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乡村教育是乡村内生人才培育的重要手段。乡村教育的代际流动刻画了乡村同一家庭中子代相对于父代受教育程度的流动情况,不仅反映了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成败。文章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的数据,从教育代际流动的视角,探索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子代受教育程度与父代受教育程度呈显著正向相关性;义务教育等政策对于乡村子代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但城镇子代更容易获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乡村教育代际流动的地区差异明显,部分地区存在整体向下流动的风险;乡村女性没有得到足够的教育机会;乡村子代的主观幸福感与阶层认知仍存在困境,教育能起到提升作用。政策启示包括:建立健全乡村教育代际流动的主客观评价机制、多元化实现渠道、一体化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留住心、留住人、吸引人。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多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相对代际教育、职业和收入流动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一趋势是高位发展后的自然下滑还是社会流动危机的开端,引发政策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研究发现,代际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可归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而教育处于中心地位,通过多条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起到关键的纽带作用。特定的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与补偿个体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劣势对教育选择偏好和投资的消极影响,进而影响代际职业和收入流动。经合组织国家促进代际社会流动的公共政策包括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高质量早教普及,晚分流、多样化的学校干预,教育支出等教育政策以及调节贫富差距的收入再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3.
吴涛 《高教论坛》2023,(1):106-113
教育代际流动是指通过受教育的程度衡量同一家庭中子代相对父代社会地位上的变动情况,被公认为教育是否公平的重要表现指标之一。该文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和知识网络分析的方式,从不同维度绘制了教育代际流动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包含了时序分布、空间分布、内容分布等,探明了教育代际流动问题研究的整体演进趋势,理清了教育代际流动科学研究的领域结构,挖掘了教育代际流动研究的发展前沿,也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及反思,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研究内容上中观机理不清、研究方向上学科交叉不够、研究框架上方法综合不足、研究重点上群体关注不全等问题,提出了在计算社会科学视角下可计算的教育代际流动研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5.
教育还能促进底层的升迁性社会流动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找工作"拼爹"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产生怀疑,并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学术界对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教育既可能促进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也可能与社会流动无关,还可能加固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观照我国现实,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代际传承、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不对应等因素,都弱化了教育促进底层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底层百姓面对困境而放弃教育的做法并不可取,但要改变现状,必须同时改变教育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易灵 《华章》2011,(13)
社会不同阶层人群接受教育后对其代际流动有不同的影响.社会优势群体主要是为了保存其优势地位而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代际传承,而劣势群体则选择通过延长受教育年限期望实现代际向上流动.以高等教育阶段作为一个观察点,考察两个主要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对其各自代际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但在促进社会流动中发挥的效用是不同的。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视角,考察普职双轨路径选择下职业教育对代际职业流动的影响发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能促进个体代际职业向上流动并有效防止代际职业向下流动,对弱势群体的作用尤其明显;囿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内源性教育劣势和外源性结构劣势,与接受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既不能促进个体代际职业向上流动,也不能防止其代际职业向下流动;普职融通教育与普高普本教育对代际职业向上流动的促进作用优于中高职贯通教育。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找工作"拼爹"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产生怀疑,并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学术界对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教育既可能促进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也可能与社会流动无关,还可能加固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观照我国现实,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代际传承、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不对应等因素,都弱化了教育促进底层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底层百姓面对困境而放弃教育的做法并不可取,但要改变现状,必须同时改变教育与社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考察了我国1986年《义务教育法》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与子代的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教育代际流动性和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以上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义务教育政策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善农村家庭代与代之间的教育相关性,但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缓解贫困家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约束等.  相似文献   

10.
林曾  林姗 《教育评论》2022,(7):150-156
对美国个体财富的描述性和回归性分析显示,无论是黑人、西班牙人还是白人,财富和教育没有显著关系,但白人的财富远远领先于其他种族。研究进一步揭示,从平均值来看,代际受教育年限差别有限,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培养的孩子也受到同样的教育。很显然,美国的强盛与早期现代化息息相关,而缺乏自身动力、高度依赖移民和向外剥夺奠定了它走向衰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影响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要素划分为多个方面,并对其进行实证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是由多种要素耦合而成的,包括教育者主体要素、受教育者主体要素、媒介要素和环境要素,这些要素都与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有着种种联系,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整体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有关代际收入流动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就教育与代际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而言,现有研究在方法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研究使用断代分析法或倍差分析法对国家教育制度或政策效果进行评价;第二类研究使用中间变量法或代际系数分解法,探究不同的教育获得变量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第三类研究基于经济学基本理论建立数据模型,并使用经验数据对模型拟合,对教育与代际收入关系进行了丰富且有趣的探讨.各国实证研究均显示教育确实对代际收入流动性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西方国家研究显示:第一,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净效应在30%-40%左右,而我国少数几项研究显示教育的解释力度在10%左右;第二,教育对收入流动性的解释力度存在时间、地区、性别、收入、职业等多方面的差异;第三,不同阶段的教育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不同,早期教育的作用大于高等教育;第四,延长教育年限和延迟分流对代际收入流动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教育扩张和教育机会增加则不必然带来代际收入流动的提升.未来研究可将重点放在基于中国现实背景的研究以及国际比较研究,而计量模型的完善及对教育获得变量的详尽考察对于提高研究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used nationwide, randomly sampled data from the Pe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2011 survey of college graduates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ir job satisfa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ork-related factor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while nonwork factors have a direct effect, as well as an indirect effect on job satisfaction through affecting job opportunity.  相似文献   

14.
工作找寻与学用匹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找寻过程中,是否能实现学用匹配对其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高校毕业生的学用不匹配状况比较严重,那么大学教育培养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功能就会受到毕业生、雇主和整个社会的质疑,而且这也将是国家和社会在大学专业性教育方面花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的隐性浪费。通过借鉴、整合已有的工作找寻理论流派,利用北京大学课题组2005年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准备、努力程度与初始工作学用匹配情况之间的关系所作的经验研究发现,那些愿意去西部工作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那些兴趣与所学专业匹配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那些在工作找寻过程中有越多工作单位愿意接收的毕业生,越容易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同时,那些求职于越多工作单位而且求职费用花费更多的毕业生却未必能够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这些经验结果表明,在高校学生进入实际求职前,就应该开始帮助他们进行求职准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企业的业务人员进行横断面问卷式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发现:若专业对口,高职毕业生将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有较高的工作满意程度和工作努力程度;若专业对口,高职毕业生将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有较好工作绩效;在合作气氛较好的工作组织内,个人教育背景方面的差异导致的个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将会小于合作气氛较差的工作组织内的同类差异;无论高职或普通高校毕业生,劳动者特征诸因素与工作特征诸因素结合匹配的差别直接影响工作绩效;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应付技术更新和职业变换时,将更能适应一个动态环境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9省20县5285名义务教育教师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第一,义务教育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不高。第二,义务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在性别、是否已婚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三,义务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在东部与西部地区学校、城市与农村学校、初中与小学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第四,教龄、工资年收入、周课时均显著影响义务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第五,受教育年限、教师是否为中共党员以及教师是否为骨干均显著影响义务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设计问卷对630家雇主进行调查,探究雇主在招聘中基于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信号进行雇佣甄别的行为。研究发现雇主在雇佣甄别毕业生求职者时,对人力资本信号的选择既有集中度明显的共同关注,也表现出差异性。研究发现和揭示了毕业生异质性人力资本信号在求职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宏波 《高教论坛》2008,(2):158-161
由于受到经济的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场地、经费紧张、体育管理、指导人员缺乏等问题。而高校体育拥有强大的人才、知识资源和丰富的物质资源,高校体育参与社区体育的发展建设,必将有力推动社区体育朝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不公平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的问题,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教育的代际流动性下降,父代的学历、职业、子代的户籍、居住区域、年龄、家庭中的排行等因素都影响到子代的受教育程度。公共教育支出如果不能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也无法促进代际教育流动性的提高。为了促进教育的代际流动,需要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给中下阶层群众提供更多的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文章引入代际流动指数,对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学生与其父辈的职业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职毕业生在初次就业中所获得的职业地位平均水平并没有明显低于本科毕业生;同时,高职毕业生在职业的流向上表现出更明显的规律性。这一方面可能缘于职业结构变迁所增加的就业机会并没有刻意排斥高职学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也可能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代际流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