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6,(4):38-41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推动该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精神动力,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利坚民族精神传播之所以卓有成效,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公民教育,民族文化建设,宗教引导,大众传媒。这启示我们推进中华民族精神传播,要借鉴吸收美利坚民族精神传播路径中有益的成份为我国所用,如规范公民教育方式、加强民族文化建设、转变育人观念、发挥大众传媒主流作用。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成功的内在动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归功于其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形成又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改造。中国的儒学经过日本式的改造,成为日本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神道教(日本化的中国道教)则成为皇室和百姓的宗教信仰。儒学的理性精神和神道教维系的伦理道德规范与近代西方科学精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的日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鲁迅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堪称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典范。任何一种文化,除了其具体的表现以外,还有其驱使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这就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一种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鲁迅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堪称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典范。任何一种文化,除了其具体的表现以外,还有其驱使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这就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一种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关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内在动力。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形成共同的凝聚力对于发展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关键性灵魂支撑作用。新时代深刻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发展特征,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在内涵、规律、影响、发展形式方面汇聚起全体人民的精神价值力量,从理论和实践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彰显中国式文化自信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民族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发展必然会受到特定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同时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会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民族教育与边疆治理耦合的逻辑基础在于二者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方面有共同的历史使命,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基于此,民族教育参与边疆治理的四重内生逻辑在于政治逻辑、经济逻辑、文化逻辑和社会逻辑;边疆治理推动民族教育发展的四重外生动力在于政治动力、经济动力、文化动力和社会动力。民族教育与边疆治理之间既有耦合的逻辑原点,又有耦合的具体路径,二者间有着内在的多维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化的特征与日本民族活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为民族性格的反映,日本文化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也就代表着整个民族发展史中始终贯穿的自强不息的变革精神,它是日本民族活力的体现,也是日本富强的主导动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新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诉求,也是现阶段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路径。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加强高校文化环境和文化载体建设,注重方法创新,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高等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民族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先进文化的过程就是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过程。坚持文化的大众性,不断增进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行文化创新是民族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先进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先进政治文化影响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法律制度。民族先进文化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间接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精神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其对精神动力的内在需要。中华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过改造提升,内在的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其作用在内涵上表现为,理性宽容、务实变革、革故创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分别推动了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接纳、融会运用、丰富发展,而动力作用的发挥又以民族精神的民族自觉、价值导向、精神激励、成员凝聚、教育塑造等功能为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