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后脱贫攻坚时代的减贫事业面临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解决相对贫困、多维贫困,反贫困与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统筹等新形势,职业教育在提升贫困风险个体的经济、人力和社会资本,助力脱贫乡村经济转型和产业兴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解决相对贫困等方面均具有相对优势.在脱贫攻坚战略指导下,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东西协作、对口支援机制,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培养与培训供给能力、教育质量有效改善;通过精准培训提升劳务输出水平与规模,为东部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方面也有所创新,开始探索契合本地社会经济需求的专业布局;但同时也面临学校资源容量告急、专业建设粗放、校企合作层次低、职业教育内涵不足、社会认可度低等挑战与问题.因此文章建议"后脱贫时代"继续加大脱贫地区职业教育投入、扩大对口支援范围,壮大职业教育规模、完善其体系,打造出特色品牌,从而提升职业教育助力减贫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职教集团是促进教育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本文以柳州建筑装饰职教集团为例,讨论了该集团在脱贫攻坚中采取举措获得的成效,进而分析地方职教集团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缺少顶层制度设计、各主体扶贫职责落实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而,要加强地方政府的顶层设计,明确职教集团各成员的扶贫职责,完善激励机制建设,以提升职教集团脱贫攻坚的活力和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高校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科技创新、人才资源、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2012年开始,教育系统紧盯脱贫攻坚重点任务,通过直属高校定点帮扶、高校对口支援、职业教育东西协作等方式,逐步探索形成了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扶贫等具有“高校品牌”的中国特色扶贫路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相似文献   

4.
攻坚脱贫进入新阶段,防贫返贫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文章在对湖北17县深入评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攻坚脱贫后评估阶段的实际特点,结合当前学者防返贫预警研究的成果,提出优化监测返贫预警机制:首先从疾病、教育、老龄化、自然灾害和自身发展能力五个方面构建返贫风险识别体系;其后通过村委会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定期开展全覆盖调研、走访等建立返贫信息筛选认定预警体系;其三构建招商引资和村集体产业帮扶的就业支撑体系;其四优化返贫预警考核体系,同时增强智力扶贫、思想扶贫力度。  相似文献   

5.
宣妍  甘代军  龙艺 《贵州教育》2021,(21):27-29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其中明确提到了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以教育扶贫",其中"教育"是指发展中的教育,"贫"是指贫困者,这是一个以贫困者和贫困现象为对象,以发展中的教育为手段,以提高贫困者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为目标,以贫困者脱贫为旨归的动态过程.所谓教育伦理,其内涵就是"一种关涉人之成长的伦理",把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贯穿在整个传道授业的过程中.笔者以贵州省为例从伦理角度讨论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6.
教育精准扶贫源于精准扶贫,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等。实现教育精准扶贫要举措多维:哲学上,辨别真假,理性扶贫;伦理学上,更新理念,公正扶贫;社会学上,直面问题,深化扶贫;心理学上,内外并重,优化扶贫。推行教育精准挟贫要靠各方合力: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寻求扶贫路径;学校完善制度,开展扶贫实践;教师贯彻执行,推动扶贫落地;学生自尊自信,保证扶贫有效。  相似文献   

7.
李鹏盛 《甘肃教育》2022,(20):28-32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开启了“后扶贫时代”。继续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对于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后扶贫时代”特点,讨论了高校资助育人重点目标的转向以及国家对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要求,梳理了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树立精准资助工作理念、构建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健全资助工作保障体系等三方面,提出了“后扶贫时代”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益贫式增长与包容性政策的耦合构成了中国减贫的核心经验。益贫式增长实现了快速发展与大规模减贫同步、经济转型与消除极端贫困同步。包容性政策为数以千万计的贫困群体提供了政策倾斜和基本保障,并随着阶段特征的变化不断创新升级打破了扶贫效果边际递减的迷思。梳理中国减贫的伟大历程,在不同时段经济增长、不平等程度和减贫之间的纷杂关系中总结中国减贫的经验启示,不仅是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脱贫攻坚精神、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之需,也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选择适合自身的减贫发展道路从而早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减贫目标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理清体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内涵和价值出发,揭示其具体困境及实现路径,进而发挥体育扶贫的多元效应,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分析表明,体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表现为:优化健康管理,实现体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的深度融合;体育文化引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培育乡村特色体育产业,反哺农村体育发展.但在具体实践中,价值理念存在偏差、多元主体责任不明、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等现实困境,直接抑制了其实践成效.基于此,构建出了相关实现路径:深化价值认知,以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思想统领体育扶贫实践;坚持政府主导,与时俱进创新多元主体参与的体育扶贫体系;对接多维脱贫,构建体育扶贫助力大扶贫格局;完善顶层设计,健全体育扶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国家扶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脱贫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传统扶贫方式无法从根本上使得贫困地区及人口获得脱贫能力,因此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智"。文章旨在探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变教育扶贫"输血"为教育扶智"造血",打造"造血机制",构筑"造血系统",形成"造血循环",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从根本上获取长久脱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湘南学院学报》2020,(1):14-18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效,提升小康成色将成为贫困治理的主要议题。如何破解并阻断返贫风险对于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南岭走廊部分民族脱贫村寨进行田野调查,脱贫户面临的返贫风险集中体现在防贫能力不足、脱贫政策不稳定、部分贫困对象严重依赖政府等方面。影响返贫的风险既有源于自然灾害、健康缺失等传统因素,也有社会结构变迁、乡村城市化、现代化带来的非传统风险。贫困问题不只是经济贫困问题,也是精神贫困、能力贫困问题。有效防范返贫风险,必须赋能与兜底双轮驱动,"精神短板"与"能力短板"同向齐补,着力实施韧性治理,从根本上提升发展韧性,增强脱贫村寨、脱贫户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谢平 《教育评论》2022,(6):37-42
伴随着我国全面脱贫任务的完美收官,扶贫工作已进入“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的“后扶贫时代”。教育作为扶智扶志的根本之策,在“授以渔”“立以志”“均以富”等方面独特作用为其在“后扶贫时代”扶相对之贫提供了行动逻辑。实然层面,长期以来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内容设计、选拔考试机制以及包裹在教育外部的城乡二元结构性制度分割的“向城性”,使得乡村教育仍面临“优质困境”和“效用困境”,制约着教育扶贫作用的发挥。“后扶贫时代”推动教育扶贫,迫切需要为乡村提供一体化的优质且有用的教育,实现乡村教育由扶贫领域的“托底关照”转向依教育扶相对之贫的“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等四部门于2021年4月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文章探索实践精准化帮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招生、资助、教学、管理、就业一体化”精准施策,实现现代学徒制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策的“一体融合”;校企共同发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提“智”功能;增强脱贫家庭和经济困难家庭致富的内生动力,以期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职业教育依然是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代际传递、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职业院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前家庭收入状况、接受职业教育就业后收入状况、教育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学生及其家庭对职业教育效用的认可度等,对职业教育介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意义进行思考,旨在建立一种适合的加强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5.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扶智教为重”,教育信息化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对实现贫困地区教育脱贫、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界定了教育信息化扶贫的内涵,认为教育信息化扶贫就是扶教育信息化之贫、依靠教育信息化扶贫(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行精准扶贫);然后依此提出了扶教育信息化之贫和依靠教育信息化扶贫的策略;最后,为了保障其策略有效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持续发展,作者从资金投入、管理、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让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走出贫困,是重点也是难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一个体会是"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村镇,调查、梳理了陕西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发现在政策连续性、扶贫对象识别和脱贫标准、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村级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以及贫困户脱贫动力等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为确保扶贫攻坚战的胜利,精准扶贫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构筑长效治贫体制;制定分类政策,从单一收入脱贫考核转向持续、全面脱贫考核;整合扶贫资源,集中发展特色产业;注重精神扶贫,扶志、扶智、去依赖;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扶贫"。  相似文献   

18.
毕节试验区是西部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高度重叠的代表之一,也是贵州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绿色减贫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而推行的一种减贫理念.新形势下,绿色发展引领脱贫攻坚是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将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探析绿色减贫对策,不仅是符合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主题的,也是今后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脱贫措施,为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开出破题药方。其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党中央交给教育的重大任务。近年来,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以下简称“天津市教育两委”)实施精准帮扶,集中力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组团支教、职教援助、网络扶智、消费扶贫等方面深度开展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补齐了贫困地区教育短板,书写了新的时代篇章。  相似文献   

20.
精准的教育扶贫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职业教育是培养广大青年成才的重要途径,担负着国家脱贫和振兴的中坚力量。在传统的教育扶贫模式下,贫困区域师资短缺和教育资源缺乏保障,这一难题始终无法解决。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技术已成为实践职教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通过职教信息化工程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同步,优质资源共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