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最著名的将领,由他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在当时的抗联将士中广泛传唱。这首歌曲充满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振奋了军威士气,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传播了党的抗日政策。这首军歌在当时的年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时至今日,抗联的不少老战士仍在唱它。杨靖宇将军的革命精神与他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帷幕。今天当我们面临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与任务的时候,回顾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历史给予我们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呢? 3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和清史所联合召开的“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学术座谈会”的主题——近代以来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与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对此作了恰当的历史概括。会议主题的历史深度和现实意义引起与会的校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和热烈研讨。他们回顾了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颂扬了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1935年7月,一部裹着时代风云,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饱含着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血腥控诉,显示着东北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问世了。青年作家肖军的这部作品在当时,在今天来看都够得上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东北人民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史实,记录了他们的屈辱、觉醒和斗争的过程,是一幅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真实画卷。鲁迅把它和肖红的《生死场》一起编入“奴隶丛  相似文献   

4.
石磊 《山东教育科研》2014,(16):I0008-I0008
体育是什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景象一定是这样:赛场上飞奔的运动健儿,奋力拼抢时的挥汗如雨,一次完美的扣篮或射门……关于体育,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这样写道:“体育之效非第强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识。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年少的毛泽东以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见解诠释了体育的意义,它不是强身健体的锻炼,也不是繁复的运动技巧,而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增进知识,陶冶情操,愉悦精神。  相似文献   

5.
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准确把握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的方式和途径,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精神教育读本》。要深刻理解、掌握该书所阐释的全部内容,就要正确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发展,深入理解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明确中国精神与实现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成...  相似文献   

6.
吴尧 《文教资料》2014,(22):18-19
《东北方言大词典》作为一本语言工具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帮助年轻的东北人系统化、经常化地学习研究东北方言,防止陌生和淡忘,也方便非东北方言使用地区的人在观看东北题材影视、文学作品时,更好地了解东北方言中词汇的含义。《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录了大量东北文化民俗、传说、典故、歇后语,可谓是一部展示东北文化、历史的立体画卷。  相似文献   

7.
陈聚仁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1期撰文指出,余秋雨的《笔墨祭》对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否定,既缺乏理论依据,又不符合我国毛笔文化的史实和书法艺术的现状。文章提出,传统文化是任何文化变革的前提和基础,是不会也不可能被“阻断”的。实践证明,毛笔文化与书法艺术具有无法替代的独’特文化功能与地位,非但不会走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余秋雨的《笔墨祭》对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否定,既缺乏理论依据,又不符合我国毛笔文化的史实和书法艺术的现状。文章提出,传统文化是任何文化变革的前提和基础,是不会也不可能被“阻断”的。实践证明,毛笔文化与书法艺术具有无法替代的独特文化功能与地位,非但不会走向没落,而且会得到和正在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更需要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真正应该祭奠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浮躁的、率意的、虚无的自卑与迷乱  相似文献   

9.
10.
11.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纪念中国抗战胜利40周年以来,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出版,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有关抗日战争史的资料、论著、译著的出版问世,真有如雨后的春笋,满园的繁花,不但数量多,研究领域广阔,而且学术和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但也要指出,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之处,即我们的史学工作者,对中国13亿人口中的广大青少年群体学习抗日战史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大意义重视不够,没有能针对他们的特点,撰写为他们所喜爱和容易接受的抗日战史书籍,以教育他们牢记国难,毋忘国耻,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十分可喜的是,这一不足和遗憾为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所重视,并由他们作了弥补.  相似文献   

12.
由王家云、黄明理、邵广侠三人合著,最后由王家云定稿的《周恩来精神》一书,前不久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周恩来研究著作,是周恩来精神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著作的出版,使周恩来精神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以东北抗联精神开展的一系列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对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新模式进行了实践的研究,模式的主导思想是策划活动开展及具体推进路线,旨在通过“三创”方面策划系列活动,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学生参与,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探索路径与方法,培养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坚定个人的人生理想,克服困难,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建设者。  相似文献   

14.
谢淑玲 《丹东师专学报》2009,(5):F0002-F0002,F0003
新读高翔先生的《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一书,感觉心中一亮,终于看到了对东北现代文学除有关“东北作家群”研究以外的全面扎实的阐释。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当代文学第九届年会,会上各地区与会者都谈到本地域文学的辉煌成就,当时除了西北作家群的作品风靡全国外,对新感觉派等创作流派的研究也正在掀起热潮,颇有方兴未艾之势。一道“东北无文学”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特别是一向还多少被提及的“东北作家群”,  相似文献   

15.
我手捧《风雨十三年》(下称《十三年》)一叠厚厚的书稿,眼前呈现出书中所描绘的沧州炼油厂初创时期那艰苦卓绝而又昂扬奋进的场面。那默默奉献的人们,那平凡而伟大的故事,那书中、书外所弥漫着的真情与诚挚深深攫住了我们的心! (一) 《十三年》是纪实性作品。书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沧州北郊叫做”北大荒”的这片土地上,就发生在沧州炼油厂建厂初期的十几年里。这是活脱脱的故事。这些故事看来有些简单、粗糙,但就是这些带原始味道的东西足以使任何文学想象、夸张、变形之类变得苍白和  相似文献   

16.
读《水浒》,不可忽略最后一回即二百二十回关于宋江结局的描写。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宋江就是投降派的一面镜子。而《水浒》的作者歌颂和美化宋江,在最后一回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是作者寓意深长的呕心之作,也是这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有的评论者却为《水浒》的结局描写叫好,认为它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有力控诉”,也是“对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有力批判”。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7.
肖迪文 《考试周刊》2011,(42):37-39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历史—社会学的方法,他在禁欲主义新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找到了一条内在发展路径。马克思·韦伯看到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禁欲主义精神缺失,人们失去了自主精神。但是,他对矛盾背后成因并没有深入地分析。究竟资本主义的文明病是什么,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记录时代风云弘扬民族精神——读《峥嵘岁月丛书》左雪梅(安徽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合肥,230039)安徽教育出版社于1997年10月出版了一套《峥嵘岁月丛书》,其中包括《母亲的回忆》(朱德等)、《生命的颂歌》(郭小川等)、《永恒的春天》(萧三等)、《大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文学、民俗学、文化学多种角度对抗日民歌《十二月》给予审视和发微;立足于古典文论,对《十二月》的艺术手法进行探讨;结合中西诗学理论,揭示民歌的艺术生命力之所在;既从整体上把握了《十二月歌》这一传统的民歌形式,进而把握了《十二月》这首抗日民歌对传统民歌的继承和超越,揭示了它作为新体民歌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钱穆先生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一直站在维护中国文化的立场上,从中国的历史着眼,肯定中华民族文化的地位,反击"西化"论者贬低本族文化的论点。始终致力于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全面考察,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特质,强调中国文化的长处和价值,重振民族的信心。作者就读钱穆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的感受抒发对于钱穆先生史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