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曲中,音乐占了很大的比重。川剧是以四川为中心而覆盖西南地区的最大的地方戏,在川剧音乐中高腔尤其最有特点,其曲牌丰富,不仅包括了南、北曲的曲牌名,也还有自己独创的曲牌,数目达数百种,对川剧高腔曲牌研究,对戏曲音乐的特点、现状及其发展和现代音乐创作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山调是一种流传于湖北荆门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它起源于四川梁山县(今梁平县),清朝后期与荆门本地民歌、戏曲、方言等相结合后,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通过对其唱腔分类进行研究,分析其唱腔特征,可知其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北京话中/η/只作韵尾,而湖北鹤峰方言中出现了其作声母的现象.文章试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描述,并分类举例说明.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这一现象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湖北鹤峰方言中舌根音声母/η/正呈逐渐丢失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从历史的角度而论,戏曲音乐在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戏曲作曲家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极大的。我们知道,戏曲艺术本来就是剧本文学与音乐艺术相辅相成而发展起来的,音乐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就因为我们历来对戏曲音乐所具有的“民间音?..  相似文献   

5.
《商洛学院学报》2017,(5):44-47
戏曲在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商洛花鼓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对外传播中离不开翻译的支撑。从关联理论翻译视角出发,以商洛花鼓戏《带灯》为例,探讨该剧中方言、俗语等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直译、意译、直译加注等,为地方戏及其他形式的方言、俗语等的英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山西朔州方言与当地民间音乐的关系研究的资料很少。由于这种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地方艺术也随着这种语音差异而逐渐消失。"方言音乐"在歌词方面主要涉及到了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在其方言发展的基础上,山西朔州也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民族音乐系统。朔州方言有一个最主要的特征那就是入声,所以本地区的大秧歌在演唱中也大量采用入声调,这在整个山西民族音乐中也是极其少有的。  相似文献   

7.
以黄梅戏为个案,调查地方戏观众语言认同情形的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使用安庆方言的原因主要是语言习惯,并普遍对普通话持肯定态度;但黄梅戏未来发展的观众基础仍然存在,各年龄段人群大多都认为黄梅戏用方言表演好。这对各方言和地方戏的保护发展存在一些普适性的启示:一是方言的作用渐渐被削弱,视方言为语言资源和文化生态的保护工作亟待展开;二是解决地方戏改革中的语言选用问题要重视并促成地方戏传承和方言保护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马艳  张猛 《文教资料》2007,(24):129-131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和电视联姻后的产物,其发展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陷入了低迷的状态。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戏曲,在和电视结合后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因此在拍摄戏曲电视剧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戏曲类型采取灵活机动的原则,或取或舍。优秀的戏曲电视剧应该建立在对戏曲和电视剧共同特征的把握上,而对受众的研究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9.
(一) 生生不息的民间生活孕育了中国地方戏曲。日久天长,地方戏成了中国民间情绪最生动、最丰富、最充沛的表现形式,中国民间情感的表达也因戏曲而丰满、因戏曲而成熟。对于构成地方戏最广大的观众基础的中国底层民众而言,地方戏更是寄托着平常生活的梦。正因为儒家传统历来推崇“文以载道”的理想,使得相对可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是地方戏的本质特征,地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语言的地方性乃地方戏的灵魂。黄梅戏以安庆方言为基础,语音、词汇、语法均带有浓厚的安庆方言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后,黄梅戏改编的传统剧目和创作的新戏,语言地方性特征正在逐渐削弱,这是应该警惕和扭转的。  相似文献   

11.
提及我国的戏曲艺术,它是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艺术种类,是灿烂的黄河文化的象征,作为华夏子孙,黄河儿女,没有理由不去了解它、认识它、弘扬它。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在电视、电影、广播等等现代传播工具中,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美的地方戏音乐唱腔。这对于开展戏曲音乐教育、推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对重庆的方言影视剧作全面的历史清理,是进一步研究“川渝方言剧”的基础性工作。从时间发展向度上看,本文回顾了重庆方言剧从1982年的《人与人不同》开始到目前为止的近20年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80年代、90年代和世纪之交共三个时段进行论述;从空间类型向度上看,本文将重庆方言剧划分为电影、电视剧、电视台栏目短剧、川剧电视剧共四大类型进行论述。经过这样的纵横梳理,重庆方言剧的总体发展脉络也就十分清晰了。  相似文献   

13.
声乐是一种文学与音乐结合的艺术,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而在声乐学习及演唱实践中,文学上是否准确、情感上是否富于感染力,完全是靠演唱者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但是,演唱者深受赖以生存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在演唱中或多或少会出现方言带来语言语音习惯。这种方言习惯在演唱区域性较强的戏曲、曲艺、民歌时是特色的。但对普通话声乐作品的歌唱语言的影响却是不利的,种种方言习惯会阻碍普通话语音的准确性,常表现为咬字、吐字不规范,从而影响了音乐的感染力,甚至会产生音准、共鸣等发声技巧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4.
胡莲翠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朱熹与丽娘》将写意的戏曲艺术与写实的电视艺术和谐地融为一体,将戏曲的抒情魅力和电视剧的叙事优势相结合,既保留并强化了黄梅戏中具有代表性和富有表现力的唱腔和唱段,又运用丰富多样的电视叙事手段,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富有深度的人性化表达,成为戏曲电视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戏曲是一种文化艺术,是我国传承多年的文化财富。随着各种流行音乐的盛行,人们对传统戏曲艺术逐渐淡忘,失去了兴趣,对戏曲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弱,使得学校戏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戏曲艺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意识,感受祖国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因此,学校应加强戏曲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从根本上热爱戏曲,提高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音乐课中戏曲艺术教学的具体开展,以提高戏曲艺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清代地方戏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表演艺术上。首先是各种表演手段的戏剧化,板腔体音乐成为主流,从音乐体制上为地方戏表演提供了自由灵活的创作手段;其次是脚色分工的细致化,地方大戏从传奇的“老生”和“小生”之间创造出“正生”这一独立的脚色,地方小戏的脚色体制由“二小”扩大为“三小”;再次是表演艺术地位的提高,演员的资质和表演风格受到人们的重视,舞台表演十分注重演员对戏曲人物情态的表现,在各个行法中都出现了较为出色的演员。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各试点中小学的戏曲教育刚刚起步的现状,若要解决中小学戏曲师资问题,尚需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来源地"——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入手来寻求解决途径,应逐渐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有课程体系的音乐理论、音乐表演、作曲技术、基础音乐素质、艺术实践五个教学板块中渗透戏曲教育,以在大学阶段为那些将来的基层音乐教师打下较为全面的戏曲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河南豫剧是产生于并主要流行于河南省的一种地方戏曲艺术。其舞台语言以形成地的方言为基础,显示了突出的河南地方方言特点,代表了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河南豫剧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舞台语言也不断演变,表现出继承和变异的特点。从共时角度对河南豫剧舞台语言的语音进行描写和比较,可以发现地方戏曲舞台语言的继承、融合和演变状况,为深入探究地域方言提供新的视角和素材。  相似文献   

19.
说唱音乐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说唱音乐有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说唱音乐的历史悠久,它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说唱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中的里程碑,这表现为两点:一是说唱音乐继承和发扬了民歌的精髓,孕育和促进了戏曲的产生,二是说唱音乐的发展也促进了民间器乐的发展,丰富了民间器乐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方言是民间文学的语言基础,是地方戏曲的灵魂,民俗事象是用方言词语记录、传承下来的。对方言民俗词语及其意义的深入考察,是对民俗本身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心理做出合理解释的前提。因此,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调查、抢救不断丢失的方言及其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