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浪漫主义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中国古典戏曲多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进行创作。中国古典戏曲《窦娥冤》《牡丹亭》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之作。中国古典戏曲中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富含浪漫主义色彩和艺术魅力,深具独特的艺术价值:一是表现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二是深化主题,升华思想;三是彰显性格,塑造形象;四是象征理想,寄寓爱憎;五是创造幻境,营造气氛。  相似文献   

2.
元代戏曲包括南戏和元杂剧。南戏中有很多描写负心书生形象的作品,而元杂剧中此类题材的作品却比较少。比较南戏和元杂剧中书写负心书生的作品并分析其思想历程,可了解当时人们对书生的态度以及当时的环境下书生负心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戏曲化特点,是文学与戏曲之美兼而有之的典范。本文着重就《红楼梦》由小说改编为戏曲作品,主要是改编为越剧所取得的成就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鲁迅不同时期的作品,寻找与挖掘其作品中对体育思想的论述,研究其体育思想及其价值,以期对当代中国体育精神及体育思想的传承起到帮助作用.研究表明:鲁迅的体育思想及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抨击奴性文化,呼唤、弘扬“野性”,塑造现代国民;其二,吸收西方先进体育思想,确立体育的核心价值是“立人”;其三,将体育融入新文化运动,发挥其文化启蒙功能.  相似文献   

5.
折子戏是中国古典戏曲中可以与杂剧、传奇并列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传奇向一种新的戏曲样式的发展。折子戏的产生,约在明代中后期。折子戏的形成与发展,与传奇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的审美需要、戏曲的基本精神以及它作为表演艺术的特点密切关联。折子戏最初脱胎于全本戏,在长期的创作、表演和接受过程中被加工、完善、淘沥、选择,最终成为戏曲经典,堪称戏曲的经典化形式。折子戏,依其题材内容和情感倾向,大体可分为悲剧、喜剧和闹剧三种类型;根据唱、念、做、打的表演方法,呈现出四种主要的形态。折子戏在艺术形式、表演技巧、审美效果以及推动戏曲的全面进步等许多方面显示出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戏曲优秀作品,品味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高中阶段认真搞好中国古代戏曲的审美教育,不仅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可以使高中学生获得必备的审美素养,继承并发扬文化遗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在进行戏曲审美教育时,要遵循一些必要的理论原则;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对戏曲作品的美进行鉴赏,提高课堂审美教育的效率;要引导学生走向课外,积极开展课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关的能力。另外,加强教师的戏曲审美素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评论家批判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的金钱万能思想的时候,这部小说却以生动、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本文联系作者大仲马的生活经历和小说中法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以唐太斯的复仇之路为线索,从唐太斯复仇中选择忍辱与反抗,选择基督教下的野心与良心,选择远离尘世的爱情几个方面分析唐太斯这个人物形象,从而肯定唐太斯蕴含人性的复仇,肯定他为追求自由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特征,表现作品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以外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德莱塞作品中的悲剧思想的内涵和德莱塞作品悲剧文学思想的历史价值的角度对德莱塞的悲剧思想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作一次系统的探析,以求达到更深入地了解德莱塞长篇小说悲剧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胡莲翠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朱熹与丽娘>将写意的戏曲艺术与写实的电视艺术和谐地融为一体,将戏曲的抒情魅力和电视剧的叙事优势相结合,既保留并强化了黄梅戏中具有代表性和富有表现力的唱腔和唱段,又运用丰富多样的电视叙事手段,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富有深度的人性化表达,成为戏曲电视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戏曲进校园"的大背景给高校大学语文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提出新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在高校戏曲文化教学中,搭建多维立体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赏析作家作品以夯实学生戏曲文化传承根基、鉴赏舞台表演以促使学生了解戏曲美学特征、融入流行文化以激发学生学习戏曲兴趣。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揭示了一种超越时代自由的思想,这与保罗·萨特的思想十分相似,即人在根本上都是自由的,都是与生俱来且命定的。萨特认为人能够不断的选择子偶,且这种选择主要在五类具体境况中发生。然而,萨特境况中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充分解释该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由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该小说可以将艾米莉思想中的超前性充分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2.
老舍是一位擅长于书写文化的作家。其自身的个性心理和文化渊源使得他在面对多重文化碰撞时始终是在清醒地进行破与立的选择。通过对老舍文化取向的分析,具体地阐述其文化取向的形成原因及在作品中的表现,探讨老舍文化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受西方学术理论的影响,认为中国的戏曲应当是与诗词歌赋等在同一层次的新文体,遂作《宋元戏曲史》。此书逻辑清晰严谨,从横纵两条线分析论证了中国戏曲的发生、发展及成型,系统地阐释他对古代戏曲思想的研究,总结了戏曲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显著意义。整本书从创作初衷、创作思路都与近代文学进化论的观点相呼应。  相似文献   

14.
高为杰《元曲小唱(三首)》是当代作曲家以元曲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典范之作。该作的音乐风格偏向传统,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特质。作曲家将功能和声、五声化和声、五声调式、戏曲唱腔等中西音乐元素糅合,展现了中西音乐的深度交融。演唱这部艺术歌曲时,可以结合元曲本身的语言特色,适当借鉴戏曲的咬字行腔方法,强调情感细节处理。美声唱法与戏曲唱腔的适度结合,能凸显该作品独特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明代戏曲创作,是我国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高峰,它的戏曲思想以教化论和主情论为主,其流变大致经过了教化论的高扬——教化论的极致表达——主情论的提出以及对教化论的反拨——主情论的泛化与恶性张扬——向教化论的适当回归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西游戏中有大量的科介运用。元明时期,西游戏的科介设置极其简省。清代宫廷大戏《昇平宝筏》中的科介种类繁多,可分为戏曲脚色中的表演动作、神魔斗法中的机关运用、戏曲表演中的舞蹈与武打动作三个方面。《昇平宝筏》中的科介精细化体现了清代宫廷大戏的戏曲叙事日趋成熟、戏曲文体进一步完善的特征,此时的科介设置已经与宫廷西游戏剧本的思想主旨、结构关目、排场布局、词曲宾白等融为一体,强化了剧本的叙事功能与舞台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政治与道德教化的过程中发挥凝聚与导向的功能,同时它也承载着文化育人的功能。文化自觉深刻体现人们对自身文化与他者文化进行的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与价值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觉密切联系,文化自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向度,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促进、互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恨似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的主要人物喜儿在剧中的经典唱段,女主人公通过对自己仇恨的宣泄和对身世的哭诉来感染听众,其旋律时而高亢激扬,时而低落悲戚,并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紧拉慢唱、唱白兼用等手法,使这段唱腔充满鲜明的戏剧性冲突色彩。因此,在演唱中,应该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准确把握其风格、人物情感及其情感艺术,才能更好地诠释此作品及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为综合性艺术的中国古代戏曲,其创作必然受到传统审美功能的影响,受到戏曲家的阅历、思想、情感、审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受到戏曲这一表演艺术的限制,受到民族文化和时代等多种因素的约束.因而,戏曲创作的心理及艺术表现就有着与其它文学体裁不相同的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叙事作品的伦理是个体视域下,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构建具体道德观和伦理意识,以及读者与文本、作者、人物进行对话的一种伦理价值. 当代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作品《别让我走》承载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故事情节的选择、故事人物和隐含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伦理道德的流露,则是读者进行伦理判断的依据.围绕小说中"攫取克隆人身体器官"这一核心事件,本文通过援引修辞叙事学理论,针对黑尔舍姆学校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的,着重分析人物叙述者、隐含读者和隐含作者各自做出的伦理判断,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