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东北地区利用北极航道对欧贸易运输的竞争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鹤 《资源科学》2020,42(11):2092-2105
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为东北地区对欧贸易通道的组织优化提供了新机遇。以运时和运费作为反映不同贸易通道竞争力的核心指标,识别了东北地区主要物流节点经由传统航道、中欧班列以及北极东北航道开展对欧贸易运输的竞争态势,比较分析了各内陆城市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不同路径。结果表明:①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将为我国东北地区对欧贸易运输提供一条运时和运费优势更加均衡的贸易通道,该航道可缩减东北地区主要物流节点对欧铁海联运时长,越靠北的物流节点运费节省越明显,在适航期与传统航道存在竞争;北极东北航道与中欧班列仅在辽宁沿海物流节点存在潜在竞争,若中欧班列不提高运输效率,二者运时区间未来可能会出现部分重叠。②东北地区内陆城市经由辽宁沿海或日本海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运时和运费优势最为显著,沿黑龙江航道进入鄂霍次克海对接北极东北航道的竞争力较弱,北极东北航道开通有望提升日本海沿岸物流节点在东北地区对欧运输网络中的地位。③东北地区对接北极东北航道具有运时和运费竞争力的陆海联运节点为营口、珲春和绥芬河,其中珲春与绥芬河经由北极东北航道至欧洲的运输里程相近,二者腹地吸引范围均涵盖黑龙江省部分内陆城市,作为陆海联运节点存在一定竞争。东北地区应发挥各贸易通道比较优势,规避不合理竞争,形成优势互补的对欧贸易运输格局。  相似文献   

2.
南极冰下湖、极区中高层大气以及快速减少的北极海冰是极地科学的三个前沿领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14家单位,围绕"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监测新技术研究与核心装备国产化"专项目标,组织开展了"极地环境观测/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1400300),突破极区大气钠层全昼夜温度与风场激光雷达探测、南极冰下湖无污染自动钻进返回及湖水采样以及海-冰-气相互作用长期无人值守观测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适合极区极端环境与条件的极区大气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南极冰下湖无污染钻进采样与观测系统、北极海-冰-气无人冰站观测系统等三项关键探测技术系统(图1),大幅提升了我国极地极端环境观测/探测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为全球海洋观测网建设和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提供了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我国在极区大气、南极冰盖/冰下湖、北极海冰/海洋以及全球变化前沿研究领域取得科学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对石油需求量的大幅提升,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持续上升,石油进口通道的安全及格局问题便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现阶段有关新的北极石油战略通道对现有中国石油进口通道格局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在分析总结中国石油进口通道格局现状和北极通道开发趋势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结合适当的定性分析,对北极通道的吸引力进行探讨,得到北极通道影响下中国石油进口通道格局的变化趋势,即北极通道将成为中国石油进口通道之一,并分担7.06%的石油进口运输量。由此提出的面向北极通道中国应采取的相关战略措施,有利于中国尽早适应石油进口通道格局的发展变化,确保未来石油的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4.
传统指北方位惯性导航系统在极区会出现解算异常的情况而无法使用,本文从指北方位惯导系统内部方程及误差方程出发,深入分析传统指北方位惯导系统在极区使用出现误差增大的原因,对原理性计算误差和器件误差展开分析,并通过仿真对所做分析加以验证,此外本文就目前适用于极区的横向坐标系惯导算法和格网坐标系惯导算法展开分析,解析两种算法适用的本质原因,为解决惯导系统在极区使用问题提供一定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极东北航道处于高纬度地带,卫星通信无法覆盖,船岸通信主要采用短波通信技术。本文通过仿真计算北极滨海区域海水的电导率与相对复介电常数,研究通信链路中海洋表面反射损耗与船舶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并结合北极东北航道路线特点,优化设计北极东北航道短波通信链路。  相似文献   

6.
极地水声信号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地区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地球持续变暖的趋势而备受关注。北极及其毗邻海域的水声学研究在北极海洋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地水声信号处理较其他水声信号处理领域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针对极区海域特别是北极海洋环境开展水声环境效应及其适配处理研究。文章介绍二战结束后开始的北极及其毗邻海域的水声学研究概况,并说明这一特殊海域的海洋水声研究的特点和有别于传统水声研究的内容。介绍北极水声环境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对水声信号处理、声呐装备的特殊要求,和我们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3月29日,最新一期的《科学》(Science)杂志将中国极地研究张清和博士等在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重要成果作为当期亮点刊登(Direct Observations of the Evolutionof Polar Cap Ionization Patches,Sciecne,2013;339(6127):1597-1600,Issue  相似文献   

8.
港口是海上货物进行运输的主要方式,混凝土在施工中所出现的裂缝问题一直是困扰港口航道工程的重要障碍。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进行本次研究,分析了港口航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措施,希望可以改善港口航道工程的质量,为海上货物运输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冰冻圈地缘政治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导致冰冻圈的快速融化,并由此引发对冰冻圈特别是北极地区资源和航道控制权的争夺,世界正进入一个由气候变化驱动的地缘政治时代。文章在分析冰冻圈地缘政治形成背景的基础上,讨论了冰冻圈地缘政治(学)的内涵及特征;并从现实主义视角分析近20年来发生在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态势,包括北极五国对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的竞争,以及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围绕北极资源、航道控制展开的军事部署和斗争。最后,提出了中国参与冰冻圈国际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俞勇 《科学中国》2006,(5):30-34
海冰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全球能量平衡和极区海-气相互作用有着重大的影响。最多时地球表面13%被海冰覆盖,主要分布在南极海域和北极海域。在冬季,厚1米左右的海冰在南极海域绵延2000多万平方公里。以当年冰(first-year ice)为主,大部分海冰在夏季融化。而北极海域存在大量的多年冰(multi-year ice),厚达2米以上,其中北冰洋的永久浮冰区面积高达78万平方公里,占北极海域最大海冰覆盖面积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保障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在对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复杂性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风险因素与机制构建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能源的供给、需求与储备三个方面进行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保障机制功能设计,构建了涵盖外交拓展机制、港航管理机制、港航企业配合机制、海事安全机制和能源管理机制在内的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保障机制,并提出适合我国海上能源运输通道有效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何一鸣  周灿 《资源科学》2013,35(8):1651-1660
北极资源开发以及航道通行性的提高使北极地区战略意义凸显.本文从石油资源切入,将北极石油在全球市场的无障碍供给设定为虚拟背景,通过核算海运运营成本,基于区位理论勾画运输费用内减线,并利用反向成本比值法等途径分析了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石油进口地区,在选择石油海运进口路线和各路线石油进口配比额度等方面的可能变化.最后,将各区域得出的结论进行整合,从而对北极石油规模开发后全球原油海运格局的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期.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而这使得商船通航北冰洋成为可能,连接亚洲与欧洲乃至北美洲的航道长度,有望大幅缩短。人们阅读世界地图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以北极为中心,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距离,竟然如此之近!这一前景给未来世界经济版图带来无限遐想空间,作为近北极国家和北极事务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的北极政策受到环北极国家积极研究,中国提出的“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吸引多  相似文献   

14.
姚昆仑 《百科知识》2000,(10):31-32
南北极环境的变迁 大家知道,地球的南北极是一个寒冷、孤寂的世界,只有少数动物能够生存。科学研究证实,处在夏日里24小时阳光照射,冬日里24小时黑夜的地方,是无法长出森林来的。而古植物学家从横贯南极的阿奇纳山高度为2134米、纬度为84度22分的地点发现了化石树干,这是在纬度80度至85度地带上,目前为止发现的惟一的森林踪迹。这说明南极板块曾经有过温暖的气候,过去也不处于极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07,(9)
随着全球的变暖,专家预测在未来的25至30年内,北冰洋的海冰将有可能在夏天消失。作为地球最后的宝库,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周边各国有着致命吸引力。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穿过北冰洋、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通道"将形成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轴心航线"。哪个国家若能控制北极地区,不仅控制了战略要道,也控制了新的世界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6.
吕四船闸是沟通省干线航道通吕运河和南通市干线航道汇吕线的通道,也是启东市水上运输的咽喉要道,针对吕四船阐发生的主要险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北极——地球最北端,一个"高高在上"而遥远的地方。那里常年肆虐的风雪、白亮耀眼的冰山和深不见底的海域,似乎都隐藏着无数神秘莫测的故事。北极——目前人类还没有完全征服的地球两极之一。雄心勃勃的人类,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潇洒地在那里自由往来吗?北极——在人类社会面临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的今天,似乎就是《天方夜谭》中的黄金宝库,就等待人们去发掘、去分享一样。仿佛一旦我们踏上那片海域,从此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千百年来,人类以热切的憧憬和希望,在探寻、问候着北极;北极也仿佛不断展示它的魅力,正在迎接人类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正>"北极体验之旅"邀请信亲爱的杰米:你好!我是你在巴罗的老朋友彭坦.几年前,你来这里采风,我是主人也是你的导游.那次旅程结束时,你很遗憾没有拍摄到极夜的景观,因为当时是夏季.时值隆冬,这里的极夜景象很壮观。巴罗的旅游部门正借此组织一项"北极体验之旅"活动,不知道你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而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是东盟国家的领头羊.发展中-印尼海洋领域合作,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战略意义.为响应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倡议,加快加深中...  相似文献   

20.
北极同边各国对北极的争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除了因为北极有丰富的资源,还因为北极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北极是美俄等大国博彝的新战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