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试点迄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类实施的现实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底线的公平正义,同时也为了弥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资金的短缺,基于当前实际需要建立县域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包括法制的一体化,资金一体化,组织机构一体化和评估与监督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管是政府还是学术界都将目光聚焦于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成为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但是,随着城市低保的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开始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几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拟从农村低保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资金负担以及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五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作个简要综述,有利于农村低保今后纵向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最低生活保障是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它维护的是全体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产物,公平与效率都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过分的公平会引起效率的损失。通过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效率分析得出,由于制度特征决定了最低生活保障具有较强的效率性,从而也有利于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针对经济转型和入世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结合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指出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的情况下,应大力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应加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这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国家经济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起步较晚,其发展也不是很完善,存在城乡差异显著、制度本身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实施效果,因此应健全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城市贫困化问题是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一个焦点问题,该文从我国城市贫困化的实情出发,具体剖析了武汉市在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的政策,从而使之真正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是统筹城乡发展、覆盖城乡居民保障制度体系的需要,是维持社会公平与稳定及尽快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通过对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从农村低保的标准、低保的对象、资金的筹措、管理的规范、监督机制及低保立法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广东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正式被纳入了法制轨道并取得显著成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需要从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提高保障标准和增加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问题越来越被国家和社会引起重视,相关资助政策体系也渐趋完善。本文基于社会政策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构建贫困大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制度设计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是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它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并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基石,对于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农村低保家庭实行政府救助制度的时间还不长,一些配套措施还跟不上,制度还需不断完善。基于全国范围普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宏观背景,剖析玉林市农村低保制度微观管理工作的成绩、经验以及出现的负面环节,开展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研究,不论在理论还是实际运用的层面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成都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之必需。成都市有了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工作实践。以人为本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念体系、良性互动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结构体系、面向市场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控制体系、三位一体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保障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使城乡教育一体化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30年的探索,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养老基金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养老保障体制的潜在风险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文章研究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各方经验,讨论了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可行性,探讨了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政策调整,以推动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湖州市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年来取得了较大成绩。由于户籍、体制、思想观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当前湖州市城乡社会保障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凸显。笔者认为,针对湖州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在把握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寻找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意义巨大。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基础数据,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得出上海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总体特征和显著的人文因素分异特征,分析发现乡村旅游需求特征的性别、年龄和学历分异显著,基于以上分析,从形象塑造、理念更新、交通完善、宣传提升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其资金是制度建设中最关键因素。从资金的供给来看:供给总量和覆盖面呈逐年上升趋势;供给主体逐步转由中央、地方政府共同负担;供给渠道主要是由中央地方政府分级负担,同时大力吸纳社会资金。从资金的监管来看,政府应该从资金的使用效率、运作程序方面来实施监管,同时考虑到法律、行政部门和社会多方面因素,以强化政府监管责任,使农村低保居民受益。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省郑州、洛阳、开封、新乡、南阳、信阳、安阳等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分析论证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和经济状况人群的具体旅游需求,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乡学校合作型一体化管理体现了学校组织发展的网络化,呈现了学校组织间关系的制度化。通过调查分析北京市相关学校发现,合作型一体化管理表现出以德育、教学和教研培训三者统领的一体化管理结构,基于各自优势资源开展互助互补的资源整合方式,在借鉴创新基础上努力追求自主发展的合作运行机制等特征;面临着一体化管理动力机制不足、教师交流和学生交流困难较大等挑战。同时,也为其他城乡一体化管理学校提供了以下启示:因地制宜,选择合作型一体化管理的重点内容;拓展渠道,扩大合作型一体化管理的资源整合范围;完善机制,提供合作型一体化管理的制度保障;理念引领,提升合作型一体化管理的自主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助制度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重要兜底保障的功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制度的实施直接作用于脱贫的成效和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西藏自治区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是中国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关键。文章通过对2010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低保制度的发展、保障人数和保障标准的纵向变化、低保标准占居民人均收入的比例等进行现状分析,从低保标准、家庭收入和财产核查、低保资格认定、城乡发展等方面对目前西藏自治区的低保制度进行了评价。从前瞻性视角看,应当从制度设计层面、财政支持视角等方面,促进社会救助制度从兜底性向发展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以西部地区为例,构建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测算2005年和2009年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指数得分的研究显示: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实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因,而教育改革政策是促进财政体制分配方向调整的重要外因。建议西部民族地区应合理分配省级政府与市级、县(区)级政府之间的财政份额,增加县(区)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比例,加大省级统筹义务教育经费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建立完善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是对市场机制的必要补充,也是国家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现行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住房保障制度运行状况及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