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因其职司所重,尤致力于文献典藏工作.其不仅注重对古籍文献,包括对珍本秘籍、地方志书、舆图文献、佛经文献、金石拓本及烫样模型等各种文献类型的典藏,也注意对抗战文献以及外文文献的征集与典藏,还接收了大量的捐赠与寄存文献.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国家政局动荡、社会飘零不安的时代语境下,其文献典藏工作成绩斐然,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
古籍文献展览对于揭示古籍形制、传承古籍文化有重要意义。民国期间,国立北平图书馆极为重视此项工作,办有多次古籍文献展览。以分期研究的视角,分析了国立北平图书馆自1909-1929年、1929-1936年、1937-1949年三个阶段举办的古籍文献展览特点,并对该馆援助浙江省立图书馆举办的“浙江文献展览会”等史实进行了考察。通过举办古籍文献展览的形式,国立北平图书馆很好地完成了传布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舆图是图书馆古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图书馆的舆图资源开发滞后于读者利用,应根据舆图收藏特征,做好保护与整理,建立准确快捷的查询系统,加快舆图数字化进程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古文献典藏中,除了写刻印本外,还有珍贵的舆图文献。有关舆图的版本考订,既具有与古书版本鉴定相同的特点,也具有其独特性。基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舆图汇编项目,以李孝聪教授指导鉴定的诸多舆图为例,从四个方面总结舆图版本考订的方法,包括避讳线索、地名沿革线索、关联背景及相关历史档案考察。这些舆图版本考订的宝贵经验的梳理,有益于舆图整理工作的推进。  相似文献   

5.
陈晓敏 《北京档案》2004,(10):34-35
民国档案整理工作是整个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提供利用的前提条件。在建国后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档案工作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部分档案馆还逐步建立了馆藏民国档案案卷级机读  相似文献   

6.
国立北平图书馆自其前身京师图书馆建馆初期产生了期刊馆藏建设的意识之后,便努力通过采购、征集捐赠、交换等各种采访渠道获取各专业领域的外文期刊,并逐步地树立起注重期刊完整性、辅助科学之研究的采访方针;馆藏数量也从无到有,直至民国末期的两千余种。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国立北平图书馆已开始注重北平地区外文期刊的共建共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诸多高校及研究机构南迁,所需研究资料无以为继,国立北平图书馆订购的外文期刊在此期间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表2。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7.
杨颖 《兰台世界》2012,(9):59-60
国立北平图书馆源自于清朝末期的京师图书馆,先后经历了清末时期初创、民国初期发展、抗战时期保护和解放前夕维持等四个主要阶段,演绎了一场艰难坎坷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建筑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建筑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图书馆的使用方式。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服务平民教育的理念下,新馆建筑从定位到机制都进行了革新。这些革新为其发展成为民国时期中国最有影响的公共图书馆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舆图档案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色彩,被统治者视为权力象征和统治利器,而如今舆图档案更多发挥工具价值,为历史重构、路线规划、城市记忆提供参考与凭证。文章选取数字人文为视角,通过行为调查方法将目前舆图档案应用模式归纳为资源提取型模式、片段优化型模式、古今融合型模式、社群自建型模式,分析出发动主体亟须联合、舆图档案潜力有待挖掘、公众参与程度急需提高等结论,最后针对现阶段舆图档案应用模式中困境,选择Anne Burdick提出的与数字人文开发层次构建密切相关要素--资源、技术、组织、人文为向度构筑舆图档案开发层次。  相似文献   

10.
建国五十多年以来,档案工作者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涛 《北京档案》2008,(8):32-33
建国五十多年以来,档案工作者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部分档案馆还逐步建立了馆藏民国档案案卷级机读目录数据库。至此民国档案整理的工作已经走出初级阶段。随着民国档案开放力度增大,原有的民国档案整理成果已难满足现有的民国档案利用需求,对民国档案整理工作需要引进新的维度,即对民国档案信息作进一步开发及采取相关措施确保民国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这标志着民国档案整理工作步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清邮政舆图》数字化,借助于网络传输的特点,将可视化的网页和网站管理,用图像、音乐、动画、文本、数字电影和声效信息集成在一起,并将舆图与邮政发展内容延伸,生动、形象地展示《大清邮政舆图》全貌。从而探索一种既对珍贵文献资源的保护,又能够为广大读者阅读利用,获取相关知识的有效方法和珍贵文献的管理与利用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史上馆务南迁、战时服务的时期,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对西南地区文献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搜访工作,保存下来大量的、十分珍贵的西南民族地区文献资料,如西南地区地方志、碑刻、少数民族文献等,本文试从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对西南文献访求的缘起、过程、成果等出发,展示图书馆人为守护民族文献、延续国家文脉所做的重要贡献,丰富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抗战时期馆史研究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建国后五十多年时间里,档案工作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部分档案馆还建立了馆藏民国档案案卷级机读目录数据库。不过,随着民国档案开放力度增大,对档案内容信息的揭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民国档案整理成果已难满足现有的民国档案工作需要,对民国档案信息作进一步开发,即开展民国档案件级整理工作已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但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是崭新的,我们需要对其必要性、和案卷级整理工作的衔接、应结合档案馆数字化工作开展以及在整理人员启用上如何谋求社会力量的支援等等问题加以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中国古代舆图的悠久历史及发展,分析了舆图与图书馆的关系,介绍了西北师大图书馆集70年的收藏与整理的初具特色的舆图。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档案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对档案馆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理。这不仅符合延长档案保存寿命的客观要求,也满足了社会公众方便利用档案的现实需要。在进行了一段时期的馆藏民国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和整理工作后,结合实际,针对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部分现实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国五十多年以来,档案工作者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部分档案馆还逐步建立了馆藏民国档案案卷级机读目录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19.
中基会乃民国时期管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机构,将资助中国教育文化事业视为要务.中基会对国立北平图书馆倾注心血尤多,对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后人不应忘却.  相似文献   

20.
一、档案整理工作中的误区 首先,在档案整理工作中,"一刀切"和重复劳动现象严重 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历史时期档案整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程度也不相同,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常常有些档案管理部门用现行的标准和规定去规范、衡量已经整理好的档案,出现不断否定原有档案整理方法和结果的现象.如档案部门为迎接主管部门的检查,把已经整理好的档案,又按新的标准重新分类、组卷、装订、拟制案卷标题.这不仅造成档案人员劳动的浪费,更严重的是还会对档案造成严重损坏.仅以装订文件举例,开始是单份装订,后要求整卷装订,之后又改为单份装订,再后由文件上端装订改为左侧装订,纸质档案的载体毕竟是纸,经不起这样反复折腾.这些不断否定已有整理结果的做法在总体上构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其结果:一是难以反映了历史不同时期档案管理水平的真实性;二是对档案自身造成了极大的损坏;三是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均造成了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