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师》2017,(35)
社区教育采用交互式数字教材,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形式迎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地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对象的学习兴趣。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建议:建立健全教材开发保障机制,多种渠道筹措经费,切实做好人才保障,整合教育、文化资源,有效地保证社区教育交互式数字教材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数字教材作为信息化产物,其形态变化也不同于纸质教材的本质变化,数字教材的形态反映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程度,从数字教材形态特征的演进入手,阐述分析数字教材的不同阶段形态特征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展望未来数字教材形态特征及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教材是教育的重要载体,但纸质教材不能更好地服务于远程教育,作为传统教材的进化产物,数字教材应运而生,数字教材的推广是顺应信息时代学习方式更新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建设数字教材、正确认识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的关系、充分发挥数字教材的价值、支撑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数字教材的根本任务。通过梳理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的现状,提出优化策略,同时挖掘数字教材的内涵与优势,提出数字教材与远程教育有机融合后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5.
教材作为教育的根底,承担着传播人类文明、传递科技文化、传载教育信息的重要作用,其发展受到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由于新兴技术的介入与牵引,数字教材高速发展,但当前,数字教材的研发主体、信息传递方式、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以及数字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为教材转型的障碍。推动传统教材向数字教材转型,需要打造科教融合的数字教材建设共同体、创新教材编制技术与内容的有机融合、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及重整现代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任何媒介都有自己的特质,任何媒介特质都有自己的倾向性,这一固有的倾向性即媒介偏向。教材本身一旦被数字技术重塑,在时空、认知、内容等方面将呈现新的偏向特征。这些偏向具有赋予某些事物更高价值的倾向,具有干预教育甚至重塑教育的力量。数字教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媒介偏向上至少有三种严重影响教育的类型:时空偏向、感知偏向和内容偏向。教育实践场域中应利用数字教材的时空偏向推动以“流动空间”与“无时之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重塑;重视数字教材的感知偏向,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紧盯数字教材的内容偏向,防止内容的琐碎化与娱乐化现象,避免教材内容“失控”。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材管理是高职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改善和创新教材管理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现行教材管理有一定滞后性,存在科学管理不足、教材选用不当、编写质量不高、自编讲义良莠不齐等问题。因此,要在现代化的教材管理理念指导下,加强教材管理的制度建设、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教材选用管理,构建教材评价体系,建立完整的教材档案库,并能在教材建设中体现高职特色,以促进高职教材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构建职业教育数字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需要、评价数字教材适应性的需要、探索智慧教学模式的需要和规范教材更新的需要。基于注重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体现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注重评价指标的创新性、体现评价过程的灵活性的四大原则,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版权合规性等4个否决性指标,教材内容等3个一级指标,科学性等7个二级指标,教育规律性等1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职业教育数字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教材合规是评价基点”“教材内容是评价重点”“教材设计与技术应用是评价难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探索地理数字教材的交互设计,可以助力地理数字教材的开发、建设与应用。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部分地理相关数字产品的交互设计发展现状,尝试总结出未来地理数字教材交互设计的注意事项和发展趋势,以提升地理数字教材交互设计实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材是驱动教学变革的重要诱因。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经历了手抄时代“教材辅助教学”、印刷时代“教材支配教学”以及数字时代“教材重构教学”的嬗变过程。教材驱动教学变革有其必然的逻辑,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选择的价值逻辑、教材结构编排的教学逻辑、教材形态转换的媒介逻辑以及教材编审制度的变革逻辑等方面。实现教材驱动教学变革的基本路径主要有立足教材价值逻辑研发优质适学教材、把握教材结构逻辑促进教材“活化”、依据教材媒介逻辑处理全媒体教材关系、坚守教材变革逻辑发挥教材教学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材是驱动教学变革的重要诱因。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经历了手抄时代“教材辅助教学”、印刷时代“教材支配教学”以及数字时代“教材重构教学”的嬗变过程。教材驱动教学变革有其必然的逻辑,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选择的价值逻辑、教材结构编排的教学逻辑、教材形态转换的媒介逻辑以及教材编审制度的变革逻辑等方面。实现教材驱动教学变革的基本路径主要有立足教材价值逻辑研发优质适学教材、把握教材结构逻辑促进教材“活化”、依据教材媒介逻辑处理全媒体教材关系、坚守教材变革逻辑发挥教材教学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材往往是数学课程发展、研究过程及整个数学教育史中最为可靠和重要的历史见证,对于"定义"作为学校科目的数学、为学生创设学习机会、为教师提供工作及专业发展上的支持,数学教材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开发及其使用已然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第三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和发展会议(ICMT3)的大会报告及主题研讨的介绍,对数字时代下的数学教材在设计、内容、使用及评价等提出新的思考,也进一步揭示出对理解教材在数学的教与学的作用存在更大更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2019年第三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与发展会议主要包括教材的研究理论、教材的开发、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教材的发展、教材的比较、数字教材等主题。通过对会议论文及会议发言的梳理,可以归纳出国际数学教材研究的最新观点、成果与方向,并为中国数学教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沈贵鹏 《教育学报》2007,3(2):55-61
心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的生长点,随着心理教育的发展,心理教育课本也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由于心理教育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现行心理教育课本编制的视角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道德品质教育视角、青春期教育视角、情感教育视角和多维视角。现行心理教育课本的呈现方式也是百花齐放,最具代表性的有六种,即:自主阅读式、故事拓展式、情境自助式、问题导引式、教程改进式和学程推进式。现行心理教育课本具有凸显人的价值、以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丰富性等特色,也存在着诸如盲目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内容选择的不规范性、缺乏教育理论底蕴等不足。心理教育课本编制应体现心理化、生活化、问题化和螺旋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梳理国内外数字教科书演进的基本历程及其样态演变,探究教育攸关者与数字教科书的角色博弈,对当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展望数字教科书的未来路向、呼应时代的"人性彰显"根本价值诉求,是数字教科书研究应有之义。基于中国教育实践智慧创造性转化的逻辑诉求,数字教科书发展的未来路向将以教科书、教学以及教材等核心概念重构为出发点,基于"开放·发展"理解旨趣重构数字教科书,基于"学习者本位"价值旨趣构建"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教学生态,基于"未来课程"实践旨趣创新教材观。  相似文献   

17.
教材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教材质量又是决定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水平的关键。目前,在成人高等教育教材质量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在编写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小学教材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国特色的教材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教材多样化的格局初见成效,教材立体化的体系初步构建,教材质量逐步提高,社会资源广泛参与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日益被重视。但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有:数字教材的管理与研究,国际学校教材的监管,对港澳台地区教材的关注,少数民族教材建设等。笔者认为,应该成立教材第三方评价机构,加强少数民族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建立和完善数字教材的管理规范,完善和落实对国际学校的课程与教材的监管制度,筹建教材资源中心和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9.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电子教科书政策的实施与全美经济危机和节省采购教材费用等有直接关系。电子教科书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了争议。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电子教科书使用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我国教科书的发展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数字教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材发展的新方向,是因应数字时代知识观念变革与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举措。进入数字时代,人类知识从"内容"向"管道"转变,知识的流动性、自组织、索引性要求教材形态从"纸本呈现"转向"在线编织",彰显知识空间意蕴、突出知识互文关系、注重知识非连续性。突破单学科体系,以资源整合建构知识空间、聚焦关键性概念,以节点凸显编制知识网络、注重导航式学习,以索引导向推进知识探险是数字教材编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