中的确有诸多的虚构或日“篡改”,但非“歪曲历史”;在关羽和诸葛亮的形象塑造上,自不乏美化和神化成分,但非“胡编乱造”;“无情和残暴”,并非“英雄”的“必备条件”,英雄也绝不是战乱的必然制造者;曹刘的正统及政权合法性问题本来就是一个陈年旧账,亦无必要非得厚此薄彼;至于《三国演义》书中所存在着的职官、地理方位等方面的错误,当不应成为全盘否定此书之价值的主要依据;而该书之所以被尊奉为“文学经共”,则更是数百年来经受了时间老人严格考验和广大读者反复筛选的结果,因之,也就当然不是由某一个人所能说了算的!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烽火四起,各国纷争.时势造英雄,各路豪杰云集,各司其职,《三国演义》之所以被人奉为经典,在于它不仅是一部战争史,还是一部英雄史.《三国演义》中所塑造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神采飞扬的英雄形象.赵云这一形象虽不像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诸葛亮是作者花大笔墨极力刘画的形象,但赵子龙却是罗贯中成功塑造的一个别具特色的英雄形象.他忠君爱国,有勇有谋,顾全大局,谦恭仁义,可以说是体现作者良将理想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的虚实,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三国演义》一问世就出现了虚实之争,新时期关于《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对照的文献成果,虽为研究和欣赏搭建了平台,但对《三国演义》虚实的认知至今还没有在深层次上得到解决,仍有很广阔的提升空间。本文就其两个基本问题:科学观点和具体分析,从叙事学角度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五四”短篇小说的重镇,废名的小说有其独到的美学追求。不同视野下的《桃园》呈现出废名小说的多元内蕴。在对小说生命无奈的凄凉和时美好生活的渴望的双重解读中,我们能领悟到小说中的现代意义和独特美学。  相似文献   

17.
在我房间的书柜上,陈列着许多的书,有中国的四大名著,有外国的《鲁滨逊漂流记》,有沈石溪的动物系列……这些都是我的宝贝,平时只要我一有空,就会与它们作伴,与它们亲密交谈。其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三  相似文献   

18.
勇猛善战,武艺高强《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神勇备加推崇,塑造了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形象.小说一开始便让其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之所以逃难江湖,是因为仗义为民除害,杀了倚势欺人的豪霸,而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军的形貌;官渡之战初期的白马之战,他曾在万军之中斩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声名大振,有万人敌之称.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以两大战役为转折点,为刘蜀集团的兴衰历程勾画出一条"马鞍型"生命曲线,《三国演义》的布局特点在于突出表现一个态势、两次转折和三大段落以及贯穿全篇的线索,显示出一种严整而流畅的结构艺术之美。情节因素与非情节因素的交织,"断"与"连"的更替,显示出一种灵动而巧妙的结构艺术之美。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其美学思想和精深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20.
编辑导语 一提起三国战事里的曹操,大多数人会想到戏曲舞台上那个一脸奸相的白脸.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被画为白脸?白脸又代表着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名著,看这位集雄才大略与奸诈凶残于一身的曹操,在那个时代是怎样书写人生,威震天下的. 曹操其人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文武双全,年轻时的曹操即以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闻名,但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所以社会上没有多少人看好他,唯知人著称的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以单身刺杀董卓不遂献刀以保性命为始,召集群雄,立志消灭奸党,平定天下.一生破黄巾、擒吕布、除董卓、灭袁术、收袁绍、败刘表,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成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