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霞 《考试周刊》2011,(15):149-150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造的前提和基础,有问题就意味着对现实和现状的不满和怀疑,就意味着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我们应开启学生"问题意识"的大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设计精妙的问题串能立课堂之骨架,让课堂更立体;重视经验的积累与提升可以让课堂更充实、丰盈;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的培育能彰显课堂的学科价值、提升课堂的生长力、赋予课堂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在教学中适当设置“陷阱”问题,能使学生在辨错中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在纠错中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在悟错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4.
5.
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已被看作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何为“数学问题”呢?根据《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数学问题是指对  相似文献   

6.
胡文谦 《今日教育》2007,(4S):52-53
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已被看作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何为“数学问题”呢?根据《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数学问题是指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方法、程序或算法可以解决的情境。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障碍性.即问题与困难密切联系.学生不能直接看出问题的解法和答案.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得出其结果:二是可接受性,即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三是探究性.即形成的方法不能解决.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1.教学片断呈现及反思 前不久,笔者开了一节公开课——“两点间的距离”(人教版必修2,§3.3.1),在形成“两点问的距离公式”之后,呈现给学生三个例题: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万事贵乎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王灵滨,2010)它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效率。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许明 《中学生物学》2011,27(8):23-25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对话式学习"、"自主学习"等本质都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巧妙地设疑、布疑,造成悬念,让学生在问题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在问题的探索中有所发现,形成新颖、独特的见解,才能学会学习。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对问题切入的体会与做法。  相似文献   

10.
所谓"问题串"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围绕一定目标和某个中心问题,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点的逐层深入,设计不同的问题,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其有序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以正确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问题串"教学法,巧设"问题串",引导学生围绕知识核心展开讨论,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进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巧设"问题串",提高教学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缺乏"问题驱动"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好。有"问题驱动"的教学,会更好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展开思考探究。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时常是教师讲课讲得兴致盎然,学生默不作声;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响应的学生寥寥无几。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缺少专业  相似文献   

12.
问题串是指在解决某个问题时,通过设置一组螺旋式上升的启发性问题,组成子问题序列,以降低题目的难度,逐步形成解题思路与方法,使问题顺利解决,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这部分内容,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掌握基本事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2014年10月第1版)是这样编写的:探究如图1,任意画两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都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度量l3,l4,l5在l1上截得的线段AB,BC和在l2上截得的线段AB,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相似文献   

14.
黄丹 《考试周刊》2011,(82):190-190
提问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效的化学课堂离不开提问。教师良好的提问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者根据授课经验,提出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保持有效提问的策略建议,给其他老师以借鉴和启发,从而发挥课堂提问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合理设计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有序联接成“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优化学生思维,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6.
四年制《几何》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较繁琐。第三步中“对于ABBC是任何实数”的证明又比较抽象,没有直观有理有据的推证,学生只能靠想像去理解。对于理解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结论的得出显然就不够直观、明了。下面推荐一个直观、简洁的证法:如图:设直线AD//BE//CF,连接AE、EC、DB、BF,则S△ABE=S△DBE,S△BEC=S△BEF,设△AEC的高为EH,△DBF的高为BH',那么S△ABES△BEC=12AB·EH12BC·EH=ABBC,同理S△DBES△BEF=DEEF,由此可知S△ABES△BEC=S△DBES△BEF,故ABBC=DEEF。…  相似文献   

17.
<正>时下,核心素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的共识及课程改革的驱动力。核心素养强调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做人的品格。在学生诸多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至关重要。在前不久的一次调研中,新区中学韦光兵老师所讲授的八年级下册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苏人版)一课,较好地诠  相似文献   

18.
“吃一堑,长一智”,人对跌过跤的地方印象最深.如果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征、思维发展阶段规律,选择合适的例题,设置知识的“陷阱”,让学生掉入“陷阱”,思维受阻,不能自拔,产生认知冲突,再诱导他们跳出“陷阱”.这样对于增强学生对“陷阱”的识别能力,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使其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产生思维碰撞,搭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让思考向深度、广度延伸。这样的过程有助于构建自然生态意蕴课堂,带动数学学习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说过: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而对于初涉数学的小学生而言,如何运用好这一把金钥匙,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仅仅局限于用课堂上教的方法让学生去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就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回避困难的心理,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