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校设置博士学位申请者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具备充分的逻辑正当性,体现在法理、学术两个层面。在法理上,获得了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的授权与规范;在学术上,契合学位胜任度评价、学位论文质量提升、学术职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授予博士学位要求发表学术论文提出的质疑给出了相应的解释与澄清,认为其既不与上位法相抵触,行政管理人员有权依职责审核论文发表的有效性,也与破“四唯”不矛盾,实施效果以正向、积极方面为主。但该制度在执行层面上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博士生和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因势利导;司法机关应坚守学术谦抑、尊让原则,只进行程序审查,不涉足学术判断。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术期刊应积极探索“双减”政策落实的着力点。教育学术期刊应把握“双减”政策落实契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期刊社会效益;明确“双减”政策要求,做好政治和学术把关,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深入研究“双减”政策,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延伸期刊服务价值链。  相似文献   

3.
现代意义上的博士学位诞生于18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自那时起博士论文就成为获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原创性知识贡献是评判论文质量的首要标准,这种以博士论文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博士生教育却面临众多质疑.首先,博士生教育的目的已经由培养学术精英转而培养知识工人,博士论文由原创性知识贡献的载体转向一种研究能力或职业技能训练的工具.其次,由于原创性概念自身的模糊性,具体指标呈现泛化的趋势,对于博士论文的评价已由过往对于知识发现的推崇转为更看重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而理想的定义与现实的评价存在较大偏差,导师和同行评审专家也不再将原创性作为评判论文质量的主要标准;同时,不同学科对原创性的理解也存在不可通约性.再次,博士论文形式的多样性迎合了大学文化、学科传统和学位类型多元化的趋势,但可能也损害了博士学位代表最高学术水平的文凭信号功能.这些实践或技术层面变革的背后是博士生教育理念及其知识价值的嬗变,更进一步说是高校、国家和市场等力量的相互博弈.  相似文献   

4.
国家奖学金作为博士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项激励措施, 其评选标准影响着博士生的学术行为,关系到博士培养质量。当前国家奖学金的评选标准细分为国家、院校、系所三个层面,在承担直接评选的系所层面,呈现出“重科研成果”“依据科研成果的层次与等级差额赋分”“采用数量相乘累加计总”三大特点。现有国家奖学金评选标准让博士生学术投入时间增多、重视产出,但也使得博士生学术投机行为增多、潜心研究的耐心降低、学位论文有效投入减少。化解现有国奖评选标准带来的问题,需实现评价标准从学术成果的量化累加转向代表作评价,给予基础研究成果更高的加权系数,强化小论文与博士论文的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5.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以“五质”,即质量知晓、质量认同、质量建构、质量提升并形成质量文化为导向,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技术,以高职院校质量保证工作运行中最重要的分析过程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建立“五纵”“五横”教育评价改革体系。“五纵”系统,即内部管理指挥系统、学生培养质量生成系统、教学资源建设系统、学校支持服务系统、运行监督控制系统,分析了“五横”层面问题,即学校层面、学生层面、课程层面、专业层面、教师层面,从而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大数据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6.
博士学位论文反映了博士生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和独立研究能力,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志。目前,世界各国评价博士论文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是“独创性”要求。笔者对英国博士论文的“独创性”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研究,以期为中国的博士生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提升农村学校“双减”质效?根据对农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调查问卷,并实地走访、深入研究和开展系列探索实践,我们认为,推动“双减”政策在农村学校落实落地,必须做到以下“三个一”。一、连成质量提升“一条心”“双减”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实“双减”政策的根本是向课堂要效率。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高校教学评价权主要掌握在“行政人”手中,行政力量掌控着高校教学评价的全过程.“行政人”控制着高校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以及对评价结果的认定及使用,致使高校教学评价存在着“学术人”和“行政人”之间的冲突.为了消弭冲突、化解矛盾,我们应组建教学评价专业共同体,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加强“学术人”与“行政人”之间的合作,从而回归高校教学评价的本真内涵.  相似文献   

9.
何为“好的教育实践”?现代性学前教育质量观具有明显的实证主义色彩和技术理性取向,忽视了质量的文化规定性。对处理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与教育公平的关系、对本土学前教育的特色发展,可能会产生潜在的隐忧。回复学前教育质量的文化规定性,应确立文化适宜的质量观,在评价标准的建构上,考虑更广泛层面上相关利益人员关于学前教育的实践智慧和价值诉求,同时开展相关的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教师科研评价制度作为高校学术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在提高学术成果质量、引导高校教师学术行为以及调节学术风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从理念、方式和监督层面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物化逻辑的渗入导致评价偏离学术本位理念、过度的量化评价导致教师产生“负效应”、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评价出现“漏洞”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质量理念的落实。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优化对策:坚持“三个统一”的理念,以学术本位促进质量理念的落实;以学术思维完善代表作制度并推行科研失败机制,从评价方式上真正落实质量理念;建立学术打假机构,以完备的监督体系为质量理念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学术内卷是群体内部出现的一种“论文数量虚假繁荣而无实际创新”的怪象。以“内卷化理论”审视研究生学术内卷具体化表征发现,论文发表成为毕业答辩、授位衡量“门槛”;科研成果作为读博深造、就业考核“筹码”;学术成果视为学科评估的“附加值”;学术资本积累变成评优、获奖的“硬通货”。研究生学术内卷产生机理主要归结于“破唯”评价标准的模糊认知;高校内评价主体“权力转让”;社会外部“僧多粥少”遴选机制;学位点“量化指标”的评价体系问题。为了抑制研究生陷入学术内卷怪圈,需要重构内部多元评价机制,挥舞好高校科研评价“指挥棒”;正视“第三方”评价人,强化导师培养的主体责任与意识;倡导人才培养多元分流,疏通研究生职业规划“分岔口”;淡化“数字化”发表倾向,塑造研究生学术自信。  相似文献   

12.
成就目标定向是学习者目标达成的重要动力机制,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业倾向,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业质量的提升。成就目标定向的结构早期被分解为“成绩目标”和“学习目标”,并由此衍生出了“2×2结构”和“3×2结构”维度。研究依据行为动力学假说、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自我归因理论等阐释了成就目标定向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趋近目标定向可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有助于提升个体语言技能;掌握目标定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塑造学生的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未来的研究需开展大量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扩大研究对象的范畴,使用实验法等多元化的研究方法,验证成就目标定向结构模型的科学性,探明成就目标定向影响机理,强化教育干预与认知训练的实践研究,提升成就目标定向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习实践是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工程硕士校企联合培养中"学生不理解、导师不积极、合作单位培养计划不明确、评估与评价方法不健全"等问题,立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特色,深入思考并积极实践,提出了"早、合、新、凝"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思路与方法,构建了"高校+企业+课题联合...  相似文献   

14.
对棉花实验班在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构建应用型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棉花实验班四年的改革实践表明,通过建立专门管理机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方法,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应用,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校院、校企合作力度,形成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总结了棉花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以期为农科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自21世纪初期,学者提出“教育史危机”(或谓“问题”)说之后,直到今日仍然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笔者梳理了目前的主要观点为:其一,认为教育史学科生存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认为教育史学科课程被压缩、学术队伍呈现缩减趋势、成果难以发表;其二,对教育史学科属性也存在着争论,如有学者认为教育史应为历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有学者则认为教育史应为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其三,认为本学科研究者缺乏理论指导,亦不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四,对学科体系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争论。其主要原因为:“史学”危机产生的辐射、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教育学学科属性独立的争论及师生代际文化的差异,并结合学者们的诸多论点提出对策为:争取教育史学科的独立性、突显学科的教育属性、加强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加强教育史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将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融入本学科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开展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学位论文水平直接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质量与成效。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进而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成了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的核心问题。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保障。重点介绍了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和关键环节监控的思想,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科学合理化的指标体系。从资格要求、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职业道德与品行规范这六个方面探索构建了“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评价标准,形成了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认定规范流程和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能力与素质,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际,财经类高校如何着力于培养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竞争力的财经卓越人才是新文科建设的根本目标。传统财经教育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融合不足、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不足和跨学科、跨专业融合培养程度不足。基于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特征,财经高校应遵循“中国特色、教育规律、时代特征、学校特点”这一基本逻辑,走“价值融合、技术融合、商法融合、产教融合”的四融合路径,培养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微格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博士等人创立的培养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是由少数学生组成的小课堂,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多项反馈、分项,按照严格的强度对师范生轮流进行培训,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并掌握教学技能,从而形成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教学模式。将“微格教学”应用于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以教育心理学与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把基本教学技能按类型分为若干不同的单独技能,并根据相应的技能培训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视频、角色扮演、示范、备课、反馈和讨论等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对技能进行正面和反面示范,使每位学生明确技能培训的目标和要求,从而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多功能并举的体操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减负”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老大难题。教育以“人尽其才”为本原,而本原失真是造成学业负担过重的根源,中产阶层尤为突出。基于罗尔斯《正义论》视角,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学校教育职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塑教育共同体、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加强学习策略教学等促进教育公平,从根本上构建缓解学业负担过重的长效机制,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与内在价值的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